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MBA,是初級白領自我增值的好選擇嗎?


MBA,是初級白領自我增值的好選擇嗎?

很多都市職業白領,在工作三五年後,都會尋求自我增值,而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工商管理碩士(MBA,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但MBA是我們的最優選擇嗎?

MBA是什麼

涵蓋內容:MBA培養的是管理人員的思考邏輯模式,涉及金融、財務、營銷、管理等領域。通過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體系,設計針對性的課程來幫助學員建立合適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學員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屬於把學員往綜合管理能力的通用型人才方向培養,而非技術專業型專才方向培養。

時間:備考,一年以上;課程:2年(全日制),3年(非全日制)

費用:10萬至60萬人民幣不等

MBA作用

證書的含金量:MBA屬於專業性碩士,培養方向主要以運營管理(即工商管理)為主,是以畢業後直接參與進企業管理層的人為培養對象。

培養綜合管理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自己成為工商管理領域的通才,增加自信心增強團隊的精神,提高溝通能力。在思維、邏輯、格局、眼界各方面的全面提升。

優質的人脈資源:MBA因為其學費較昂貴,同時培養對象主要為企業中高管理層,職業經理人為主,註定了同學圈裡優質的人脈資源較多。MBA很大一部分的價值在於搭建人脈關係,各領域各行業的資源分享,擴大商業機會,結交合作夥伴建立校友網絡,精英聚會,提升格局,更多的思維碰撞;多重工作機會等

MBA的培養對象:

MBA對每個人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需求點不一樣,但絕大部分有就讀MBA的需求的人可以簡單歸為四大類:

學習增值型:希望通過MBA來提升自己的學歷,知識獲取,自我增值為目的。對目前行業和崗位都不太滿意的工作者,想通過再次學習尋找合適自己的工作機會。

老闆型:希望通過MBA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這種人通常都有自己公司,想通過系統性學習,將自己日常碎片化的管理經驗,形成一套有機高效的管理機制。

職業經理型:在有一定企業管理水平和項目運營的基礎上,希望通過MBA的學習提升自己在這一方面的能力,增強自身價值,把自己的思維模式和理念提升到更高一個維度。

轉崗型:技術型主管或者銷售主管,希望拓展自身的業務領域,往企業管理崗轉型。

作為普通白領的我們應該問自己的幾個問題:

1. 我們要搞清楚我們的“瓶頸”是什麼?

MBA本質上是一個學位,是通過系統化的學習經濟、金融、管理、營銷、運營、財務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契合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可以簡單理解為:MBA是為工作服務的,是工作的敲門磚或輔助工具,真正進入了工作環境中,還是以業務能力和業績說話

而作為普通白領的我們,參加工作3-5年,大部分人屬於初入職場不久,對身處行業和崗位技能的學習還處於一個初級階段,我們要必須要問清楚自己的弱點或者需要提升什麼東西?我們要搞清楚我們所謂的“瓶頸”是什麼?而往往我們認為我們的“瓶頸”是因為專業技能的短板。例如:作為人事主管,當公司跨部門工作流效率低下的時候,我們應該提升人事管理或者績效管理方向去學習,進而設計改善該工作模塊的方案。

絕大部分的白領,都屬於基層工作者,公司最需要的是具備相對應崗位相應技能的人才,而身處此階段的我們,都應該往自己身處崗位的細分領域去深耕挖掘的例如會計,財務,人事,銷售或者研發技術類的技能等。

2. 我們如何安排我們的學習時間?

學習,自我增值是一個持久性的事情,考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要考察個人的學習能力,也同樣考察個人的耐力和抵抗誘惑的能力。

如果決定要學習MBA課程,作為在職白領的我們,工作、家庭幾乎完全佔據了我們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完全脫產進行學習幾乎不可能,大部分都會選擇在職MBA學習。想象一下,如果開始了報考MBA,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來備考,然後通過三年的學習。這四年裡面,沒有周末,沒有休息時間,甚至在某些時候還需要獲得家庭其他成員對你的理解,因為他們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等。

所以在我們決定是否進行MBA學習之前,要好好考量我們的時間分配,需要和家庭成員做好學習期內的規劃。

3. 我們需要付出多少的金錢?

目前,國內資源較好的學校MBA學費都較為昂貴。我們作為初級職業白領,往往積蓄不多,動輒十萬甚至幾十萬的MBA學費,並不是大部分人能承擔的起的。如果這時候需要因為學習而造成自身和家庭其他成員生活質量急劇下降,或者因為硬著頭皮學習MBA而負債累累,那是否應該重新考慮MBA的必要性,或者延後報考MBA的計劃?或者轉向其他方向的增值方式?

4. MBA課程的人脈,對你來說是人脈嗎?

很多人都會說,MBA課程最大的直接價值,就是提升了你的朋友圈子,而且MBA校友圈可以說是最優質的的校友圈子。因為你的同學都是企業負責人和高級管理人員,或者是行業的精英,你的老師都是大牛,校友資源豐富。

但是所謂的人脈資源,在商言商,都是在大家互有利用價值的前提下的,具備優勢互補,互補短板,才能產生商業價值

往赤裸裸說,自身價值的匹配或相近,才具備共同話題,有時候並不是校友勢利,而是實在因為經歷、職業發展、行業差異、眼界和格局的差異,造成沒有什麼共同話題。

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和某行業大佬是MBA同學,自己有什麼可以值得被這位大佬同學利用的?但是行業大佬之間的談話具有巨大的資源互換價值,但作為職場小白領的我們和行業大佬之間,資源交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我們不應該把提升人脈關係,增加人脈資源作為影響我們決定是否學習MBA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只能作為錦上添花的資源。

各位看官,你們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