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沪剧表演艺术家石筱英:幼年父母双双去世,9岁学戏走街串巷卖唱

沪剧表演艺术家石筱英,被观众和行家公认是难得的唱做俱佳的优秀演员。在她60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许多艺术形象,创建了石派唱腔,成为沪剧演唱中的重要流派。1942年,丁是娥刚满师参加“鸣英剧团”时,石筱英是这个剧团的主要演员。那时候丁是娥、王雅琴、杨飞飞都在这个剧团里演出,她们亲切地称呼石筱英为石大姐。

可是这位石大姐是个苦出身,家境穷困,学艺受苦,风雨中走街卖唱,忍饥挨饿苦苦学戏。

◆◆◆

沪剧表演艺术家石筱英:幼年父母双双去世,9岁学戏走街串巷卖唱


她,本姓潘,1918年2月8日出生在上海南市一户贫民家中,生活拮据,度日如年,不料雪上加霜,她幼年父母双双去世,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过着煎熬日子。9岁那年,她被申曲演员石根福夫妇领养,取名石筱英,开始学艺,跟着养父母走街串巷卖唱,接着在茶楼、小剧场唱传统对子戏、同场戏、连本弹词戏,打下了比较扎实的艺术功底。她对南市一带的街坊邻居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里的每一条街道小巷,都留下她年轻的脚印,这里的每一处里弄民宅,都洋溢着她清亮动情的歌声。1935年,她16岁,石根福夫妇组建“福英”申曲班,她的演唱已经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成为这个申曲班社的台柱,在南市一带小有名气。

经过十年多的演唱锻炼,她开始与养父母同台演出,后来她自己组建“鸣英剧团”,又与施春轩的“施家剧团”、筱文滨的“文滨剧团”搭班演唱,和众多名家同台献艺,演唱艺术得到显著提升。这期间,她主演《黄慧如与陆根荣》《阮玲玉之死》《叛逆的女性》《石榴裙下》等等。1946年她与邵滨孙等组建“中艺沪剧团”,演出《大雷雨》《秋海棠》《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塑造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女性形象,她的表演艺术愈见成熟,观众口碑赞赏有加。

沪剧表演艺术家石筱英:幼年父母双双去世,9岁学戏走街串巷卖唱


这里我着重讲一讲石筱英上世纪40年代初演、60年代复演她的代表剧目之一《叛逆的女性》。

石筱英主演的徐纫秋,是一个消沉哀愁的年轻寡妇,一个使观众寄予深切同情的悲剧人物形象。随着情节的展开,矛盾的深化,人物的内心世界越来越复杂,演员的表演也越来越见功力。徐纫秋没有想到,劝她不要守节的大学生竟是小叔周民伟,而周民伟也没想到,要徐纫秋守节的公婆却是自己的父母,徐纫秋就是自己的嫂嫂。二人在周家骤然相遇,这时候,石筱英在惊愕、喜悦中随即显露出哀怨的眼神,将角色的内心情感,细致有层次地表现出来。周民伟对徐纫秋由同情渐渐发展到爱慕,叔叔约嫂嫂后花园深夜相会,徐纫秋意识到当时她的身份与处境,联想到他们花园相会的危险性。但是徐纫秋是个向往美好生活的新女性,她被周民伟的真情打动。可见,世间并非有情人终成眷属。叔嫂花园相会被公婆发现,徐纫秋受尽公婆冷嘲热讽,悲愤成疾,当周民伟新婚之日,她服毒自杀。

石筱英以细腻质朴、真切感人的精湛表演,刻画人物个性,无矫揉造作之嫌,有激发心灵之美。

石筱英的唱腔绘声绘色,以声情并茂、优美柔和、韵味浓厚显示其特点。她擅长从人物出发设计唱腔,从情节需要制定调式,围绕特定情境,选定符合特定情境需要的唱腔,唱出规定情境的气氛,唱出特定人物的心声。她的唱腔成为沪剧的一个重要流派,为沪剧音乐的发展作了一定的贡献。

石筱英在塑造名门少妇这类人物上,具有独到的艺术功力和造诣,成功地创造了许多生动的舞台形象,受到众多观众的爱戴。

沪剧表演艺术家石筱英:幼年父母双双去世,9岁学戏走街串巷卖唱


◆◆◆

1952年开始,石筱英的演艺生涯中出现了重要的角色转换,她从常演名门少妇、闺阁怨女著称剧坛,逐渐改演老旦、彩旦等中、老年人物形象。这种演艺生涯的变化,对石筱英说来无疑是思想感情,乃至名誉地位观念的极大挑战。

当时,由石筱英、邵滨孙主持的“中艺沪剧团”,与由丁是娥、解洪元为首的“上艺沪剧团”合并,成立国营剧团“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上海沪剧院前身)。为了参加当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上海市人民沪剧团排演《罗汉钱》,作为重点参演剧目。石筱英被安排饰演剧中的五婶这个反面人物。她第一次接受扮演彩旦这样比较生疏的角色,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经过导演张骏祥老师的启发,剧组同志们的支持帮助,她端正态度,认清目的,服从分配,用心体验,把一个花言巧语、封建脑袋的媒婆,从内心到外表,演得活灵活现、恰到好处。她的表演被一致公认极其出色,十分成功。她扮演的五婶荣获全国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

从此以后,石筱英只在1957年11月演出《母亲》中担任主演外,几乎所有她演出的戏中都当配角。《芦荡火种》中的沙老太、《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杨淑英、《雷雨》中的鲁妈、《战士在故乡》中的张大婶、《鸡毛飞上天》中的顾婉贞、《阿必大》中的雌老虎等等,她演配角另辟蹊径,勇攀高峰,以她表演艺术家的深厚功力,创造了众多惟妙惟肖的舞台形象。

这里,举她演出《金绣娘》为例。这个戏是她“文革”以来被迫离开舞台11年后上演的一个新戏。戏里有个伪保长太太老板鸭,是个反面角色,又是个配角。别人不想演,石筱英看了剧本说:“让我试试。”但是到了排演场上,这个刁钻阴险、愚蠢、卑鄙的老板鸭的形体动作怎么表演,她一时感到纳闷了。经过一番细心琢磨,她想起口技表演艺术家孙泰学鸭叫,模仿鸭子走步的姿势,那种惟妙惟肖的神态使她得到启发。她还记得在乡下演出时,看到村子里鸭子受惊后急飞快逃,鸭子在闲散时的慢步,使她从中体会到这个阴毒又愚蠢的老板鸭的性格特征和形体动作。演出后,她的表演出乎意料地获得了成功。

◆◆◆

1988年3月,石筱英因病住院检查。医生诊治后,发现她得的是肝癌,动了手术,但是医生并没有把病情对她明讲。过了几个月,她的病情起了变化,感到神疲体乏,不思饮食。她有所感觉,恳切地问医生:“我到底生什么病?医生,请你老实告诉我,我好配合你们。”当医生对她实言相告后,开始她感到惊慌不安,但是,过了一会,她慢慢平静下来,提醒自己:不要慌乱,需要坚强。她在病房里,自己料理生活,不去多麻烦护工,别人劝她多躺些,她说睡多了,会没力气的。

疾病时时折磨着她,但并没有削弱她对艺术事业奉献的精神。她有一个心愿:“等我病情稳定一点,争取再演戏,实在演不动,可以清唱,我要给南市一带的父老乡亲告别演出一场,把我所有演过的戏,统统清唱给他们听,这是我对他们养我教我的回报。”

沪剧表演艺术家石筱英:幼年父母双双去世,9岁学戏走街串巷卖唱


她,有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是,脑子里却老在思考演配角的问题。她想,一个戏的成功,不是光靠主要演员,而是要大家同心合力,相互配合。她演配角,要真懂“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的道理,不论戏多戏少,要把配角当主角来演,这不是要配角去抢主角的戏,喧宾夺主,而是应当认真当好配角,毫不马虎,下工夫去钻研配角,做到有戏努力做戏,没戏决不抢戏,更不要为了表现自己,拼命硬做戏去讨好观众。作为一个配角演员,也要讲戏德,演配角同样要体验生活,有了生活积累就能够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她还想,把自己演好配角的经验感受,毫无保留地告诉青年演员,不厌其烦地开导青年演员,即使她不能上舞台表演,她还能讲、能唱,把她学到的东西唱给他们听,把她感悟的道理讲给他们去领会,她不能默默地带走。

我深深地体会到,石筱英这位优秀的沪剧表演艺术家,她的演剧思想闪光的亮点是,真正认识而且身体力行艺术实践的真理:“主角红花秀,配角也风流”。

本文原载于2018年第2期《上海采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