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隔夜的水不能喝?科學認識,避免誤區

隔夜的水不能喝?科學認識,避免誤區

關於“喝水”的那些傳言都是對的嗎?

來源|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關於飲水,隨著人們對養生的關注度增加,尤其是“媽媽級”養生專家的誕生,出現了不少飲水誤區。一些錯誤的觀念在網絡發酵,並且在朋友圈大量轉發。

隔夜的水不能喝?科学认识,避免误区

讓我們看一下,都有哪些誤區呢?

早晨起床,喝一杯淡鹽水,排除身體毒素,棒棒噠!

這一觀念相當深入人心,不少人甚至堅持了很長時間。但是真的對嗎?

這一理論的基礎是人在整個晚間睡眠的時候,依然保持一定的代謝,對水分的消耗較多,造成晨起口乾,而身體中的水是0.9%的生理鹽水,喝淡鹽水與人體水分一樣,能夠加速水分吸收,排除體內毒素。

我們來科學分析一下,首先,到底加多少鹽合適呢?淡鹽水真的淡嗎?大部分人對此並不能正確把握,因此,“淡鹽水”的實際意義並不大。此外,鹽水如果高於0.9%,並不會稀釋血液粘稠度,反而會加重高滲性脫水,使血壓更高,並加重心臟功能負荷。因此,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和心臟病人更不適宜在早晨飲用淡鹽水。

但是,這並不表示淡鹽水不能喝,那麼什麼時候喝比較適宜呢,答案是大量運動或大汗後喝,以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和鈉。

那麼早上到底怎麼喝水呢?溫白開水對大多數人來說也許是更適宜的!

隔夜的水不能喝?科学认识,避免误区

開水隔夜不能喝,喝了可致癌。

這一觀念在一部分老年人中很有市場。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他們相信隔夜水會致癌。有觀點認為,隔夜水會產生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一種強致癌物,於是,隔夜水就變成了致癌水,在一些人的眼中堪比毒藥。聽到這些,桶裝水可能已經一臉問號瑟瑟發抖了……

隔夜的水不能喝?科学认识,避免误区

那麼事實到底是什麼樣的呢?研究顯示,飲用水中確實含有少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但含量很低,並不能對人體構成威脅。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主要來源於地層、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但飲用水經過處理後,其含量已經非常低,夜晚雖然黑暗神秘,但並不能使水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憑空增加。因此,這一說法完全沒有根據。

事實上,造成這一流言的罪魁禍首應該是亞硝胺。亞硝胺類化合物是一類新型的飲用水消毒副產物,因其強烈的致癌性,近年來已成為飲用水消毒副產物研究中的一大熱點。但人們從飲用水中攝入的亞硝胺含量與其他途徑比起來微乎其微。

此外,亞硝胺的產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環境條件和前體物質。最容易產生亞硝胺的環境是人體的胃腸道,其過程是硝酸鹽首先經亞硝酸菌作用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再與胺類(蛋白質分解的產物)作用形成亞硝胺類化合物。水燒開後中細菌失去活性,硝酸鹽含量很少,並沒有產生大量亞硝胺的基礎。

因此,僅僅隔夜就會產生亞硝胺的擔憂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開水放置隔夜,並不能改變水的性質,其微生物可能稍有增加,但是對人體的危害也並沒有那麼嚴重。因此建議水燒開後放置於有蓋的容器中,只要不被汙染,是可以飲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