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2:者陰山作戰為何一氣呵成?戰前偵察功不可沒

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2:者陰山作戰為何一氣呵成?戰前偵察功不可沒

第十二章

前情回顧:

我們抵達部隊時,偵察隊的人事已經發生了變化。此時郭實彬科長已離休,楊紹先參謀則轉業回老家江川縣工作。目前偵察隊由唐方亮副科長率領,參謀蔣家放與李敬曉隨隊來了楊萬。包括仍由蔣良清連長、陳新利指導員帶領的偵察連均住楊萬邊防檢查站。各團偵察排由蔣參謀率隊前出,住在近抵者陰山下的長田和江銃村。

楊萬屬麻栗坡縣東部緊鄰邊境的行政鄉,鄉政府楊萬鎮面向境內依山而居。鎮上除常設行政機構外還有公安邊防檢查站,再就是二三十戶居民房屋鄰次櫛比自然形成的小街。戰前楊萬街也是中越雙方邊民“互市”之所,同樣因邊境自衛戰才停止了邊境互市,隨之公安邊防檢查站人員也大部撤離,目前僅數人輪換留守。楊萬後山大致呈西南向東北走向,海拔1118米與當面直線十餘公里距離的“者陰山”遙遙相望,之間地勢低窪起伏不大,疏散佈落著銃瓜、長田、江銃及扣賴等民居與耕地,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

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2:者陰山作戰為何一氣呵成?戰前偵察功不可沒

晴天在楊萬後山觀察所,用高倍率望遠鏡便可觀察到者陰山敵軍陣地活動著的人員。因而楊萬後山位置突出顯要,可居高觀望、俯視面對國界線方向的廣大地域。經後山再向東北方向延伸數公里外為1090高地,之間連綿起伏的山地相接形成自然屏障,拱衛著銃瓜、長田、江銃等境內大面積地勢低窪的領土。

腳傷未愈不方便去數公里外的長田、江銃,每日則分別與唐副科長、蔣連長、陳指導員、杜萬森副連長和李敬曉等上楊萬後山瞭望者陰山敵陣地情況。約四五平方公里的楊萬後山平緩開闊,多為茅草與稀疏灌木叢,有部分荒蕪耕地。山上幾個小高地間有塹壕與交通壕相連,居高處還築有可供觀察與戰鬥的鋼筋混凝土 “碉堡”,現在已經是偵察連的常設觀察所。山上碉堡及工事均有交通壕與邊防站的“地下永備工事”連接,看來早年這裡就形成了像樣的野戰陣地。不過眼前,因年久失於維護已垮塌嚴重,還雜草叢生和被灌木遮掩,除混凝土部分外也基本不可利用。

在觀察所“現地對照”:遠望當面者陰山中越邊境9、10號界碑地區。相連主要高地北陡、南緩,基本由東北向西南走向,起伏橫亙如“列陣”般形成屏障。屬石灰岩質石筍、溶洞較多的喀斯特地理地貌,植被以灌木和高草為主,山勢險峻,路少淘深,地形複雜。其中1052.4高地,1142高地和1250高地為中越“邊界騎線”點。各高地比高300至700米,坡度為30至65度。還擊戰後越軍強行佔據以上國界線要點,既能瞰制、脅逼我楊萬10公里以上廣闊地域,又可護衛其後方江利縣及以南地區的安全。相反,若我軍控制者陰山諸高地,則也將對其江利及縱深形成直接威脅。

31師偵察隊圍繞“拔點作戰”任務,經數月“戰前偵察”目前已掌握:者陰山諸高地越軍為安明縣獨立第3營,以及縣隊6連和105公安屯踞守,其後還有敵877團5營(欠6連)、特工21營2連等策應。經敵長期經營沿者陰山和柴山堡為核心,已經形成以1052.4高地、1050高地、1142高地、1250高地等為主要支撐點的堅固陣地防禦體系。陣地之間均有交通壕與塹壕和永備工事相連,以及土木結構的地堡和掩蔽部。敵前沿還設有大量各類型的防步兵地雷,鐵絲網和陷阱障礙區。1142高地北側,有條寬2米、深1.8米能通行騾馬的交通壕,可供兵力機動通達主峰1250高地。

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2:者陰山作戰為何一氣呵成?戰前偵察功不可沒

綜觀圖上敵情及要點註釋,真不簡單!僅幾個月就基本查明當面之敵的設防和陣地部署情況,為準備拔點作戰打下了較好基礎。下步是逐一核實所獲情況,以求更準確掌握敵情動向。這些成果當然也得益於當地邊民群眾,官兵們身著當地民族便衣常同邊民群眾“探親訪友”參與勞作,與邊境幹部、群眾親如一家。邊境民眾也視我為邊疆安全禦敵竄擾的依靠,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有用情況。經與官兵們接觸,感覺他們又已經融入到邊民之中,僅從著裝看已同當地群眾相差無幾,區別在攜帶有武器裝備。我說這倒像當年的“八路軍武工隊”,而官兵們也自詡是邊境偵察作戰的武工隊而自信。去年11月牛興國副連長、石衛星班長等在大卡後山伏擊戰鬥中,見敵5名快要進入伏擊區域時已有所警覺,他們果斷斃敵4名後躍起捕捉餘敵,可惜該敵疾速滾於坡下得以逃逸。

對楊萬社會民情也有了解:當地為苗、壯、瑤族居住區,主產水稻、玉米和小麥,但耕作基本“靠天吃飯”。經濟收入主要靠農副產品貿易,每逢“街天”四鄉八里身著民族服飾的人們手提肩扛各種農副產品雲集楊萬街子,這要比“草皮街”熱鬧多了。只是因離邊境線有約十公里以上,加之越當局的邊境嚴控政策,越方邊民極難入境貿易。有意思的是街天生意紅火的同樣是羊肉、狗肉“湯鍋”,中午時分就陸續有民族群眾圍座在湯鍋攤前推杯換盞猜拳行令,至黃昏趕街人多也散去,但見數名醉漢躺臥街邊,據說幾乎每街如此。這裡少數民族的男人們大都好酒又豪爽,只是他們的女人太好了,街天婦女多身背肩挑農產品大老遠趕來交易,男的則“吆五喝六”喝酒交際,待醉得一塌糊塗後他們的女人總會耐心守候在側,直至將其背、扶回家。可見邊疆民族婦女們著實勤勞質樸。

在楊萬停留一星期後待燙傷的腳基本消了炎,但又遇雨雪天氣活動不開也去不遠,待天氣稍有轉晴即前往馬林32師偵察隊。雖僅約80多公里路程但道路溼滑行車條件差,同時因未來拔點作戰這一帶都將是部隊集結與戰前訓練地區,我便有意熟悉沿途地理環境不急趕路,為下步首長們前來戰場勘察作些準備。路上村落稀疏、道路崎嶇,“喀斯特”地貌以及幾米外竟看不清道路的濃厚雨霧給我印象極深,快中午了太陽才照到地面。首次見到路旁那些一片片人工搭建的大面積“三七棚”感覺神秘壯觀,不由得數度駐車造訪,問及老百姓才知正是得益於此間地區的獨特氣候和地理環境,這裡才成為著名中藥“文山三七”的重要產地。

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2:者陰山作戰為何一氣呵成?戰前偵察功不可沒

離開楊萬去馬林途中

村邊有老百姓賣雞蛋,三四分錢就可買一個地道的土雞蛋(那時飼料養雞還未普及到邊疆地區),感覺不僅便宜、而且深感偏遠邊境群眾能積攢到現金實為不易,即悉數買下近百個雞蛋,心想也算是對邊疆的支持,帶去馬林還可慰勞我的偵察兵弟兄們。如此走走停停,到下午3點後才到了董幹馬林村32師偵察隊駐地。方知附近的雞和蛋都很便宜,而且隨時都可以買到,主要還是地處邊遠交通不便,去市場交易困難,所以農副產品都很便宜。見我拿出雞蛋、顧科長說你別拿出來了我這裡不缺,你回去時還可以給你準備些帶走呢!我忙說我的雞蛋僅是我對你老領導和弟兄們的心意,千萬別為難我,更別準備讓我帶什麼走,讓我安心地在這裡多陪陪你和我偵察連的戰友兄弟們,我就很感激了!

馬林村仍屬麻栗坡縣,是該縣東翼董幹鎮緊靠邊境線的小山村,地處山凹底谷也邊遠閉塞,好在有一簡易公路沿山谷與董幹相接,否則真是人跡罕至之地。但地理位置重要,是歷來當地中越邊民交往、互市的主要通道,也是關隘要衝之所和雙方控制的邊境軍事要地,曾有過屯墾戍邊的“軍墾農場”,現也改製為農場。富寧邊防

1團一直有個連常年駐守在此,足顯邊關要地之重要。

顧科長帶支隊部及配屬人員住馬林村公所,偵察連與由各團偵察排組成的二中隊分別住在邊防檢查站、農場倉庫和附近村民的房舍裡,感覺好像住得分散,但卻都在僅兩三平方公里的山谷凹地範圍之內。感慨的是每次到邊境看望巡視各師偵察隊在任何邊境住地,他們的“內務”都總是收拾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無論他們住在農場、學校,還是住邊疆民族群眾家中,官兵們簡單的被褥多是直接鋪在地面“打地鋪”睡覺,好一點的是在學校有能拼起來睡覺的課桌,個別的還能睡在木板或樓板上。但無論條件如何官兵們總能在“因地制宜、隨遇而安”中儘可能改善環境,創造條件將僅有的簡單行裝擺放有序,將室內外打理得整潔清爽。熱心助民勞作,共同生產、生活更是常態,邊疆民眾也總是讚賞有加。官兵們常言這既是軍隊作風的表現,也是對邊疆人民的良好影響!

偵察連原連長劉賢優現任偵察科副營職參謀,指導員左曉映已調師教導隊任副教導員,現任連長為潘啟德,指導員白萬明,副連長陳西友,副政指楊通平。不幸的是去年12

6日,在苗皇帝山左側“茅山”地域對敵實施抵近偵察中,副連長陳西友和班長鬍國雲觸雷犧牲。一次行動不幸觸雷就犧牲了倆名歷經還擊作戰和多次邊境偵察作戰的優秀官兵,代價的確太大,教訓極為深刻!目前官兵們的情緒也還沒完全從事件陰影中解脫出來,全隊上下難免壓力大。陳西友,河南孟津縣人,1975年入伍,性格開朗、為人豁達,是我熟悉而又很能幹的偵察干部之一,犧牲時年僅27歲。記憶中他參加過我負責的軍“偵察兵骨幹集訓”,後又在河口和劫碉邊境執行任務都給我極深印象!更痛心的是他新婚不久的妻子來臨滄探親才幾天,就又遇到連隊要向馬林開進,即被他勸離返鄉,誰知這一別卻成了終生遺憾!班長鬍國雲烈士江蘇南通人,犧牲時年僅23歲。我來時軍首長對此有過“主要還是總結經驗教訓,更要好好給他們放放包袱”的囑咐。所以我更多的是同科長和戰友們傾心交流,消除顧慮以利再戰。

與官兵的接觸與座談中讓人欣慰的是:由於針對者陰山和苗皇帝山守敵的偵察活動將直接影響著本師部隊未來拔點作戰的成敗,容不得一點馬虎和懈怠。雖然遇到的困難和艱險不少,但為保衛邊疆、為部隊拔點作戰勝利的責任所在,官兵們仍竭盡可能地熟悉戰場環境,毫不懈怠地偵察掌握當面敵情。按顧科長的話說:到了邊境前線大家就一個心思,希望獲得的情況越多、越明、越準越好,未來部隊拔點作戰就更有把握,也更能減少流血犧牲。用偵察兵小的代價換取部隊拔點作戰大的勝利!這就是偵察兵長年累月忠於職守的大局精神。

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2:者陰山作戰為何一氣呵成?戰前偵察功不可沒

馬林邊境。左一曾慶國參謀,左二筆者,三四為王偉平和馮光明參謀

走出馬林村兩千米之外的山丫口,即可遠遠望見越軍佔據的邊界騎線點“苗皇帝山”。傳說明清時期有苗族首領曾雄踞山中自封為帝,此後人們便稱之為苗皇帝山。當前,苗皇帝山守敵為越南河宣省同文縣軍事指揮部所屬的第12

營,縱深部署有877團和炮兵25營,邊防公安第1營等兵力。

雨雪過後轉晴天,燙傷的腳已經可以行走,隨官兵們到了幾處觀察點瞭望當面敵情、地形,熟悉環境。苗皇帝山位於中越邊境1516號界碑之間,由明顯的15個大小山頭組成,面積約9平方公里。均為泥土混石山地,最大的山頭約500平米,最小約70平米,頂部多為茅草與稀疏灌木。坡度30-60度,山間合水線處多有小面積灌木林。19211930高地為中越傳統國界“經行線”,也是苗皇帝山制高點,比高為700米左右。經兩高地向1821高地、大弄後山、

1546高地、1693高地和向我方境內延伸的1808.4高地、1763高地形成“雞爪形”的6條山腿。山形整體面向我方突兀陡峭、呈“臥獸”狀,向敵方境內縱深則平緩延伸達數公里,可謂“頭壯、身粗、縱深遠”,經敵長年經營已經形成縱深梯次設防和前後呼應的堅固防禦陣地體系。

經對苗皇帝山敵陣地和周圍環境的數日觀察熟悉,感覺敵主峰陣地突出、視界和射界良好。其前端和兩翼山下數公里範圍內地形平坦,左翼地表多崎嶙亂石,右翼與前端多為荒蕪耕地、則無多少高深植被可供隱蔽接近。難怪史上苗族“部落皇帝”能成了氣候,實為易守難攻之地。

就在我離開馬林不久後的415日,32師偵察隊傳來捷報:偵察連指導員白萬明等誘捕到一名越軍班長,對査證苗皇帝山軍情起了重要作用。能成功誘捕該敵也非一日之功,他們歷經數月的艱辛走訪、培養與待機,終於掌握越方因物資匱乏過境來尋求購物者中時有越方軍、政人員混跡其間。偵察隊“秘密摸排、重點蹲守”最終由白萬明帶數名戰士化裝邊民貿易,將敵誘至苗族民兵家中交易捕獲。初審獲知該敵正是苗皇帝山守敵

1營的班長,顧科長便親帶班長李偉等人直接將俘虜押送軍區“俘管所”,經審訊對査證苗皇帝山守敵的陣地構成、兵力部署和主要火力配置以及縱深防禦體系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2:者陰山作戰為何一氣呵成?戰前偵察功不可沒

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2:者陰山作戰為何一氣呵成?戰前偵察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