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山東戰“疫”群英譜

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員義無反顧奮戰在抗疫一線,夜以繼日地工作,守護著人民健康。

“流調偵探”兩獲“首次發現”

1月21日,臘月二十七,當晚臨沂市發生首起輸入性家庭聚集性疫情,已有兩人發病,需要立即開展現場調查工作。正在工作專班值守的臨沂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科副科長張曉麗,接到命令後,帶領流調隊員迅速趕赴患者家中,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網上都把流行病學調查人員稱為“流調偵探”。在1月21日晚的調查中,張曉麗不但採集了病例標本,還對密切接觸者、可能受汙染的內外環境進行了採樣。正是這個決定,讓臨沂在國內首次發現了無症狀感染者,首次發現病毒可以在外環境傳播的證據。

隨後,張曉麗主導制訂了臨沂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開展了密切接觸者檢測、環境標本檢測工作。在總結這起聚集性疫情時,張曉麗說:“在當時的國家防控方案上,是沒有明確這項內容的,只是出於職業的敏感,多采集了些樣本,不想遺漏任何的疑點,沒想到省裡還作為一個典型案例進行了肯定。”

連體防護衣、護目鏡、N95口罩、雙層乳膠手套、雙層靴套……這是張曉麗和戰友們趕赴現場前必須要穿戴的“工作裝”。與病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更是對身心的一次考驗:一次詢問幾十個流調項目,語言交流、雙手比畫、書面交流……一場流調下來,就像是一場艱難的“談判”。儘管正值嚴冬,但是由於防護服的密閉性,很快就汗流浹背,霧氣籠罩著鏡片,眼前模糊一片。

至今,張曉麗和戰友們輪班倒,24小時監控疫情動態,全時段搜索追蹤管理密切接觸者,時刻準備趕赴流調現場,吃住幾乎都在辦公室。他們用過硬的專業技能,順利地完成了全市幾千次流調任務,為科學制訂管控方案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孩子說“爸爸一定要多殺幾個毒”

接到援助湖北的報名通知,濰坊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李贊武毫不猶豫,立刻報名,成為山東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

李贊武在湖北黃岡結束培訓後,被編入重症三組,進入被稱作黃岡“小湯山”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工作。重症三組的重症患者較多,許多患者不能進食,需要鼻飼,護理工作異常繁重。他每天工作期間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間;護理患者的間隙還要處理醫療垃圾、清理消毒病房、擦拭床單元和儀器設備、消毒清洗防護用品。

工作時,李贊武需要“全副武裝”,“走路很小心,怕撕裂防護服;隔離衣和防護服都是連帽一體的,不透氣,加上初期醫院沒暖氣、溫度較低,護目鏡很容易起霧、滴水……”這些問題讓醫務人員的常規操作都難度倍增,對體力和技術都是很大的考驗。大家克服困難,在病房嚴格按規範一絲不苟地進行操作。

有一次,李贊武在和妻子視頻通話時,妻子看到他額頭都通紅,一問才知道,一開始沒法洗澡,大家每天只好都用酒精消毒露出的皮膚。

李贊武的妻子李翠波是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同樣奮戰在濰坊市防控疫情第一線。丈夫出征黃岡,她說:“我們就是幹這行的,該去!”年幼的孩子只知道爸爸是去武漢殺毒去了,天真地說,“爸爸一定要多殺幾個毒再回來。”

“這不是逆行,這是職責”

“到隔離病房次數多了,有患者就會認出我,叫我的名字。經常同他們聊一聊,交流交流,這本身就是一種治療。”我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曲儀慶告訴記者。

2月4日,醫療隊進駐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一個重症病區,沒幾天,50張床就收滿了。

58歲的曲儀慶是年齡最大的隊員,進入隔離病房要比年輕醫護人員克服更多困難,頭疼、胸悶,他仍堅持3-4個小時,查看患者高流量氧療、無創呼吸機的使用情況,用自己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耐心地調整各項參數,並細心指導年輕醫生,為整個病區的醫療工作質量奠定了基礎。

“我不僅是醫療隊隊長,還是醫師組組長。重症患者病情時常會有變化,可能有的醫師下一次上班是兩天後,就不那麼瞭解病情進展了,所以必須要有醫師一直全面瞭解病情,我來做最合適。”曲儀慶說。

天天到隔離病房,防護壓力、身體消耗都很大。也有隊員提出讓他視頻查房,雖然這樣的方式也很方便、實用,但曲儀慶沒有采用。

患者的焦慮、緊張深深觸動了他。進入隔離病房前,他從住院醫師那裡把每位患者的情況摸清楚,交流時,用檢查結果說話,有好轉就明確告知他,給患者信心;尚未好轉的就告訴他下一步如何針對性地進行治療,請他放心、配合。

2月17日,首批3位重症患者出院。截至3月3日,醫療隊累計收治73位患者,治癒出院44人,是整個中法新城院區治癒數量最多的病區。

病區1床患者是位70歲的老人,查房時曲儀慶發現,老人在一張大紙上認真地寫著什麼。交流後才知道,老人把所有到他身邊給他治療、護理過的隊員名字都記了下來,差不多已記了半支隊伍、五六十個隊員的名字了。

病區裡還有一位特殊的患者讓曲儀慶感動。他是前不久該院區犧牲的一位醫護人員的兒子,有些抑鬱、焦慮。

那天,曲儀慶查完房後很疲憊,在護士站休息,這位患者從病房走出來,見到他就問:“你好點了嗎?”曲儀慶有點蒙,告訴他自己沒事。原來,前兩天查房時,因為黃色的防護服不透氣,他有些咳嗽,這位患者以為他生病了,一直在擔心。

“我們也聊了他的父親,他說這個病傳染性很強的,你們一定要注意。剛剛失去了家人,還這麼關心別人,不容易。”曲儀慶感慨地說。

繁忙的工作之餘,曲儀慶還進行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研究”。

“雖然一開始困難很多,但隊員們都很棒,堅持了下來,一直在用心、用情、用力救治患者。疫情之下,這不是逆行,這是共產黨員、醫務工作者的職責與使命。”曲儀慶說。(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琳 趙豐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