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水浒传》中为什么水泊梁山的好汉接受朝廷招安,而方腊却割据一方自立为王?

大马哈鱼12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最根本的问题在于领导人的想法不同。

同样是梁山,王伦时代怎么不提招安?晁盖时代怎么也不提招安?最后受了招安,还不就是因为宋江。宋江从一开始就根本不想造反,押送江州途中晁盖拉他上山,他都拒绝了,要不然就没有江州劫法场这回事了。宋江是被黄文炳和蔡九硬给逼反的,反的不情不愿,然后又有玄女托梦,给他天书,让他为国家效力,这等于是正中下怀,帮助宋江定下了招安的调子。

再看梁山那些好汉,宋江自己都说了,我帐下兄弟,一多半是朝廷军官。尤其是像关胜呼延灼这样的名门之后,为什么肯投宋江?真以为这些人贪生怕死吗?还不就是因为宋江向他们承诺以后招安。所以宋江必须招安,否则这帮人分分钟宰了他。

特别像关胜这种低级武官,原本就是个九品巡检,投奔梁山招安以后当了大名府兵马总管,没有先落草后招安,他一辈子也熬不到这么高的位置。对于低级军官来说,落草等于给了他们一个向朝廷展示自己的机会,到招安的时候就有机会捞个更大的官。

梁山那些知识分子和手艺人,像萧让金大坚这些自然也都愿意招安,有门手艺就饿不死,谁愿意当土匪亡命江湖呢?至于草莽出身的好汉也不都反对招安,就连最喜欢骂朝廷的李逵,招安后做梦梦见死去的老娘,还很高兴地对老娘说铁牛如今真的做了官,来接你去享福。

所以招安其实就是宋江为兄弟们画的一张大饼:我们这些人在社会上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受尽了不公的待遇,所以我们就要闹事,闹大了国家就得拿我们当回事了,就得安抚我们。我们这些人聚在一起,就有了跟朝廷叫板的实力,这个时候朝廷才可能给我们想要的荣华富贵,才会让我们有机会施展抱负。

而方腊则完全不同。他在水中照见自己头上带着平天冠,这是什么意思?他认为这代表他有天子的命。所以方腊一开始就不是冲着招安去的,而是要自己立朝廷,自己说了算。宋江只占据八百里水泊,不占朝廷一城一地,而方腊占了多少地方?八州二十五县。宋江的梁山还是一个土匪军事机构,为首的宋江卢俊义只是总都兵马头领,方腊可是已经龙袍加身当皇帝了,并任命了文武百官,俨然是另一个朝廷。

这就是皇帝的排场。你要当皇帝,就得有地盘,得封官,否则底下人凭什么给你卖命?跟着宋江,大家有个招安的指望,荣华富贵还得指着朝廷;跟着你方腊可是要和大宋朝廷刚到底的,你不打州府,封了官有什么用?想抖抖官威都没地方可抖。不占土地收税,谁跟着你当穷官?

综上,方腊和宋江的发展路线不同,归根结底是因为两个领导人的想法不同。宋江根本不想造反,他的造反思想最高目标就是招安。方腊造反的最高目标就是当皇帝,占不了全国,他当然只能割据一方了。








梁山老猫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水浒传》中与朝廷对立的有四大势力,而为人们所熟知的主要有梁山和方腊两大势力: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势力占据八百里水泊,固守一隅;以方腊为首的势力雄距江南一代占据六州五十二县,并自立为王。

对于方腊,如果没有接受招安的梁山大军的征剿,怕是很有可能就取代北宋朝廷了,不过梁山好汉也是死伤惨重。那么:

为何方腊能够割据一方,自立为王?

其一,有组织且深得民心。方腊为明教(又称摩尼教)教主,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且深得民心,所以很快便聚集了很多穷苦民众起义一起反对北宋朝廷。

其二,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朝各州县竟无一人能抵御方腊起义的攻势,仅一年的时间便攻占了六州五十二县,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奈何朝廷官员却为一己安逸竟隐瞒军情只字不提,放任方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长到如此地步。

为何梁山有剿灭方腊的实力却选择招安?

其一,宋江主张招安。宋江虽然曾经只是一小吏,但却一心想做一个封建社会公认的贤能之臣。另一方面,宋江也是为众兄弟着想,希望众兄弟能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不是被后人视为贼寇。

其二,梁山好汉大多曾为官吏。梁山好汉中的多数都曾当过管,他们中的或受奸臣陷害或被吴用设计被逼无奈而上梁山,所以招安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是件好事,或明着支持或暗里默许宋江招安之心。

其三,梁山好汉义字当头。梁山好汉齐聚梁山,义字当先,既然哥哥宋江有意招安,即便自己心中有千万不愿,也只能暂且随了哥哥的心愿罢了。


小熊影视部落


首先,水泊梁山和方腊起义不是一个性质。先来说水泊梁山,大多数梁山好汉都是被迫上山,落草为寇,注意这个地方,是被迫落草,而不是真正的反朝廷,比如大家熟知的林冲,原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何等威风,因被高俅养子陷害,被迫上的梁山,再如武松,因怒杀西门庆被迫上梁山,再说梁山头领宋江,原也是押司官职,绝大部分梁山好汉并不是真正反朝廷,而是反奸臣;再来说方腊,方腊是率穷苦大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等于是明着和宋廷对抗,没有回旋的余地,就算投降也是一死。

其次,水泊梁山和方腊政权实力相差太大,方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权,占有八州二十五县,总计不少于二十万军队,还是可以和当时腐败的宋廷分庭抗礼的,因此是不会轻易接受招安的。

最后,利害关系的驱使,宋江集团,一部分是读书人,一部分以前都在宋廷任职,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他们痛恨奸臣,而不反皇上,所以说宋江接受招安是代表了梁山好汉大部分人的想法,是一个不错的出路;而方腊起义就是为了推翻宋腐朽统治,宋廷岂能容他,招安就意味着放弃,意味着死亡,不接受招安,自立为王,不断壮大自己,还能拼一把。

以上是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不当,还望指出,一起讨论!


缘影侠


我认为,梁山和方腊是两种性质的组织。梁山人大都是为了逃避仇家或者官府的追捕走投无路而落草为寇,目的是为了找个能生存的地方,朝廷不来找他们的事,他们也不去找朝廷的事。虽然有时也是对抗官军,也攻打过城池,那是为了杀贪官污吏,并不是为了推翻大宋王朝,达到目的后就退出占领的城池。方腊他们则是不一样,方腊自立为王,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的目的就是推翻朝廷,推翻赵家的政权,取而代之。因此,朝廷更容易特赦梁山好汉,不再追究他们的罪行,而梁山的大多数人,本身也不想反抗朝廷,他们上梁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更容易去接受招安。而对于方腊他们则是犯了十恶不赦的重罪行,反叛,被特赦的可能性不大。另外,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人去积极主动的追求诏安,而方腊他们则要取而代之赵家王朝,哪里还会去寻求朝廷的诏安呢?



俗不可耐1982


在《水浒传》中,有四大寇为方腊、宋江、田虎和王庆。当然熟读《水浒传》的都知道,梁山宋江等兄弟后来接受招安,而方腊、田虎、王庆却未招安。而后梁山兄弟东征西讨平定田虎、王庆和方腊。

当然梁山在征讨辽国、田虎和王庆时不仅取得胜利,而且梁山一百零八位兄弟无一折损,但在征讨方腊时,虽然也得以平定方腊,但梁山兄弟却损失惨重、所剩无几。

那在《水浒传》中为什么梁山兄弟接受招安,而方腊却割据一方呢?

其实在梁山未招安之前,他们都是被朝廷视为祸患,并称为四大寇,所谓寇就是草寇、叛逆之人。当然他们各自都有实力,并且各自的兄弟都多有勇猛过人的,并且有的还都是有义气的,相比一下田虎、王庆、方腊属下间的兄弟义气,并不会比梁山少多少。

然而《水浒传》的主角却是梁山兄弟,梁山兄弟本来是有义。但在古代,除了义之外,还有一个也很重要,那就是忠,这里的忠当然是指对朝廷的忠。只有有了忠,才会被推崇。

而整部《水浒传》主要讲的就是忠心之心,若梁山只有义,而无忠,那又和田虎、王庆、方腊有什么区别呢!无疑永远是一帮草寇叛逆,这样的话,又何必单为梁山立传。

正是因为梁山接受朝廷招安,全了梁山的忠义之名,让梁山兄弟从义气为重的草寇,转身为为国效力的忠心之士,这才和其他三寇不同,这则是梁山兄弟能为《水浒传》主角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宋江、方腊、田虎、王庆虽然原先都是草寇,但宋江虽然为梁山草寇之首,但是他本人却一直有报效朝廷、忠心朝廷之心,就是说他虽然身为草寇,但他还是有着一颗忠义之心。而方腊、田虎、王庆因为实力有些大了,自己作威作福,自然不愿在向朝廷臣服。

特别是方腊,他割据一方,曾一度让朝廷感受到极大的威胁。如此他又怎么能甘心招安呢!所以《水浒传》中,水泊梁山的兄弟会接受招安,而方腊却割据一方自立称王。


中孚鉴


企业发展如何,领导起到关键作用。

宋江是水泊梁山集团第三任领导人。

大家都是到称宋江为“公明哥哥”“宋押司”,虽然官员不打,但人家好歹也是正规君出生,也是有过组织的人。人家当过官的人,有名有利,所以宋江肯定不愿意自己落为“草寇”,而被后人耻笑。他说做的一切都想把集团往好的方向带,想为成员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这唯一的出路就是朝廷诏安。集团没大部分成员都反对,因为知道当时朝廷现状是什么样的局势,可是宋江仍报幻想,坚持诏安,为什不把高求抓住之后,没有杀他,反而低三下四地给高求道歉,请求饶恕,还把高求放了。很多集团成员都不明白董事长的用心啊。



方腊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自主创业,没有组织的。成立公司后自己建立政权,可是上头(宋徽宗)是坚决不允许的,当然不受待见,被定义为“匪”。在那个年代只要被定义成“匪”,那可就是死罪。而且他又不像宋江在朝廷李还认识点人,有点人脉。所以方腊也是没办法,只有“占山为王”。而朝廷不可能诏安他,他也知道即使朝廷被朝廷诏安,迟早也被朝廷给处死。


易拍君


第一就是宋江自己的教育,宋江是儒家教育的牺牲品。在宋老爷叫宋江回家这样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被阎婆惜抓住把柄的宋江没有办法只好辣手摧花开始逃亡,自己知道自己是戴罪之身,回到家乡有很多危险,但是宋江还是听从父亲的要求,义无反顾回到家中被官府专案归案。这样的表现刻画出宋江老实迂腐的内在,让我们了解,在宋江的人生中,没有反叛。

江州的反诗是宋江心意的抒发,但是满腔怒火都是自己没有被赏识,没有出名,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的苦闷,离经叛道是醉酒的放纵,酒醒后的宋江很害怕,他不敢面对自己的反叛,于是他装傻想要蒙混过关。被梁山所救,看到梁山的势力,让上山的宋江意识到,梁山是自己完成抱负的捷径,忠义堂就是伏笔。功成名就的宋江面对御赐的毒酒,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宋江的悲剧,也是梁山好汉的悲剧。在宋江儒家思想的束缚下,梁山走不上起义的道路。

第二个原因是梁山的性质与方腊不同,方腊农民起义的性质很明确,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百姓对方腊势力很认可,但是梁山的发家和崛起离不开自己的土匪本质。梁山好汉大多是打家劫舍的存在,黑店更是梁山的常有生意,所以土匪本质的梁山没有得到百姓的认可。招安就是宋江希望的洗白,希望可以通过招安让兄弟们有光明的前程,如果不招安,梁山社会毒瘤的本质让他们只能在梁山据守。没有民心,没有基础的梁山不能像方腊一样成为点燃燎原之火的星星之火,没有号召力和百姓的认可让梁山不能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招安成为梁山的唯一出路。

第三个原因是梁山和方腊的统治不一样,梁山好汉的统治关系建立在好汉之间的兄弟情谊上,宋江成为大头领也是众人的认可,招安引发梁山的争吵,其他命令也是相同,梁山没有统一完整严肃的领导层次,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让梁山所有的行动和指令在方腊面前如同儿戏,方腊是完整的政教合一体系。方腊使用的教派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明教,用教义来统一民众思想,武装头脑,方腊的起点就和梁山不同,如同太平天国一样,严肃的等级在方腊的之后下成为合格的农民起义,这是靠兄弟情义维系的梁山做不到的地方,所以在梁山的情况下,宋江做不到和方腊一样的农民起义。

第四个原因地理位置,梁山地处山东离京城太近。宋朝皇帝肯定不会允许在自己眼皮下有这么一个大反贼。当时北边宋朝的军队还腐化的不是太厉害而南方不同,南方军队早就烂透了,再加上几次生辰纲剥削早已经没了百姓基础。天然屏障长江天险,这些加起来是方腊称王的基础。



轻轻喝茶男


主要是方腊和宋江两个集团的头目和集团成员成分不同,所以走的政治路线就不相同。方腊是本帮工,但一种说法是柒园主,显然方腊不是官府的官吏,社会矛盾激烈时官府和民众矛盾就不可调和,容易产生对立,而方腊起义队伍主要是被官府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地主恶霸压迫丧失生产资料的农民,以及一些僱工、无业贫困人员组成,所以这种队伍的大小头目和成员,由于长期受官府豪强的压迫、受剝削的矛盾和仇恨,一旦造反就容易形成推翻官府的共识,并形成造反的政治口号和纲领,目的在推翻以皇帝为首的旧的政权,建立新的政权。

而梁山队伍头目宋江是郓城小吏,并且也混得不错,县令依靠重用他,宋江也和同僚关系很好,因杀人吃关司充军,但宋江都不愿落草,幻想服完刑重回体制过正常人生活,心里从未有造反推翻皇帝及封建政权的思想,虽不得已落草提出替天行道的主张,天指皇帝,实质是替皇帝行道,不是真造反。加上梁山头领主要是由失意官吏、军官、被俘军官、地方豪强恶霸、开黑店害人性命为生恶徒、抢劫杀人等等无良歹徒居多,而且都是宋江的依靠力量和梁山队伍骨干,都和宋江想法一样,都想恢复和向往体制队伍的正常生活,都适应和愿意维护宋王朝的政权统治,所以梁山队伍的成分就决定了他们走招安的道路,为朝庭效力。


老夫常谈


首先,水泊梁山和方腊起义不是一个性质。先来说水泊梁山,大多数梁山好汉都是被迫上山,落草为寇,注意这个地方,是被迫落草,而不是真正的反朝廷,比如大家熟知的林冲,原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何等威风,因被高俅养子陷害,被迫上的梁山,再如武松,因怒杀西门庆被迫上梁山,再说梁山头领宋江,原也是押司官职,绝大部分梁山好汉并不是真正反朝廷,而是反奸臣;再来说方腊,方腊是率穷苦大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等于是明着和宋廷对抗,没有回旋的余地,就算投降也是一死。

其次,水泊梁山和方腊政权实力相差太大,方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权,占有八州二十五县,总计不少于二十万军队,还是可以和当时腐败的宋廷分庭抗礼的,因此是不会轻易接受招安的。

最后,利害关系的驱使,水泊梁山,一部分是读书人,一部分以前都在宋廷任职,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他们痛恨奸臣,而不反皇上,所以说宋江接受招安是代表了梁山好汉大部分人的想法,是一个不错的出路;而方腊起义就是为了推翻宋腐朽统治,宋廷岂能容他,招安就意味着放弃,意味着死亡,不接受招安,自立为王,不断壮大自己,还能拼一把。

以上是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不妥当的,请各位观友,一起进行讨论





糖豆看天下


因为梁山泊里也有派系山头啊!要知道,梁山泊排定座次后,宋江名正言顺地当上梁山的老大,他立即为自己和梁山人找出路,打出了“招安”大旗。让乐和唱《满江红》,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李逵也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三位刚烈的汉子同样反对招安,可宋江对他们的言语完全不一样。对李逵是“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理!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而对武松与鲁达却这样说:“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来冷了众人的心?” 从这可看出水浒的“山头”。李逵是家奴,是宋江在江州脱险带出来的亲信,对家奴大声呵斥不以为过,还能起敲山震虎的作用。而对武松、鲁达这两个二龙山来的头领,他只能安抚,因为二龙山人马和梁山人马近似联盟关系。一家小公司和大公司合并成一个新公司,大公司不可能完全控制小公司的高层人士。 梁山人马的基本构架是“一大”加“四小”。“一大”是原来的梁山人马,“四小”指青州的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和华阴的少华山,好比一个大集团公司的核心层企业和松散型子公司的关系。后来“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众山归水泊是实,但“同心”却未必。众山同归梁山,是为了生存,免得被各个击破。作为核心层企业的老总,宋江有更长远的追求,招安后,宋江、吴用等作为主要人员也许能进入皇帝的视野,而他们作为一般的跟随者,命运如何更未可知。 当众山人马上了梁山后,表面上兵强马壮,但彼此的关系更加复杂,山头更多。从宋江三打祝家庄后,他一直留心罗致朝廷的武官。他知道,如果不改变梁山的队伍构成,不但“招安大计”无人附和,就是那些不同出身,分属不同山头的各位好汉,都难以摆平。排完座次后,梁山表面处于最兴盛的时期,这也是宋江和朝廷讨价还价最好的时机,如果再拖下去,各个山头的人矛盾显现出来,宋江仅凭自己的权谋,凭戴宗、李逵、花荣等人,是难以控制住局势的。因此招安这件事,人多做不得,人少也做不得。太早做不得,太晚也做不得。 招安后宋江等人奉诏征辽、征田虎、王庆、方腊,不仅是朝廷利用外寇和反贼削弱梁山的力量,也可看成宋江在征战中削弱非嫡系人马。一百零八将中,宋江的嫡系阵亡比例最低,难道是偶然的吗? 一部水浒,直到结束依然可以看出梁山原先种种的“山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