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在這裡讀懂古今化德

化德縣建縣時間雖晚,但這片沃土具有著悠久的歷史,孕育著豐厚的文化底蘊。2016年己發掘的裕民遺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骨器等,經國家有關部門鑑定大約距今8400年左右,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就有了人類居住活動的遺蹟。2017年又發掘四麻溝遺址距今有七八千年,先民在此一帶生活1000年左右。佐證了化德自然氣候溼潤,山青水秀,森林茂盛,豐富的動植資源,具備了適宜人類居住生存良好條件。

在這裡讀懂古今化德

四麻溝遺址遠景

在這裡讀懂古今化德

四麻溝遺址發掘區全景航拍

從遠古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金人等民族,直到蒙古族、滿族都曾在這裡繁衍生息。悠悠歲月,幾經滄桑,歷代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們順應自然、頑強生存的印記。

境域出土新石器時期石器有石斧、石磨、右鏃等種類繁多;有仰韶文化時期的陶器;北魏古城,金界壕尚在,宋金元古城遺址猶存;大廟遺址見證那個年代先民生活痕跡。德王府的戰壕清晰可見,國民黨政府軍事城堡的殘垣斷壁仍依稀可覓,新區人民廣場上矗立的“崛起”標誌,像大鵬展翅直入雲天。

在這裡讀懂古今化德

在這裡讀懂古今化德

在這裡讀懂古今化德

石鏟

在這裡讀懂古今化德

矛形器、錛形器

在這裡讀懂古今化德

出土敞口小底罐

自戰國至南北朝,先後為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的遊牧地。北魏為懷荒鎮防地。隋為涿郡、雁門郡北境。唐為突厥地,屬單于都護府。遼時屬西京道奉聖州。金屬西京路宣德州。元屬中書省興和路。明初屬開平衛之興和守禦千戶所,後為蒙古韃靼諸部落駐防地。清初襲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屬直隸省口北道張家口廳。民國初屬察哈爾特別區之興和道。

民國23年(1934年),察哈爾省政府按照“崇尚禮儀,化而為德”的詞義在壩上決定設立崇禮、尚義、化德三縣。化德由康保、商都各劃出部分屬地置化德設治局,是化德建縣初形。

民國25年(1936年)1月,被日本侵略軍和偽蒙古軍佔領,同年5月12日,德王(德穆楚克棟魯普)在日本侵略軍扶持下成立偽蒙古軍政府,將化德更名德化市(蒙語為額爾德木索雅圖浩特)。日本侵略軍在化德設立特務機關,管轄地域之廣,其規格之高與大同、包頭同級。民國27年(1938年)8月,被國民黨傅作義部下石玉山部破城,德王偽蒙古政府人員棄城潰逃,一個月後又重新佔領,後將德化市改為德化縣,屬偽察哈爾盟。民國28年(1939年)9月,屬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民國34年(1945年)8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解放德化縣,將化德縣重新恢復,建立了化德縣民主政府。民國35年(1946年)10月底,中共領導下的人民武裝及民主政府實行戰略轉移,撤出縣城轉入農牧區開展游擊戰;隨之國民黨建立新明縣,形成了一個縣域兩個縣名時期。民國36年(1947年)1月,中共建立商(都)化(德)聯合縣。9月,建立(都)化(德)康(保)聯合縣。

民國38年(1949年)1月,化德縣第二次解放,又重新恢復化德縣。化德縣黨政軍同時遷回城關鎮,隸於察哈爾省察北地區公暑。1950年8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盟,1958年8月,合併於錫林郭勒盟。1962年6月,化德與商都鑲黃旗合併為商都鑲黃旗,後更名鑲黃旗,駐化德城關鎮;1962年6月,恢復化德縣制。1969年11月,劃歸烏蘭察布盟(市)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