03.06 发现孩子偷东西?家长先别急,了解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很重要

我侄子今年3岁,但是平时我在外地工作,很少和侄子在一起,侄子对我这个亲戚也是倍感陌生。所以我一回到家里就会带着侄子去游乐园玩或者超市买零食玩具。

本来高高兴兴的去超市,我带着孩子去零食区买东西,已经叮嘱过孩子有需要的就往购物篮里扔,可是孩子还是趁我不注意自己把零食装进了口袋里。

发现孩子偷东西?家长先别急,了解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很重要

还是等最后结账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事情,弄得尴尬极了。后来我就和我哥说了这个问题,孩子在这个阶段的物品意识太重要了,如果没有教育的好,很有可能孩子以后经常发生这种事情。

后来也才了解到,家里人很少带孩子出去买东西,很多时候都是买来了孩子自己想要什么就拿什么的,看来孩子的道德认知方面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

但是如果你遇到了这种事情也不要着急的责怪孩子,很多孩子都不是故意为之的,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好物质和需求的关系才导致这样的情况发展,我们如果做出了正确的引导就会改变孩子这种行为了。

一、孩子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

道德认知的发展其实分为很多种阶段,一共是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前道德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都是以自己的需求为主,他们根本不知道东西有物主的区分,一般都集中在两岁到五岁的孩子之间。

发现孩子偷东西?家长先别急,了解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很重要

  • 第二种是他律道德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通常年龄包括6-8岁,他们的道德评判标准往往更多的是外在的权威,很多时候父母说的话,或者老师讲的道理都是他们判断对错的标准。

  • 第三个阶段是9-10岁的初步自律阶段

能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都是拥有了一点自我道德的认识,明白了自己其实可以做出一些道德的判断,并且他们也更能够感受到同伴的作用,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更加懂得什么是尊重。

  • 第四个阶段就是10-12岁之间的自律阶段。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能够公平的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了解到事情发展的真相以此做出公平公正的道德标准的行为和方式。

所以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在不断完善的。

发现孩子偷东西?家长先别急,了解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很重要

二、面对孩子的“偷”,家长的态度很关键

1、立刻制止,教育“偷”的理念

如果和孩子去超市或者去别人家做客不管是在公共场所还是私人空间,我们一旦发现孩子有把物品归为己有的现象,就一定要立刻制止。

不要觉得在大庭广众之下或者在朋友面前不好意思,如果不立刻制止孩子,这样反而是害了孩子,无形中孩子会认为这是正确的事情,下一次还会做出同样的行为。

并且制止孩子这个行为的同时,也要明确的告诉孩子这样是不正确的,即使孩子本身没有任何“偷”的想法的意思,但是我们需要这种情况不能再发生。

发现孩子偷东西?家长先别急,了解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很重要

2、宽容看待,给孩子成长空间

当然,父母的态度也是孩子变化的一大重因。我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犯下很多错误,他们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错在哪里,只是觉得父母生气对我发脾气了,我因为害怕才不敢做的。

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孩子只是对事情产生了一种恐惧,是来自对家长的害怕,而不是内心真实的认错。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包容,让孩子在父母更加温柔和宽容的教育下成长,给予孩子更多的进步的空间,而不是一看到孩子犯了错,就立刻惩罚孩子,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没有利处。

发现孩子偷东西?家长先别急,了解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很重要

3、多点陪伴,了解孩子“偷”的原因

教育的基础就是陪伴,孩子“偷”行为背后一定有着不同的原因。很多孩子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也有的孩子是出于自己的需要得不到家长的满足。

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解决孩子这个需求,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停止这种行为了。

所以多点对孩子的陪伴就是多了解孩子一些,明白孩子的需求和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能够感受到家长的和谐温柔的态度。

发现孩子偷东西?家长先别急,了解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很重要

有很多时候孩子犯错都是因为自己的道德认知还不够成熟,我们的孩子是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犯一个错误就惩罚孩子,正确的做法就是理解孩子,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和行为去发展。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微谈育儿,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