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美俄展開未來武器競賽,不止外形科幻,更有AI人工智能賦能

美俄展開未來武器競賽,不止外形科幻,更有AI人工智能賦能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2日報道,美國空軍採購主管阿諾德·邦奇表示,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研製的兩款高超音速武器,代號分別為“鋼鋸(HCSW)”和“箭(ARRW)”,將於2022年具備初步作戰能力,其中,代號為“箭”的高超音速武器已於2019年6月完成首次測試。同一天,今日俄羅斯(RT)媒體發佈報道稱,為了應對未來挑戰,俄羅斯軍工聯合體計劃將高超音速武器、無人機和激光器列入重點發展項目,並在未來先進裝備上積極使用AI人工智能技術。隨著美俄在未來武器上展開競賽,全球戰略格局或將面臨新的挑戰。

美俄展開未來武器競賽,不止外形科幻,更有AI人工智能賦能

事實上,早在2015年俄羅斯就積極測試“Avangard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實戰性能,據悉,Avangard是以RS-28 Sarmat彈道導彈為載體,長度約5.4米,飛行速度高達20馬赫,由於通體採用複合材料製成,Avangard能夠在穿越大氣層時耐受數千度的高溫,該裝備已於2018年3月進行量產。而另一款“匕首”高超音速導彈(Kinzhal Missile)則是由米格-31戰機掛載,彈體長度約10米,射程約20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為10馬赫,未來或將裝備於俄空天軍的圖-22M戰略轟炸機上,成為突破“宙斯盾”防禦圈的利器。

此外,基於艦載的“鋯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飛行速度可達8馬赫,射程約400公里,未來或將廣泛應用於俄軍的艦艇裝備。由此可見,在高超音速武器裝備上,俄軍已經完成了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戰略佈局,而在攻擊型無人機和激光器領域,儘管俄羅斯的Okhotnik重型無人機與Peresvet激光器起步較晚,但未來仍有追趕美國同類裝備的趨勢。

美俄展開未來武器競賽,不止外形科幻,更有AI人工智能賦能

而美國在未來武器的研發上,卻處處展現出“星球大戰”式的科幻思想,據美國c4isrnet網站於本月20日發佈消息稱,美國空軍已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達成33億美元的合同,根據合同協議,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在未來10年為空軍提供DSCS III高頻衛星星座的組建和維護服務,DSCS III星座主要由3個抗干擾的衛星通信網絡構成,用以保障國防衛星通信系統免受大型激光器和高超音速武器等戰略裝備的威脅。此外,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發起的“二十一點計劃”(Blackjack)項目中,包括美國雷神公司在內的3家軍事承包商,將聯合研發基於“地球低軌道衛星群”的AI智能數據處理系統,而外界普遍認為,該系統未來將成為五角大樓監視和追蹤高超音速武器的關鍵。

美俄展開未來武器競賽,不止外形科幻,更有AI人工智能賦能

隨著美俄在未來尖端武器上展開競賽,無論是太空衛星網絡、高超音速武器,還是無人機和大型激光器,AI人工智能無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尖端軍事裝備逐漸向人工智能領域靠近的同時,也將徹底打破現有的戰爭形態,為全球戰略的相對平衡帶來重大挑戰。同時,美俄雙方著眼未來的戰略競爭正日漸白熱化。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那些原本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武器裝備都將會走進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