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眼前的苟且

题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一件校服

得是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第一次迎来了校服。那时候的农村,校服可是奢侈品,因为校服的价格对村民来说很贵。我们那边的人用客家话说校服就是通(搞服)的发音,大体的意思就是说消费不起。因为父母是学校的老师,所以他们决定只帮我哥买一套,而我那套就没必要买了,按照大人们的观点看没有问题,因为校服是强制要买的,可以省下一套的钱,当然很合算。可是当时的我并不开心,看见全班同学都有校服而自己没有,心里面很是失落。我借了我哥的校服穿了一天,因为我哥比我大一点,穿着大一号的校服的我看着有点滑稽搞笑,当时心情的愉悦很难用词语去形容。

眼前的苟且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让我联想到了去年夏天,我的朋友说他的小孩子暑假想去海南岛旅游,因为同班同学都有些人去了。我的朋友经济实力及时间上都不允许他陪着孩子们出去游玩,这其实是另外一件没穿上的校服。在这个社会不能说小孩子爱攀比吧,也不能说小孩子不懂事或爱慕虚荣。以成年的心理去理解儿童的内心,这是完全两个概念,成年人能忍耐,可以接受各种不公平,理解各种不合理的事。儿童的世界,2-3岁的时候能为一颗糖哭泣,5-8岁可以为一件新衣服或一件玩具哭泣,觉解的程度不一样,不具有可比性。如果一个念小学的儿童不哭不闹,很体谅父母的难处,整天想着赚钱翻身,这何尝不是一件恐怖的事。

眼前的苟且

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趋向阶层分化,只有少部分人能无视社会阶层,越级而上,而普通人很难翻过阶层带来的极限。中国阶层的固化是现实,这也是为什么开放二孩政策之后,人口出生率反而下降了。不管父母条件如何,都想培养好自己的后代,如果多生一个,意味着分配给小孩子的资源将减半,从而降低小孩子的竞争力,穿越社会阶层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并不是说生多一个小孩的话生活质量会降低,我们发展到现在目前的水平已经不愁吃穿了,只是吃得安全的问题没有得到好的解决方法而已。

眼前的苟且

随着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的普及,很多工作岗位将会消失。比如自动驾驶将淘汰司机,机械手将淘汰流水线上的工人。未来人口的增长可能不再是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没有必要保持自然更替率2.2的水平(当然也有可能未来会有许多新产业新的岗位的出现),这也是我不看好印度经济及南亚经济的原因。按照这个趋势判断,产业转移将不会再向低成本的地方迁移,比如美国的制造成本将在2018年低于中国制造成本,但是美国制造肯定不是人海战术,也不可能是血汗工厂,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工作岗位将极为稀缺,可能有工作将成为很幸福的事。

眼前的苟且

孩子的培养估计将是最耗资的一件事,未来个人认为有可能超过房地产产业,这可能就不是一件校服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