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新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發布:增加血清學檢查以確診和排除疑似

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最新版本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相較於之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此次新版本在確診病例和排除疑似病例中在原來診療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了血清學檢查一項。

在第六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對於疑似病例確診與排除僅需要病原學的證據(即核酸檢測與病毒基因測序),但是在新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增加了血清學證據,即如果疑似病例的血清學檢查新冠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血清新冠病毒特異IgG

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者恢復期比急性期4倍以上升高便可確診為新冠肺炎。之所以有這樣的增加,是因為在實驗室檢查中發現,血清學檢查新冠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多在發病3-5天后開始出現陽性,IgG抗體滴度在恢復期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加。

而針對疑似病例的排除也需要在連續兩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且發病7天后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IgM和IgG仍為陰性才可排除疑似病例診斷。

此次新增的血清學檢查與之前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驗室診斷金標準方法的核酸檢測有有什麼區別?

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王成彬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目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分成兩類,一類是對病毒的直接檢測,一類是間接檢測。

王成彬解釋,直接檢測就是目前實驗室廣泛應用的針對病毒的核酸檢測,檢測新型冠狀病毒基因中某些特定核酸序列的存在。而間接檢測試劑分為針對病毒抗體檢測和針對病毒抗原的檢測。抗體檢測試劑是檢測血清中由病毒進入人體後刺激人體產生的IgM或IgG抗體,IgM抗體出現較早,IgG抗體出現較晚。病毒抗原檢測主要是檢測病毒表面的一些蛋白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