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蕪湖縣風景

蕪湖縣,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下游南岸。東南鄰宣城市,西南接南陵縣,東北與當塗縣交界,西北緊鄰蕪湖市區,曾經市縣同城。

蕪湖縣別名鳩茲、新蕪。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置縣。境內有楚王城、南唐九十殿、北宋東門渡官窯、南宋珩琅塔等古蹟。清朝時,蕪湖與九江、無錫、長沙並稱全國四大米市。

風景名勝

敏靈觀

南唐時期,花橋鎮的富戶人家為求神靈保佑,希冀風調雨順,共同捐資建造了道教廟宇——敏靈觀,供奉“治水英雄”祠山大帝張渤等神像。北宋以後,九十殿已成為南北交通之要衝,九十殿日趨香火鼎盛、人氣興旺。那一時期,紛紛趕來做生意買賣的也越聚越多,這裡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條小街,村落由此漸具規模,人們借廟宇之名給起了個村名叫九十殿村。九十殿為晚清重建,蕪湖縣道教協會就設在這裡。是安徽省道教活動場所之一,又是蘇南、滬、浙北、皖南、贛北等地區僅存的祠山廟宇,在建築史上亦佔有一席之地。

蕪湖縣風景

陶辛水韻

蕪湖市十景之一的“陶辛水韻”,現為AA級景區,省農家樂示範點。陶辛境內萬畝迷宮般古水系,加上多處神奇、誘人的人文景觀,構成江南特有的水韻風光。主要景區香湖島,建有木屋、長廊、竹亭、曲橋,供遊人休閒、漫步,還有古代農具展示、民間技術表演、垂釣等讓遊人參與的活動項目。

蕪湖縣風景

胡氏宗祠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重修於清咸豐年間。位於蕪湖縣陶辛鎮胡灣村。祠堂前面闊15米、進深8.8米,廊前的青石柱高3.10米;中有方形天井,兩側各有4間廂房,前後廊為重簷;後進面闊15米、進深8.8米,高8.2米,重簷的簷底伸出2.2米,迴廊鏤空,伴有半浮雕。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這裡培育出大批優秀學生,就讀於國內外名牌大學的學子達100人。其中67人取得副教授以上的職稱,因此,宗祠所在的胡灣村被譽為“蕪湖教授村”。2012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佈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蕪湖縣風景

官巷村

六郎鎮官巷村歷史上曾經有13人同朝為官,由此得名的十三官巷遺址尚存。傳說陶氏於明初一連三朝出了十三位官員,同在朝中為官,平時就住在衙門,各司其職,極少見面。只是逢年過節時都要回家省親,這時就遇上尷尬事兒了。按朝中禮數,官階低的應先對階高者施拜禮;若按族中規矩,晚輩該現行跪拜尊長。而問題是,往往是輩分小的官階高,誰先拜還真是個問題,這種禮儀上倫理上規矩都不可逾越也不可或缺。後經議定,各修一條小巷直通大道,以便避讓。小巷因是官員進出走道,便叫官巷,十三位官員就有了十三官巷。

蕪湖縣風景

和平生態園

被譽為蕪湖“天然動植物園”的和平生態公園,位於蕪湖縣南部的紅楊鎮境內,距縣城灣沚十餘公里,青弋江、灣西公路貫穿全境,東銜敬亭山、西跨青弋江、南界珩琅山、北止九連山。這裡半山半圩,山清水秀,杉木林連著松杉混交林,風景區內有萬餘畝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中負離子含量為每立方厘米6萬2千多個,有“天然氧吧、綠色空調”之美譽,動植物品種繁多,各類植物460餘種,就各類名稀樹木近百種,和平生態公園現為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安徽省農家樂旅遊示範點。

蕪湖縣風景

珩琅山

珩琅山南北走向,海拔301.4米,是蕪湖縣最高峰,這裡群山擁聚,景色怡人,冬暖夏涼,泉水叮咚悠揚,早在北宋英宗年代,珩琅佛教盛行,寺廟林立,已開發珩琅“十景”為:珩琅塔影、靈龜探道、華嚴寺、南山絕壁、弋江漂流、神蟆拜天、龍潭虎穴、走馬回聲、丞相冡、孤鳥望月。每年有數萬計的遊客來此朝拜遊覽。

蕪湖縣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