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从 上下来,循着当年蒙古铁骑的入侵路线,顺嘉陵江而下直插青居城。临到了没注意看导航,误入青居镇前的青林村。到村中问路方知,前面拦路不能通行,只好半道撤回,继续沿山上公路进镇。

站在烟山垭口,俯瞰脚下嘉陵江一湾碧水流波,心生豪迈的同时却也一头雾水,因为貌似找不着丝毫古城踪迹。头顶上还不时地掠过一架运八,估计是附近高坪机场的教练机,差不多每半个钟一次。因为飞得很低,第一回还觉得新鲜,一而再再而三就感觉声音有点儿吵,找不着古城摸不着头脑时就更让人气恼,像是迷之挑衅和蔑视,却也只能干瞪眼。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青居城就在青居镇背后的烟山上,不用进镇进岛,之前没有细看地图以为古城建在曲水流湾那座大大的江中半岛上,完全是我想当然了。

但是古城基本没啥遗迹,问了好几个当地人,也是一问三不知。哪怕不问古城只问城墙,明明就在她家门口,一位当地人也还说不知道……估计她认为那不是城墙就是一截保坎。最后自己误打误撞冲上城头敌台,凭栏眺望江中钻石岛上一派沧海桑田的景象,心里不禁感叹,不过才七八百年的时光也端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从历史或者艺术的可观性来讲,青居城除了城墙啥也没剩,难怪网上现在几乎只能搜到城墙图片,看来在美学认知这一点上大家还是有所共鸣的。真的没啥看头,就只有听听当地人摆摆龙门阵,除了我所知道不多的宋蒙之战,也扒一扒当年八大王剿四川,青居城上血流成河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青居城又称淳佑故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境内,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曾是顺庆府治、南充县治、沔戎司驻军所在地,为宋元时期重要的军事城堡,暨南宋“川中八柱”之中坚城,城破之后也一度成为蒙军伐宋的大本营基地。

淳佑城址青居山,为“治南名山”,“青居烟树”更是古南充八景之一。青居山林木蓊郁,烟霞迷人,遂又得“黛玉山”、“烟山”之名,清人何琬有诗赞云:“

水向夔东浮绿去,峰从阆北送青来。”此山“壁立七八丈,周迴十余里,雄险天成,”下临青居场,又扼嘉陵曲流,水陆关津俱可把守,南唐姚昂有诗赞曰:“天峙两峰南北峭,地盘一水古今流。

青居山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又有悬崖天堑可攻可守,从而成为古代军事战略上频繁争夺的不二之城。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公路边立有一块淳佑故城的石碑,拾级登山,顶上是一个所谓的嘉陵曲流省级地质公园。公园业已荒废,路面湿滑,草比人高,回来“补课”时,我在天涯论坛见有网友曾发贴戏谑,要让高坪区委书记上山来除草,彼时草深还不过膝。但是两三年后,我们再来时,这草似乎已经可以藏奸藏凶包藏一切祸心了——山野僻静,的确有些安全之虞。当然,这一切与我一外地路人无干。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如前所说,城上已无古城遗迹,片瓦难寻,据说城中还有一天池,因为草深也懒得去寻。我就独自跑到城墙边的敌台上,抚栏兴叹,一眼阅尽曲流湾里青居岛上的大好江山。

时值正午,下了城便进青居镇觅食去,然后即兴逛了逛岛。看着不大的青居岛其实不小,岛上居然有七八个村,我们驱车逛了三分之一不到,也走了小半个钟头,看来传言“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烟”的牛皮真不是吹出来的。据说青居曲流是世界两大曲流之一,中国唯一359°曲流,这所谓一袋烟的功夫,就是指当年人们在此弃船登岸,从半岛接连内陆最窄处,经由陆路直接翻山过江。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逛岛回来,继续寻城,山远水远的跑来一趟总不能徒劳无功啥也没见着不是?

过了水电站,在上山路口向一当地大哥询问详情,结果一看大哥很热情而且知道不少,于是我们就直接请他导游。三人成行,一路有说有笑,直上东山寻找城门城墙……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疑似青居城血水窝残门遗址 摄影:岭上寒梅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疑似青居城双城门遗址 摄影:如是我见A

其实烟山东段所遗之墙多为明清以后的复建,真正的宋墙少之又少,这位大哥也不是很清楚,我好不容易在网上倒是找着两张图片,疑似青居城之血水窝残门和双城门遗址,却不知真伪。

山河破碎,孤城喋血,尽管占尽天时地利,却独缺了人和,是以青居城在宋军城防图上也只存在了九年,是“八柱”当中守御时间最短的一个城堡。

宋理宗赵昀即位后,听信谗言,将功勋卓著的蜀帅余玠革职致死,致使民心大失,众叛亲离,许多城寨守将不战而降,使得四川抗蒙山城体系日趋崩坏。

宝祐六年(1258年)蒙哥率军大举入蜀之际,青居裨将刘渊杀主将段元鉴,献城以降。蒙军复以青居为基地,大军直指 ,虽然上帝折鞭的结局人所共知,但痛失青居也使得南宋朝川东防线更加雪上加霜。其后,忽必烈于中统元年(宋景定元年,1260年)更是建征南都元帅府于青居城,把蒙军进攻南宋的军事总指挥部都搬到了青居,更是进一步加剧南宋覆灭的步伐。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导游的大哥长年在外打工,今年经济不景气,才刚好回老家休养一段。遇上我们,一路同来寻城,也是凭借着多年前的记忆。结果到了他说唯一保留完好的一道城门处才发现,因为滑坡,城门早在2015年就堕为平地,这后话还是正在城门下挖红薯的一位当地老人告诉我们的。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垮塌前的青居水城门 摄影:不详

青居水城门(东门),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重修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门阔1.52米,高2.5米,进深1.53米,门内券拱上刻有“咸丰四年募化功果,六月二十日谷旦修”的壁题。可惜我们晚来了四年……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挖红薯的老人很和蔼,同行的老司机对他的独轮车很感兴趣,这边好多农民下地都不带背篓或者挑担,都喜欢推这种“鸡公车”。老司机担心说,这坡又陡红薯又那么重,怕是拉不住……结果老人嘿嘿一笑说有刹车。老司机方才上眼细瞧,连称科学。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因地制宜,山坡上或者地里随便挖个红薯窖就能放心的秋收冬藏。这便让我想起,当年我家还得在堂屋正中,和黄泥砌出一个简易的窑坑……呃,城乡结合部,不土不洋,就是这么苦逼哈哈的不科学,地都不够产粮,挖窖纯粹就是又费马达又费电,白瞎,呵呵。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心中有门它便是门了。翻上“城门”,站在血水窝一段城墙上,大哥跟我讲起血水窝的来历典故。说当年“八大王”剿四川的时候,因为城险可恃,张献忠的部队攻打青居城久攻不下,于是退兵折上南充。然后张部阴谋使上一计,将鸭子背上绑蜡烛,逐之嘉陵江顺流而下游到青居城。城上军民全都被吸引去靠江一面城墙观赏江里的“河灯”奇景了,而献忠部队再度悄悄迂回至此,轻轻松松登城破防……一阵疯狂屠城之后,城上血流成河全都流向这里,地上被冲刷出一个大窝,于是后人便将此地名之为血水窝。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想来此地血腥,极阴,不宜人居……结果附近却住有一家人,看这旧屋形迹,祖上怕不是个地主也得是个富农小康人家。不过看这人烟俱灭的样子,估计也再坚持不了多久,保不齐人家早就搬山下去了,只把此处当个上山歇脚的窝棚也说不定。反正我没进屋细看,不知端详。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再度折回停车场,就是那块淳佑故城石碑处,经得大哥指点从上山石级一侧斜插进去,才终于发现了一段一两百米品相完好的城墙遗址。原来早前公园上山的那条路正好就在城墙正上方,可惜路口没有任何指示,上山后灵迹寺后门关闭又过不来,难怪我找了半天找它不到……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青居城东岩部分现存城墙遗迹长约200米,高约3-5米,厚约2-3米,顺山脊而建。根据城墙石规格及夯筑方式来看,此段城墙可分为上下两层,分别建造于不同的时代。城墙下层所用石料较为厚重大气,加工精细,切面呈方形,长约0.6-0.8米,宽约0.5-0.58米,高约0.5-0.6米,应是按统一规格加工而成。另从部分垮塌处可见,城墙切面呈梯形,外层由规格相近、加工精细的巨石垒砌而成,中为夯土,并按一定比例加入了碎石砖块等材料,做到层层夯实,保证了城墙的坚固性。而城墙上层所用石材相对较小,且规格不一,加工手法较为粗拙,筑砌方式也与下层城墙稍有不同。综合而言,从城墙砌筑方式以及石砖规格、纹路等方面来看,东岩段城墙下层当为宋代遗迹,而城墙上层应该是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所修建。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沿着东岩往大佛洞里走,大哥边走边跟我描述大佛和上千小佛的一干形象以及被毁经过,因为灵迹寺大门紧锁,逢初一十五才开门,所以我也只能一路脑补。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大佛洞暨灵迹寺,为药师佛道场,兴建于唐开元八年(720年),南宋淳祐年间、明嘉靖年间均有重修。寺内凿有药师佛窟(始凿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妆修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和三世佛窟(始凿于唐开元八年(720年),重修于宋淳祐十二年(1252),后毁于文革,现存造像为后人用残石垒砌之后,泥塑而成。)

因之所以,无缘得见其实也没啥遗憾,因为从网上搜罗的图片看来,我又只想用惨不忍睹四字形容。图我实在是不忍心放出来了,大家结合早前流传的安岳被彩绘佛像的妆容自行脑补……在艺术水准这种事情上,从来没有长江后浪推前浪,只有一代更比一代浪……后继无人啊!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庙门口的土地公和土地婆的造像水平和庙内重塑之风格如出一辙,但是我对其前方壁上的一条龙图腾大感兴趣,这大巧不工,未经刻意修饰的原创涂鸦,竟然像极了史前文化风格,要不是能够明显看出是一条龙,我可能真要睁眼说瞎话了,呵呵。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大佛洞内碑刻 摄影:如是我见A

土地龛一侧的文字涂鸦我就不予置评了,书法这种手上见真章的事情,私以为任何人还是应该心里有点逼数,没点真功夫还是不要胡乱现丑毁迹的好。

有网友贴出寺内碑刻局部图片两张,不清不楚,也不知真伪,但大佛洞真有碑刻题记不假,这或许还能算是我之一憾。毕竟是古人的书法造诣,能够留存于世的不是名家也算一角儿,有心人,有缘人,遇上灵迹开门时候,还是或可移步作观。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从大佛洞出来,已近傍晚,和大哥礼貌作别后,我们就直上高速连夜返渝了。

若大一座青居岛,皇皇一座青居城,看过了也就看过了,我还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真是不出片呀,加上天气又不给力,这寻不到古迹,如果让我遇到“青居烟树”也好嘛。可惜呀,可惜!

返程无聊,翻起手中照片,看到中午打尖路过的青居电站前的公路桥,再度浮想联篇,焉焉欲睡。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水电站拆了青居城门和城墙,凿通嘉陵江曲流颈最窄处,从此陆路变水路,然后又逢河运不兴轮渡渐废……这原来一袋烟的功夫,又是新一番的桑田变沧海。嗯,换了人而已,非是换了人间。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也到曲水流湾处去打了个卡,在江边驻足赏钓,在堤上驱车狂奔……江山代有才人出,可是这江却变得越来越小,几乎就要断流了。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青居岛上田地肥沃,农民外出打工土地闲置的多了,就流转出来大片大片的现代农场。这成行成垄的,蔚为大观,但我和老司机却因为地里种的是啥而争执了半天。作为一个假农民,虽说没有身体力行,但也算是被言传身教了一二十年的我,居然不知或者不信种个萝卜还要覆地膜,呵呵。

寻路南充青居城,听当地人讲八大王屠城流出一个血水窝的始末

岛上某村有个林氏宗祠,路过的时候顺便下车看了一看,发现也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没啥看头。但是我们却在宗祠门口发现了亮点……这架小黄车该不是因为退款不能,推回老家来抵债的吧?不管原因何如,只想说这林氏家风或许还有待加强。寻根问祖固然重要,但要是人心没谱儿,那族谱又有何用呢?

嘿嘿,路过,我只是路过。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高速公路上慢慢地睡着了……




资料参考:

符永利,罗洪彬,唐鹏.四川南充青居城遗址调查与初步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李然.高坪青居城:从南宋走来的古城堡.南充日报.2017年02月08日

牛蛙旅游.“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烟”南充青居“天下第一曲流”.新浪网.2018年01月07日




巴蜀抗元名城系列:

/ / / / / / /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