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醫生,為什麼慢性蕁麻疹要去檢驗幽門螺旋桿菌?有必要嗎?

“我得了慢性蕁麻疹,檢查過敏原可以理解,為什麼要去檢查幽門螺旋桿菌?”這是臨床上一些來看蕁麻疹的患者看到檢驗申請單的時候會提出來的問題。是的,有時候不光是要檢查幽門螺旋桿菌(HP),還要去檢查甲狀腺功能、紅斑狼瘡的相關檢查等等。

醫生,為什麼慢性蕁麻疹要去檢驗幽門螺旋桿菌?有必要嗎?

按照慣例,先介紹下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HP):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單極、多鞭毛、螺旋形彎曲的細菌,微需氧,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有觀點認為它是人類感染率最高的細菌之一,是引起多種胃部疾病的罪魁禍首,世界衛生組織將其認證為Ⅰ類致癌物質。但是HP除了引起胃部疾病以外,還與許許多多其他的疾病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繫,包括多種皮膚的問題,例如慢性蕁麻疹。

醫生,為什麼慢性蕁麻疹要去檢驗幽門螺旋桿菌?有必要嗎?

一些慢性蕁麻疹與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炎有很大關係(有研究認為慢性蕁麻疹患者中HP的感染率在50%-60%以上),如果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存在,HP在消化道中就會分解食物中的某些成分(蛋白質),產生有毒或刺激性因子等過敏物質;或者影響胃黏膜的消化吸收,使大分子物質容易通過胃黏膜進入體內,引發持久的過敏,造成風團、瘙癢等;HP的持續感染還可引起患者體內炎性介質的釋放,進而激發人體的免疫反應,誘發與免疫性有關的各種疾病。

醫生,為什麼慢性蕁麻疹要去檢驗幽門螺旋桿菌?有必要嗎?

其實除了蕁麻疹,幽門螺桿菌感染還能引發多種皮膚疾病,例如過敏性紫癜、銀屑病、酒糟鼻、口周皮炎、各種結締組織病等都可能與HP感染有一定相關性。所以一旦發現感染了HP就應積極治療,相應的預防措施也應該做好,例如在用餐時要用公筷、公勺,提倡家庭分餐制;不要用口嚼食物喂孩子,嬰幼兒的奶嘴也要經常消毒,注意個人飲食衛生,如飯前便後洗手,瓜果蔬菜洗淨吃,肉類煮熟再吃等 。

醫生,為什麼慢性蕁麻疹要去檢驗幽門螺旋桿菌?有必要嗎?


我在頭條號(皮膚科醫生譚穎)上所發表的內容來源於相關醫學教科書和文獻,或是作者在其臨床醫療工作中的心得體會,僅供讀者參考,請勿自行對號入座。當您身體任何部位出現不適,最佳選擇是及時到正規醫院面診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