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亂收費的停車場,哪來的勇氣說別人給地方“抹黑”?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一起發生在哈爾濱的停車費用糾紛,引發了不少關注。1月13日,當地一位大巴司機在駕駛過程中,不慎將大巴開進了這處停車場,誤入之後,司機很快發現了自己的錯誤,掉頭打算離開停車場。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儘管大巴在停車場裡只停留了短短几分鐘,停車場入口處也明確寫著“15分鐘以內免費”,但停車場卻一定要向他收取40元的“天價停車費”。最終,在與收費員爭論未果之後,司機因為急於接送乘客,在無奈之下選擇了交錢離開。

事件曝光後,公眾對這起衝突中的是非判斷相當一致——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涉事停車場的做法明顯是在“宰人”,並無合理依據,當地市場監管局也責令停車場退賠相關費用,對事件做出了權威定性。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停車場方面對此似乎完全沒有自覺。面對記者的採訪,這處停車場的工作人員竟然稱,停車場規定的“15分鐘以內免費”僅指“小車免費”,對大車無效,還說車主“斷章取義抹黑地方形象”,而當記者問到停車場是否多收費的問題時,這名工作人員則避而不答。

乱收费的停车场,哪来的勇气说别人给地方“抹黑”?

停車場工作人員的這番話,在某種意義上說對了一半——這起事件確實可能給地方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只不過,停車場的工作人員搞錯了一件事:在事件中給地方形象抹了黑的“肇事人”,並不是將此事曝光的車主,而正是他們自己。一名哈爾濱司機曝光一起哈爾濱本地的亂收費事件,不僅不會給哈爾濱抹黑,反而以哈爾濱人的身份,做出一個勇於向不合理現象“宣戰”的正面示範,而那些胡作非為,亂收費用的人,才是真正給哈爾濱抹了黑。

儘管停車場工作人員的說法十分荒謬,不值一駁,我們卻不得不面對一個令人無奈的現實——這種觀念在許多地方都頗有“市場”。按道理講,能給某個地方或某個群體“抹黑”的,當然是那些為非作歹的害群之馬,但許多人都認為,只要這些“家醜”不要“外揚”,這個地方或群體的名聲就不會受到損害。

乱收费的停车场,哪来的勇气说别人给地方“抹黑”?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那些勇於指出問題,揭露害群之馬的人,反而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以至於這樣的人常常蒙受誤解,遭遇“圍攻”。顯然,這種面對問題不想著如何解決、反而想方設法“捂蓋子”的思路,只會讓小問題不斷累積惡化,最終發展成積重難返的沉痾。而那些自己就是問題“肇事者”的人,更沒有資格指責那些揭露問題的人會給地方或群體“抹黑”。

這種自己製造了問題,卻對揭露問題的人反唇相譏的做法,說穿了就是為了“甩鍋”。對於這種低劣的話術,人們還應擦亮雙眼,洞見本質,認清誰才是給集體抹黑的人,千萬別被輕易“忽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