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趁著越軍機槍手換彈鏈,解放軍班長一個點射打過去,當即將其擊斃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保衛邊疆作戰打響,在雲南省河口縣牛皮塘方向作戰的昆明軍區第14軍第40師第119團,奉命首先殲滅坂菲地區的越軍。團長郭雙記根據作戰任務,結合敵情和地形決心:在41號高地至44號高地之間打開突破口,向坂菲實施主要突擊,同時以一個營的兵力直插南征,斷敵退路、阻敵增援,拿下坂菲之後,繼續向敵人縱深發展進攻。

坂菲西側有一個編號為17號的高地,這裡山勢險要,樹竹茂密,谷深坡陡,易守難攻,是控制通往坂菲的兩條小路的要點,也是敵人防守坂菲的屏障。越軍黃連山省隊254團1營3連在該高地構築了大量的半永久性土木質野戰工事,塹壕、交通壕縱橫交錯,並儲備了大量的作戰物資和生活物資。此外,還在18號、43號和44號高地設有警戒陣地,形成了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體系。越軍憑藉有利地形和既設工事固守,阻止我軍進攻。

趁著越軍機槍手換彈鏈,解放軍班長一個點射打過去,當即將其擊斃

119團決定由3營一個連首先攻殲17號高地之敵,為殲滅坂菲之敵創造有利條件。3營把這個任務交給了7連,為了加強連隊的火力,配屬給該連82無坐力炮2門、重機槍1挺。2月17日7時40分,7連3排驅除了越軍警戒兵力,佔領了43號高地(位於17號高地東北側)。連長一方面命令3排構築工事鞏固陣地,一方面命令1排搜剿逃敵,全連繼續為攻打17號高地作準備。

8時15分,7連接到團立即攻佔17號高地的命令。連長決定以剛剛趕到的2排在43號高地東南側佔領有利地形,以火力切斷17號高地之敵退路;以3排擔任突擊排,沿43號高地和17號高地之間的鞍部隱蔽接敵,從敵人陣地東北側突擊,攻佔17號高地;以1排為預備隊。

趁著越軍機槍手換彈鏈,解放軍班長一個點射打過去,當即將其擊斃

3排以7班為突擊班,全排成一路隊形由43號高地向鞍部運動。當7班沿西南側一片火燒地接敵時,突然遭到越軍火力封鎖,當即有2名戰士犧牲,1名負傷,前進受阻,攻擊失利。連長查明情況後,決定把3排撤回43號高地有利地形,調整部署,重新選定突擊方向,再行攻擊。

8時40分,7連調整了部署,決心增大突擊力量,從翼側攻擊。令3排(加強1排1班、82無坐力炮1門、重機槍1挺、40火箭筒3具)由43號高地西北側向17號高地運動,從敵人陣地的北側突破,1排(欠1班)在43號高地西南側擔任助攻。

趁著越軍機槍手換彈鏈,解放軍班長一個點射打過去,當即將其擊斃

3排採用一字隊形(9班在右,8班在中,7班在左,1班及配屬火器分隊隨後跟進),利用茂密的竹林,交替掩護,隱蔽接敵,向越軍發起進攻。衝在最前面的9班在距離敵人第一道塹壕十餘米處時,高喊“衝啊!”、“繳槍不殺!”越軍依託工事,各種火器一起開火,將9班壓制在塹壕前沿。3排長霍吉軍觀察了敵情、地形後,調整了部署,令8班運動到9班左側,1班運動到9班右側,再次發起攻擊。

8班和1班進至距敵約20米時,投出一排手榴彈,霍排長帶領9班乘手榴彈爆炸的煙霧,搶佔了第一道塹壕。9班長陳紹留越過第一道塹壕,直插敵陣,他端著衝鋒槍幾個點射,連續消滅了4名敵人,然後趁著越軍機槍射手更換彈鏈的機會,一個點射將其擊斃,隨即高喊:“同志們,衝啊!"與此同時,8班和1班也突破了第一道塹壕,立即向第二道塹壕發展進攻。

趁著越軍機槍手換彈鏈,解放軍班長一個點射打過去,當即將其擊斃

這個時候,越軍的幾處闇火力點同時開火,進攻受阻。3排長霍吉軍身負重傷,仍然堅持指揮,鼓勵戰友們“為祖國多殺敵,多立功”,直至光榮犧牲。3排的戰士們在排長犧牲,部分戰友倒下的情況下,為了給排長和戰友報仇,繼續英勇戰鬥。但終因傷亡較大,後續部隊沒有及時跟上,第三次衝擊也未能奏效。10時40分,上級命令7連停止進攻,固守43號高地。7連首戰進攻失利,教訓是深刻的:

在火力運用上,沒有充分發揮火力的支援作用。連幾乎沒有掌握重火器,也沒有很好組織隨伴火器和呼喚上級炮火實施支援,而是把一切都甩給了下級,任憑各排自行安排,單純地以步兵進攻依託堅固工事防守之敵,死打硬拼。

趁著越軍機槍手換彈鏈,解放軍班長一個點射打過去,當即將其擊斃

在兵力部署上,沒有編組第二梯隊。沒有打算投入後續作戰力量,只是一廂情願地寄希望於一次衝鋒解決戰鬥。結果當第二次衝擊攻佔了敵第一道塹壕後,後勁不足,不要說繼續發展進攻,就連鞏固既得陣地,站穩腳跟都力不從心,不得不撤回到43號高地。

對陣地防禦之敵進攻,一定要充分發揮火力的作用,使火力與突擊緊密結合;一定要編組第二梯隊或者預備隊,使攻擊留有後勁,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刻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