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每天学点《古文观止》#第五十三篇

给您说这一段《古文观止》当中的回目,《有子之言似夫子》,这回书还是选自《礼记》。

开书之前咱先说个小笑话。

说的是教皇,咱也甭管是哪位教皇了,他要到纽约去访问。临行之前,教皇身边有人跟他说,说纽约的记者特别厉害,您不能随便说话,您一说话准上当,教皇就记住了。

结果教皇在纽约一下飞机,现场有很多人欢迎,其中也不乏媒体的人。有记者就问,说尊敬的教皇,您此次来纽约,您会不会去夜总会?教皇一听就知道这里边有事,这问题没法回答。

说我去夜总会,我是教皇,是道德楷模,我到夜总会干嘛去?说我不会去,那我是不是对夜总会有什么看法?对去夜总会的人有什么看法?这个会让新闻媒体随意地解读也不好,所以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

但教皇聪明,当时愣了一下,就说纽约有夜总会吗?说完之后就走了。

教皇心里乐呀,你看我这回答多好,我也不回答是,我也不回答否,我假装不知道纽约有夜总会。他本以为这么回答是天衣无缝,结果转过天来一看报纸差点没气晕过去。

报纸上是这么写的,教皇一下飞机就问纽约有没有夜总会?你看没有,这个报纸上报道的东西没一句话是假的,但是传递出来的消息跟事实就有很大的差异。这叫什么呢?这就叫断章取义。

其实今天这回书说得也就是这么个道理,做事、看材料不能断章取义。

说的是有子跟曾子俩人聊天,有子是孔子的弟子,这人了不得。这人言行状貌都像孔子,像到什么程度呢?孔子去世之后,孔门的弟子十分思念老师,大伙都觉得有子跟老师特别像,于是就把有子尊为老师,对他执师礼,像对待孔子那样对待有子,足见这个人了不得。

当然后来孔门弟子有人向有子请教问题,有子没有像孔子那样能够对答如流,所以这事就没有继续下去,有子就从老师的地位又降了下来。即便如此,有子也不是一般人。您说是吧?

他跟曾子聊天,他就问曾子,说你听没听说过咱老师关于丢官的言论。就是说孔子,咱老师对于一个人丢了官,他是发表什么样的看法呢?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曾子一听说,我还真听说过。咱老师说“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这八个字。这八个字什么意思呢?丧就是丢官,说咱老师认为一个人要是丢了官,就应该呀早点儿变得更穷。如果死了,就应该尽快得腐烂掉。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有子听完之后,他说这个不是咱老师的话吧?曾子说,说我可是亲耳听咱老师说的。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有子又摇了摇头,说这不是咱老师说的。曾子说了,说我不但亲耳听到过,而且我是和子游一起听到过的。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曾子拉出来一个师兄弟给他作证。有子听了之后不为所动,说,就算是这样,这个话,咱老师也是有所指说的。那意思,咱老师说这话是有特定的原因的。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大概曾子这人好抬杠,抬杠这毛病要我说不好,抬杠干什么呢?你就算证明你都是对的,你又能怎样呢?你这么能讲道理,你过得幸福吗?所以,如果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我觉得没必要抬杠,没必要搅死理,更没必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抬杠的人容易没朋友。这个毛病其实我也有,所以我也得改。

曾子怎么好抬杠呢?他跟有子俩人聊完天之后,他没说服有子,他就去找证人去。证人是谁呢?就是刚才曾子说的,说子游跟我一块听孔子、听咱老师说过这些话,他就去找子游了。

他跟子游把刚才有子的话一五一十的说了,说有子认为“丧欲速贫,死欲速朽”这八个字不是咱老师说的,你给评评理。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子游听了是怎么说的呢?子游说,我的天,有子说话可太像咱老师了。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当年咱老师在宋国的时候,他看见了一个人,桓司马,给自己做棺椁,做的是石制的棺椁,石材。结果呢?用了三年的时间都没有做成。

各位,您注意,原文写“三年而不成”,这个三有可能是约指。因为过去,三代表的是很多的意思。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咱老师孔夫子看见了这件事说,要是像这样的奢侈浪费,死了还不如早点烂了得好。所以,曾子你看,死了要快点腐烂,“死欲速朽”,咱老师是针对桓司马这件事说的。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再跟你说另外一个人,南宫敬叔。这个人丢官之后,离开了咱鲁国,那每次返回鲁国,总会带一些好东西,给鲁国国君送礼。那意思很明白,就是想着把官给捞回来,还想当官。那这个就是行贿。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咱老师看见这件事情,说如果说拿着东西去行贿,那丢了官的人,还不如早点变穷,这样更好,东西不应该这么用。所以咱老师说“丧欲速贫”这句话是专指南宫敬叔这件事。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那曾子听完了,不知道什么感觉,本来是想拉着子游给自个作证,结果子游倒帮着有子说话了,还把有子夸了一通。

不过曾子这个人就是起码没有说非常喜欢抬杠,不是说那个死眼杠抬到底的。他听了子游的话,知道自己是误解有子了,赶紧就把这些情况又对有子说了。

您看这个曾子也抬杠,但抬杠学能耐,抬杠把真理抬出来了,真理越辩越明。跟我刚才说的,抬杠容易没朋友,非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跟这种人是不一样的。那曾子抬杠,学到了能耐,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曾子又去找有子,说我刚才把您跟我说的话跟子游说了,子游给我如此这般地解释了一遍。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那有子说了,说没错吧?你看我就说了,这两句话不是咱老师说的。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那曾子就纳闷了,说您怎么知道的呢?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有子就说了,说咱老师当年在中都这个地方当地方官,中都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汶上县。他当时制定了一项规定,这规定是葬礼上棺椁是要遵循的规则,棺材的板的厚度是四寸,椁的板的厚度是五寸。

这是什么意思?咱们今天老说棺椁,实际上棺和椁是两回事,棺是里边这一层装死人的,椁是外边这一层套在棺的外面的。举个形象点的说法,棺是内包装,椁是外包装。

孔子在中都的时候,他制定的规则是棺材板的厚度是四寸,而椁的厚度是五寸。各位你想想制定这一项规则,那肯定是孔子认为这人死了,不应该迅速地腐烂掉,不然的话弄这么厚的棺椁干什么?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说到这咱插几句题外话,不知道您各位想过没有,为什么人有保存尸体的习惯。而且更奇怪的是,独立进化出来的各个文明都有类似的习惯,其实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按照《物种起源》的理论,如果说人是自然界当中的生物逐渐进化而来的,可除了人之外,其他的生物都没有这个习俗,为什么人类进化出了这个习俗,而且各个地区不同的文明都有这样的习俗。

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留待各位去思考。

但是有这么一种理论,就是认为人在进化的早期,曾经受到过更高等文明的影响,更高等的文明有一种死而复生的技术,所以人可能早期的祖先亲眼目睹了更高等文明的死而复生的技术,他们就产生了把自己的尸体也保存下来,等待将来复活的这种可能。

当然了这是一种假说,至少目前没法去证明,对不对也不知道,但是各个不同的文明能够进化出同样的习俗来,这个还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不光是保存尸体,您仔细去观察、仔细去看,很多独立的文明都有相似的习俗产生。

刚才有子解释了,为什么他认为孔子所说的死欲速朽是有特指的,接着他解释丧欲速贫也是有所指的,原因是什么?

有子说,当初孔子丢官,丢了鲁国司寇这个官,他就要到楚国去。

这咱之前也说过,春秋时期人才流动在各国之间是很频繁的,孔子在鲁国丢了官,他就要跳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就要到楚国去。

去楚国之前,孔子并不是说直接就去了,没有做任何准备,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先派了自己的弟子子夏到楚国去打探消息,了解情况,这个还不算完,紧接着又派了冉有去确认各项的事情,您看这个准备工作做的如此之充分,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并不认为丢了官之后就要马上赶快的受穷。

子夏和冉有这二位,这都是孔门的弟子。子夏咱之前提过《公羊传》《谷梁传》都跟这个人有关系,冉有也是孔子非常杰出的弟子。因此有子说了,说孔子是不认为“丧欲速贫”的。

《有子之言似夫子》解读全文

咱们看虽然说有子和子游对曾子说的话都是孔子“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是有所指的。但是子游是有事实作依据的,知道南宫敬叔的事儿,也知道桓司马的事,知道具体孔子说这些话的情景。

但是有子不是。他是根据孔子其它的一些言行而推断出来的孔子这两句话是有所指的,所以有子他看事情更深刻,能把更多独立的事情给连贯起来,进行自己的分析和揣测,因此有子看问题是看本质的,思考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您看今天咱们工作生活当中也是这个样子,很多人习惯于断章取义,把一个点抓住了,而看不到其他的方面,这对于进步、对于学习都是有影响的。因此这篇文章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一篇文章,大家可以多学习多关注,多学学有子看事情的角度和方法。

好了,《有子之言似夫子》说完了,你有什么收获,欢迎告诉我们!


陈凤山:业余相声演员,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理科生,立志读完《古文观止》222篇文章,邀请您与我们一起,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一段古文

微信公众号:凤山说;喜马拉雅FM:陈凤山的保险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