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他们是交通的“守护人”

他们是交通的“守护人”

“战斗英雄”与水的故事

——记嘉兴市港航管理局思古桥检查站副站长吴建林

他们是交通的“守护人”

1982年11月,吴建林入伍。在老山战役中,他参加了“五人突击组”,荣立二等战功。他自己却被敌人的手榴弹炸伤了左侧身躯,至今身上还留有20多块无法取出的弹片。1985年退伍后,吴建林收起军功章,带着一股“拼劲儿”,扎根港航基层至今。

2003年3月,吴建林不顾生命危险勇救落水者的事迹,让人们熟知了这位“战斗英雄”。他说,自己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退伍军人,关键时刻就要敢拼上去。

思古桥站是京杭运河进入浙江省的第一站。2014年起,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G20杭州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思古桥站水上交通安保工作任务艰巨。G20保障期间,吴建林每隔一天值一次班。高温湿热的天气里,身上的弹片让他隐隐发痛,但他咬牙坚守在管控一线。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峰会安保期间,思古桥站全体职工放弃休息日,将管控一线前移至离站所十几公里外的航道交界处,圆满完成了安保任务。

服务船户,吴建林是他们眼中的热心人。在港航一线执法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当事人的抱怨与抵触,造成执法难的问题。吴建林碰到这样的事情时,都会先给船户倒杯水,和他唠一唠生意行情,再给他详细介绍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解释当前国家和行业的政策规定,告诉他该如何改正。吴建林常和同事们说,站在船户的角度考虑,跑船辛苦赚钱不容易,处罚不是目的,要让船户知晓行业的政策法规,规矩做生意,平安开船。

每天,停靠在思古桥站门口码头的船舶很多,码头上总会看到吴建林的身影。他来回在码头岸边跑个不停,一面指挥船舶有序停靠,一面动手帮靠岸的船舶系好缆绳,为离泊的船舶解开缆绳。随着基层站所规范化建设的开展,站里办事大厅设置了船员休息区,摆放了各类办事资料等。当有船户到大厅来咨询问题时,吴建林总是热心给予解答,并为他们送上办事指南,方便船户办理各种业务。

多年来,吴建林荣获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省交通行业十佳文明标兵”等荣誉。他将证书和奖章收起,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工作之余,他经常主动到结对困难群众家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中午来站里办事的船户没有地方吃饭,他会主动关照站里食堂为他们留下饭菜。

作为一名老港航,吴建林喜欢和单位的年轻人交流,在生活、思想和工作上给予他们帮助。吴建林常提起当兵时指导员说过的一句话:“当过兵,打完仗,到地方后,还要继续努力工作。不要等到老了抱着孙子,给他讲起他爷爷的曾经时,前半生是很精彩,后半生却什么也不是。”

□记者/郑薇 通讯员/吴婷竹

做公路的“守护人”

——记嘉善县公路管理段养护工宋福才

他们是交通的“守护人”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挖炭的,再看是公路段的。”在很多外人眼里,养护工是一份简单机械又不怎么体面的工作。但宋福才却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路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红船精神”。

宋福才是一名党员,19岁参加一线养护工作,至今已30年。

砂石路时期,一把扫帚养护一条路是他工作的全部内容。整整五年,宋福才每天在十几公里的公路上来回奔走,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他用扫帚清去杂物,用铁锹填平坑洼,尽心维护着公路的完好畅通。

公路改建为沥青路面后,修补是常有的事。在高温下,沥青散发着让人难以靠近的刺鼻气味,灼热的温度加上烈日暴晒,直蒸得人汗如雨下。而三十年来,宋福才始终在一线坚守。有一次,他操作的手工沥青喷枪突然爆裂,180℃的沥青直接喷在了他的脸上身上,裸露的皮肤上瞬间烧起成片的燎泡,送到医院,医生因无从下手婉言相拒。而他没吭一声,回到单位,咬着牙叫人用汽油擦去粘着的沥青,然后又一头扎进了劳动中。

宋福才不仅有一股子工作的狠劲儿,还有一颗为社会服务的爱心。为村筑路、清理河道、关爱老幼……公路段铺路石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中,每每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去年“六一”节,他扮演的熊大憨厚可爱,受到了培智学校孩子们的热烈追捧。

今年五十岁的宋福才,仍一如既往起早贪黑,忙碌在养护一线。这个来自农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养护工,硬是凭着刻苦学习,成了单位机械操作和现场施工的老师傅。有人说他:都是老前辈了,完全可以朝八晚五,办公室里偶尔休息休息,这又何必呢?每当这时,老宋总是笑笑说:“我就想把路弄好了,大伙儿都能平安顺畅早点回到家。”

三十年来,宋福才在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表现突出,相继获了嘉善县劳动模范、嘉兴市文明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成了公路管理线上发扬和实践“红船精神”的一个典范。

□记者 郑薇 通讯员 盛琳燕 陈小平

没有他,工程不可能如此迅速建成

——记甬台温高速复线苍南段建设指挥部指挥助理柯和国

他们是交通的“守护人”

2015年9月,柯和国放弃温州市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厚待遇,主动请缨来到甬台温高速复线苍南段政策处理一线,任甬台温高速复线建设指挥部的指挥助理。寒冬奔赴大西北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辗转苍南89个行政村,走遍千家万户,晚上整理审批材料……在寂静的夜里,唯有窗外海风吹拂树梢的声音和他作伴。

甬台温高速复线苍南段主线里程43.9公里,涉及89个行政村,征用土地3226亩,拆迁房屋779间,是全线温州境内政策处理工作量最大、工作面最广、社情最复杂的一段。这样大的体量,柯和国的确有些犯难,却没有退缩。

迁坟是最棘手的工作。2015年12月,望州山隧道口有13座陈姓家坟还未迁移,坟主长期生活在西北地区,多年不回老家一次,柯和国多次电话沟通之后,他们还是有抵触情绪。眼看年底就要到了,如果再不处理,就会影响开春后工程施工。他当即带领村干部,以个人关系邀请当地乡贤,奔赴滴水成冰的宁夏、甘肃等地,与坟主面对面沟通,向他们讲解这条高速对家乡的意义,同时照顾这些坟主的心情和需求。老乡们看到柯和国、村干部还有其他乡亲不远千里来到西北,被这份真情打动了。柯和国最后带回了这13座坟墓的迁移协议。

“能一天做完的事情就不要拖到第二天。”政策处理期间,他一个月里有20天都在乡下,更不用说节假日和休息日。走家进户,柯和国以情动人,动用村干部、乡贤、征迁户亲属等人脉关系,促使村民的思想从被动迁移转变为主动迁移,不到3个月红线范围内坟墓全部迁完。作为一名党员,他牢筑底线,坚定“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的工作原则,实现所有的补偿标准在“阳光”下操作。

他一心惦记着工程进度,促成了工程从开工到完工没有动用一名警力、零阻工的奇迹。

5年坚持,柯和国离不开家庭这个坚强后盾。2015年,柯和国回到苍南参与高速建设后,家里年迈病弱的父母行动不便需要照顾,儿子又面临中考,他深知自己无暇顾及,便和妻子商量让她辞去工作。妻子知道柯和国的工作性质,下定决心全力支持丈夫,辞职后既当“护理员”,又当“陪读员”。5年来,柯和国能够陪伴他们的时间少之又少。

2019年11月,甬台温高速复线提前360天完工,建设单位和众多施工单位认为:“没有他,工程建设不可能如此迅速建成。”但柯和国觉得自己只是众多参与者之一,高速提前完工背后汇聚的是大家的力量。

甬台温高速复线被称为温州“最美高速”。工程完工之际,柯和国走到高速上,一路伴随着金色沙滩和海风,成就感和满足感涌上心头。

□记者 沙凯迪 通讯员 应律 王道群

监制/丁前程、郑莉

他们是交通的“守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