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土到掉渣的儀式感:滿頭大汗吃一頓莜麵窩窩喝掉蒸鍋水 擦嘴走人

事實上,莜麵在陰山周邊的人類生命的繁衍史上,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革命歷史小說《塞外風雲》裡,作者對解放戰爭時期的綏西河套平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蒙漢各族人民心心相印、攜手並肩、共同保衛祖國北部邊疆的歷史畫卷進行了大鏡頭的掃描。而這部長篇鉅製讓人非常親切的是,裡面就有頻次極高的吃莜麵的描述,極具地域性和“山藥蛋”味。

土到掉渣的儀式感:滿頭大汗吃一頓莜麵窩窩喝掉蒸鍋水 擦嘴走人

如“莜麵魚魚、窩窩蒸好了,老鄉把籠屜一揭,熱氣騰騰的,屜子上的新山藥蛋開了花,沙沙地往外散著。吃莜麵的酸菜辣椒湯也早煮好了,一摞大大小小的碗上放了一大把柳枝筷子。一個老鄉高興地喊道:‘快吃吧,你們跑了一夜,餓了兩天啦!’有的戰士起來吃了兩口,就有倒下睡去了。有的只吃了兩三個開花山藥蛋,連皮也沒剝。白騰抓起老鄉的水瓢,趴在水缸邊上喝了一肚子涼水,也乏得睡去了。如果是平時,莜麵還在蒸籠裡冒氣,大家就會等在四周,單等撲鼻香的莜麵籠屜蓋一揭,三下五除二,狼吞虎嚥,將莜麵窩窩吃個精光,連蒸鍋水也喝得不剩一點兒,一個個吃得滿頭大汗。老鄉們在旁邊看著,覺得比自己吃著還香。”

從作品類似的描寫中,呼應和佐證了“莜麥種植於陰山、河套一帶”。

土到掉渣的儀式感:滿頭大汗吃一頓莜麵窩窩喝掉蒸鍋水 擦嘴走人

土到掉渣的儀式感:滿頭大汗吃一頓莜麵窩窩喝掉蒸鍋水 擦嘴走人

在武川民間,關於莜麵還有一個很樸素的鄉間傳說。

據說很久以前,當地人並不種植莜麥,也不產莜麵。有一年,一個外國人香毒害中國人,就把莜麥帶到了後山。原來,莜麵雖然味美可口,營養豐富,但人吃了以後卻不易消化,膨悶肚脹,久而久之,就會百病纏身。於是外國人就像進口罌粟一樣,把它拿到後山來,讓後山人種,讓後山人吃,讓後山人帶害。

有一位老農看穿了洋人的把戲,就想:天下沒有開不了的鎖,也沒有解不開的謎,就一門心思地要破了洋人的陰謀,把莜麵變成既好吃又健身的食品。他經得多,見得廣,凡事好琢磨,而且還拜過一個老中醫為師,懂得醫學。琢磨來琢磨去,就琢磨出用以毒攻毒的傳統中醫學理論改變莜麵兇性的辦法來了。播種前,他用燒酒拌種,殺菌消毒;加工時炒熟、潑熟、蒸熟,層層把關,高溫祛毒;食時佐以大蔥、大蒜、辣椒,用以解毒。經過這一番君臣佐使,表裡互補,陰陽相生相剋的改造,也還真就使莜麵變成人見人愛,既可飽腹又可防病治病的營養食品。

外國人見自己弄巧成拙,不但沒有坑害了後山人,反倒把一種味道鮮美獨具風味的主要食品拱手送給了後山人,羞得無地自容,之後灰溜溜地走了。從此,莜麵食品便在後山流行開,成了後山人餐桌上的必備佳餚。後山人長壽,和常食莜麵有關呢!

土到掉渣的儀式感:滿頭大汗吃一頓莜麵窩窩喝掉蒸鍋水 擦嘴走人

鳳凰古城、紹興魯迅故居、安徽宏村、山西喬家大院、九寨溝冰瀑、呼倫貝爾大草原……這些總會勾起你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念頭。

而岐山臊子面、羊肉泡饃、金華火腿、黎平米粉、無錫醬排骨等舌尖上的美味,則是一部宏大的美食生態志。透過美食多個側面,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變化,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系列元素,全面瞭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緻和源遠流長,這恐怕是《舌尖上的中國》收視率極高的重要原因。

像景德鎮瓷器、新疆葡萄、北京烤鴨以及河套蜜瓜、武川莜麵等地域物種和產業,也都是大自然對區域的饋贈。

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講到名與靈,在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方面,旅行、美食、物產皆可類比。

說到底,這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和文化自信。

土到掉渣的儀式感:滿頭大汗吃一頓莜麵窩窩喝掉蒸鍋水 擦嘴走人

土到掉渣的儀式感:滿頭大汗吃一頓莜麵窩窩喝掉蒸鍋水 擦嘴走人

區域品牌是眾多經營者集體行為的共同結果,所代表的是該地區的某個行業或產品的特色及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如吐魯番葡萄、煙臺蘋果、庫爾勒香梨。區域品牌與其特定產地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具有明顯的地理特徵、獨特的資源優勢和悠久的人文歷史內涵。

專業人士指出,在燕麥生產中,獨特的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等以及生產與栽培方式,使其具備了某一方面的優良品質,這為燕麥產品建立區域品牌奠定了基礎。培育區域品牌的現實意義包括:第一,區域品牌向消費者顯示的是燕麥產品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質量特徵,可以使消費者對燕麥產品的隱性質量產生信任感,並願意為這些質量特徵支付一定的價格。由此可見,區域品牌的建立可以使燕麥生產的資源優勢和特定區域優勢轉化為燕麥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第二,燕麥生產經營者的小規模化以及燕麥加工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現實,使其難以獨立進行品牌化經營。只有通過政府統一規劃,由行業協會、合作經濟組織以及企業為主體來創建區域品牌。因為區域品牌的建立可以促進燕麥生產的規模化,降低燕麥產品品牌經營成本。燕麥產品在市場中以“地域名稱+產品名稱”的品牌形式流通,比單獨採用企業品牌或產品品牌更能產生影響力。例如,內蒙古的“武川莜麵”申請註冊了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在全國市場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極大的促進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土到掉渣的儀式感:滿頭大汗吃一頓莜麵窩窩喝掉蒸鍋水 擦嘴走人

在武川縣的老孃家烏蘭察布市,內蒙古民豐種業公司將馬鈴薯的輪作農作物確定為燕麥。民豐種業的燕麥種植基地位於中國燕麥原產地之一的“陰山南北麓”地區。據《烏蘭察布史鑑》記載,內蒙古烏蘭察布位於東經110°26'~114°49',北緯40°10'~43°28'。該地區平均海拔2000米,空 氣淨透、氣候冷涼、土壤純淨,全年日照時間超過3000小時,平均秒速3米的季風終年吹過,是全世界著名的優質燕麥原產地之一,“陰山優麥”也因此成為烏蘭察布市的地域品牌。

土到掉渣的儀式感:滿頭大汗吃一頓莜麵窩窩喝掉蒸鍋水 擦嘴走人

古書云:“燕有寒谷,不生五穀,鄒衍吹律,寒谷可種。燕人種黍其中,號曰黍谷。”至此五穀生,華夏盛。鄒衍,中國戰國時期陰陽家學派創始者,在燕時主要從事發展生產的農耕工作。今天,坐落於內蒙古武川縣的燕谷坊旗下的內蒙古燕谷坊全穀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取“燕谷”之意,意在展示燕谷坊的發展思想之根本,繼承和延續華夏農業之文明。燕谷坊人孜孜以求發揚中華農耕思想,挖掘自然原生態功能性產品,幫助國人跨越富貴病,以尊重自然、尊崇人性的態度,以愚公移山、自強不息的精神,開創了安全、健康、營養的全穀物消費新價值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