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惠安:全國最大校服產銷集散地踏上蝶變之路

東南網6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琳斌 通訊員 駱藝玲 康偉宏)

我國最大的校服產銷集散地在哪裡?惠安。今年2月,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授予惠安“中國校園服飾產業基地”稱號。

當前,中小學校服向品質化、特色化、時尚化、個性化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惠安如何適應市場變化,進一步做強產業,任重道遠。

瓶頸:中小企業居多,知名度不高

惠安校服產業始於1986年。經過30多年發展,形成集輔料配套、產品設計、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全縣現有校服生產企業約500家,家庭作坊數千家,從業人員數萬人,年加工校服1000萬套以上,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指出,我國在校中小學生人數已經超過2億,預計到2025年,國內校服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00億元至2000億元,產業前景良好。

市場空間巨大,前景可期。惠安的校服產業基礎良好,從業者眾多,條件優越。然而,面對新的市場需求,依然困難重重。

惠安校服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品牌知名度不高。“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離不開公共服務配套的支持。我縣在人才引進、研發設計、融資支持、資源整合、技改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做好服務,力爭培育一批全國校服知名品牌企業,由原來小規模經營模式向產業集成化、規模化轉變。”縣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顏文垚說。

突破:建設設計平臺,彌補研發短板

為彌補校服企業加工能力強、研發設計能力弱這一短板,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惠安縣政府和泉州市經信委聯合舉辦“我的最美校服”工業設計大賽。大賽共徵集到來自全國的參賽作品1544件。這次大賽對拓寬惠安校服企業的眼界,轉變發展思路,提高校服設計能力,培養設計人才隊伍,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顏文垚說,第二屆校服設計大賽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

顏文垚說:“去年,全國學生裝服飾南方研發中心在我縣成立,主要進行校服文化與功能的研究、校服標準的研究和款式設計,以推動整個行業創新發展。今年2月,全國學生裝面料研發中心、東華大學·海絲新夢園時尚校服研發中心等產業平臺也在我縣揭牌。”

針對校服行業的特性,惠安還出臺了針對性更強、適用面更廣的優惠措施。例如,原來規定,校服企業引進設備投資額達50萬元的,政府獎勵5%,為進一步鼓勵企業更新設備、提升技術,從2016年開始,將投資額降至20萬元;為鼓勵企業拓寬市場,政府對企業在縣域外招投標200萬元以上的,給予3%獎勵;對招投標500萬元及以上的,給予5%獎勵;等等。

升級:打造知名品牌,完善產業鏈

創立於1998年的校園博士服裝有限公司,曾獲“全國校服知名品牌”等榮譽。“現在校服產業處於轉型期,誰擁有更強的創新設計能力,誰就能掌握市場主動權。”公司品牌執行董事、首席服裝設計總監胡麗娥說,公司擁有一支20多人的設計團隊,由本科以上學歷的專業人員組成。在當地政府推動下,公司2015年成立了“國際潮流校服研發基地”,現在每年設計研發200多個新款。

“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我們開發了一套用於客戶分析和大數據收集的軟件應用系統,不僅能服務於銷售下單,還能對服務過的學生群體進行大數據分析,比如南北學生的體型差異、學生身高增長率等,據此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發設計。”胡麗娥說。

新同興針紡織有限公司是惠安最大的校服面料生產企業,成立於2010年。總經理周善派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去單一、守舊的校服已不能適應市場需求,人們對校服的面料、款式、質量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給我們企業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們曾獲‘福建省針紡織行業十佳品牌’‘全國校服面料生產質量信得過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現在也面臨如何進一步發展的問題。”

做大做強,要建立在科技創新的基礎上。周善派說,在政府牽線搭橋下,去年5月,全國學生裝面料研發中心在公司落成,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海西分院首席專家王忠寶擔任技術顧問。中心已開發新型面料40多種,獲得發明專利2件,實用新型、外觀專利5件。為了克服自身研發人才不足的困難,公司和中國紡織學院合作,利用他們的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為公司開發新面料,同時還籌劃和泉州師範學院共建“生態學生服裝面料研發基地”。

“我們打算在三年時間內,努力打造一個全國知名的學生裝面料品牌,為校服生產提供舒適、健康、高品質的面料。”周善派說。

目前,惠安正在打造中國校園服飾產業基地——南方教育產業園,由南方教育集團有限公司和多家企業共同建設校服研發中心、校服面輔料大市場、校服產業加工集中區等。項目分三期,一期佔地約480畝。

顏文垚說,這是為了將企業集中在一起,做大做強,打造集面料輔料、成品服裝生產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讓惠安校服產業走得更遠更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