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对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或入围作品,印象深刻的有哪些?为什么?

牧野洋洋


茅盾文学奖的很多作品我都读过,印象较深的有古华的《芙蓉镇》、王安忆的《长恨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莫言的《蛙》、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等等。但凡能入围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可供借鉴或价值较高之处,下面就我的理解来分析一下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为何读者读完之后让人印象如此深刻。

一、史料价值深厚:

作品的背景大多立足在一段历史时期之内,这样叙述故事时不会太单薄无力,有一种厚重感与可信度。如阿来的《尘埃落定》选择的是土司家族的衰落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写的是文革后到改革开放后几年的历史等等。

二、作品结构独特

每一部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叙述手法都不尽相同,各有千秋。王安忆的《长恨歌》用的是散文化缓缓叙述娓娓道出的结构写的;莫言的《蛙》用的是写信的与戏剧相结合的结构写的等等。

三、语言表达相异

一读作品,首先感知的是语言,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语言各有特色,尤以地域特色最为显著。阿来的《尘埃落定》有西部的神秘色彩;陈忠实的《白鹿原》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陕西的秧歌的豪放与亲切;莫言的《蛙》则多了高密东北乡的粗犷等。

正是以上这几个原因才使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部部经典,让人读后印象极为深刻,茅盾文学奖不愧是中国文学类作品中的最高级奖项,也是含金量最高的奖项。


书之岁华Yanling666


第一届: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古华《芙蓉镇》★★★★★

第二届:刘心武《钟鼓楼》★★★★

第三届:路遥《平凡的世界》★★★★★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第四届:陈忠实《白鹿原》★★★★★

第五届:阿来《尘埃落定》★★★★

王安忆《长恨歌》★★★★

第六届:熊召政《张居正》★★★★

第七届:贾平凹《秦腔》★★★★

第八届:莫言《蛙》★★★★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80年代上大学时读小说是唯一的乐趣了。伴着阅读慢慢成长,看着后来改编成影视剧,无声的文字又变成了鲜活的形象刻印在心头,一路前行。体会着时代留下的印记,抹不去社会发展的爱与哀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