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什麼是「發物」,生病到底能不能吃?

健康養老 | 真相

「哎呀,這個是發物,不能吃! 」生病的時候,最常聽到的就是「發物」這兩個字。

剛做完手術不能吃發物,生完孩子不能吃發物……生活中關於各種「發物」的禁忌,實在太多了……

常說的「發物」到底是什麼?真的不能吃嗎?今天就請莊時利和老師來聊聊這個問題。

什麼是發物?

無論是在現代醫學和中國傳統醫學中,都沒有發物的說法。

發物更多還是民間定義,而各個地區、甚至同一地區不同人對發物的定義也五花八門。

在民間定義中,發物是指具有刺激性、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有疾病的食物,而人們最講究發物的時候,往往自己或家人生病的時候。

比如有些人認為,魚蝦是發物,病人吃了傷口不容易癒合;有些人認為,羊肉狗肉是發物,吃了容易上火;還有人認為,荔枝等水果也是發物,吃了容易爛嘴角。

民間之所以流傳了大量關於發物的說法,主要原因有兩點:

  • 缺乏營養認識:常把平時見到的現象總結為經驗(比如發物及食物相剋),而這些經驗大多是錯的。

  • 早些時候衛生條件糟糕:寄生蟲疾病和細菌汙染常有發生,出於安全性的考慮,很多食物都被列入忌口名單。

其實,很多食物之所以被稱為發物,除了「錯誤的經驗」和「無中生有的謠言」之外,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什么是「发物」,生病到底能不能吃?

「發」是過敏惹的禍?

很多海鮮被歸為發物,主要原因就是過敏。

海鮮的鮮,來自於其中各種各樣的呈味物質,而這些呈味物質非常複雜,有些人吃了就會過敏,比如皮膚癢、風疹團等,少部分人還可能拉肚子甚至過敏性休克等情況。

不過,重要的是,過敏是一種和個人體質關係極大的病理生理反應。對於大多數海鮮不過敏的人來說,只要魚蝦新鮮衛生,高溫烹煮之後,可以放心吃;而對於術後患者來說,魚蝦也是非常好的營養來源。

當然啦,海鮮雖好也別吃太多,許多海鮮嘌呤較多,長期、大量吃,可能會引起痛風。

「發」和高糖也有關

荔枝、龍眼等高糖水果也被視為發物。

實際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適量吃這些水果本身並沒有問題。

為什麼很多人吃了會出現嘴裡長瘡等「上火」的情況呢?

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 一是對於這些手剝的帶殼水果來說,如果沒洗乾淨,果殼上的塵土、細菌容易進入口腔;

  • 二是糖作為細菌的良好養分,如果吃的太多、吃完還不漱口的話,就很容易滋生細菌。

如果能把荔枝等高糖水果洗乾淨,一次別吃太多,並且吃完之後注意漱口,也就沒那麼容易長口瘡啦。

辛辣刺激是千年背鍋王

辣椒、花椒、韭菜、大蒜等具有辛辣味道的食物,被很多患者視為大忌。

就以常年背鍋的辣椒來說。

辣椒素是一把雙刃劍,會刺激大腦分泌內啡肽,讓人快樂,但同時也會刺激腸道,讓人不舒服。

不過每個人的閾值不同,對於辣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比如一個四川人的日常飯菜可能會讓一個福建人生不如死。

對於病人來說,辣椒並不是絕對禁忌,甚至低劑量的辣椒素對某些消化不良還有一些改善作用。

大多數人來說,除了上面說到的這些特殊情況,生活中確實不存在什麼絕對「忌口的發物」。

更重要的是,有時候生病了,我們要做的不是「忌食」而是「進食」。

生病了,到底該怎麼吃

➊ 小毛病

這個時候其實沒啥特別需要忌口的,很多人說感冒時不能吃雞蛋,這可能是母雞偷懶不想下蛋了,自己造的謠。

➋ 做了手術

手術本身是一種創傷,會改變患者的代謝情況,簡單來說就是「身體耗能」會變化。

術後頭幾天,患者往往還需要住院,營養方面按照醫生的囑咐吃就好。

出院回家後,患者應該適當提高蛋白質的攝入,補充創傷修復需要的重要原料。

一般來說,在膳食均衡的前提下,每天建議攝入 1.5~2.0 克 / 千克蛋白質。比如一位 50 公斤的女性,每天大概要吃 75~100 克蛋白質,相當於 400~500 克牛肉或者 10~15 個雞蛋。

看到這麼多雞蛋驚呆了?

這說的是總量啦!大多數人的日常飲食不會是單一肉類來源,魚蝦蛋奶都是非常好的蛋白質來源,每樣都吃點就挺好。

一般不需要通過蛋白粉或某些口服氨基酸產品補充蛋白質。

不過,高蛋白飲食對一些同時患有慢性病(比如肝硬化、腎衰)的術後患者來說,加重肝腎負擔,建議這些患者選擇低蛋白飲食。

別再盲目相信所謂的發物了,如果身體已經不好了,更要注意「吃好」才是。

什么是「发物」,生病到底能不能吃?

合作專家 莊時利和

日本北海道大學神經科學碩士

什么是「发物」,生病到底能不能吃?

科學審核 阮光鋒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

「中老年小課堂」,助你應對 45 歲以後的健康問題。

什么是「发物」,生病到底能不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