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古代有的地主吃高粱米穿粗布衣?

松雪41


在古代封建时代,地主的生活水平一般是远远高于普通农民的,无论是在衣食住行方面,地主都要比农民过得好,而出现地主吃与农民一样的高粱米和穿粗布衣,我认为这只是个例的现象,只有极少一部分的地主可能有这样的生活。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地主吃粗粮穿粗布,我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当时的社会现象决定的。

古时小地主并不一定比得上富农

一些小地主,这部分地主虽然也叫地主,但是可能还比不上一些富裕的农民,就比如一个拥有上百亩天地的地主,按照这个家族一家三代人算下来,如果子孙兴旺一点的话,算他一家十口人左右(在古代将就多子多福的时候,基本上是养的起就生),平均下来这也就是一人十亩左右。


而且还要考虑到古代农作物的品种远远比不上现在,现在的农作物乐意达到亩产千斤,而古代亩产能有个三四百斤就很不错了。

而且还要考虑到古代还有各种病虫害的因素,也就是说,古代种田地就是靠天吃饭的,一旦天公不作美了,来个了荒年,农民是完蛋了,但是地主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一般的小地主,碰上了灾年,收成不够只能吃粗食穿粗衣也是正常的。

况且在古代除了衣食住行之外,还有一个异常消耗钱财的工程那就是科举。读书人不事生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此如果一个家庭除了一个读书人的话,就意味着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而且在古代参加科举的路费也是不低的。贫穷一点的地方,那是真正的举村才能培养出一个读书人。

当然除了这些外部因素还有一些内部因素了。

比如地主家当家的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不喜铺张浪费,为了对子孙后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也是有可能的。

我们的社会是复杂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面,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是不足为奇的


这个历史很正


两方面原因:虽然有点田地,并不是祖上积下,都是辛苦劳作、省吃俭用才有,小麦亩产没有200斤,那里吃得起白面馒头、穿得起绫罗绸缎。比如我爷爷,我爷爷当年就是因为有十几亩地的地主划为富农(虽然他自己也得干活);我外爷家,方圆百里都是他们家土地,出门骑马还办了私塾,就那我舅舅小时候吃的也就别人嚼好的芝麻饼,绫罗绸缎也是只有上人才能穿。吃高粱米、穿粗布衣你得分是大地主还是小地主,家庭富有程度。


文丽周


《白鹿原》里郭举人在1950年被划定为地主。郭举人的确算是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地主。而且绝对是让人同情不起来的地主。


“下了将军坡,土地都姓郭”,郭举人是清末的武举,儿子还是民国政府当官的,将军寨一千多亩的麦地,都是他郭举人家的,家里的地都是雇人赖收种的,自己平时骑马遛弯,买个小媳妇,为了养枣给自己养生。

可是就这样的大地主,有个习惯,吃饭舔碗。舔掉自己碗里的渣渣也就算了;他还逼着麦客黑娃舔碗,黑娃不舔,他没有嫌弃黑娃的口水,把黑娃的碗拿过来舔得干干净净。

最后意味深刻地总结道:“知道为什么我能当地主,而你只能给我干活吗?因为我一粒粮食都不会浪费,就这样攒出来的。”


其实解放前,很多地主都是这样。有钱、有地、有粮是一码事。但是对自己的生活大多很苛刻,绝对不会浪费,因为要不断攒钱买地。

在瓦房店,周春富家里有240多亩地不说,还有油坊、磨房、染坊、粉坊以及一个杂货铺。可是他家吃饭,还要把上顿没吃完的粉条捞出晾干下顿吃。周春富自己光着脊梁和长工们一起下地。

周春富对别人吝啬,对自己更抠。唯一大方的就是花钱买地,走到哪看人家地里庄稼长得好,先是和人家唠半天嗑,临了问一句口头禅,“你家地卖不?”


解放前,有很多勤劳吝啬一辈子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拼攒钱买地,修宗祠、当地主。结果命运和他们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而那时候,作为一个农民,賺钱的渠道其实是非常窄的,要想改变命运,只能压缩自己的消费,最终把吝啬变成了性格。由己及人,他们对自己吝啬,继而对别人刻薄,人生最终活成了悲剧。


另外大家可能对高粱米饭还有一个误解,认为很差劲。但是在解放前的东北,能有白高粱米饭吃,的确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




炒米视角


在印象当中古代地主都是吃大米白面穿长袍短褂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他们跟吃高粱米穿粗布麻衣的农民不同。那么,有的地主吃高粱米穿粗布麻衣是什么心态呢?

有句话叫做“富不过三代”,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却有一定道理,举个实例:晚清重臣李鸿章去世后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是相当惊人的,但是这些财产传到他孙子李子嘉那里时,由于李子嘉不学无术,又坐吃山空,最后还吸食鸦片和赌博,把李鸿章留下的财产全都挥霍一空,李子嘉沦落到住破屋,每餐喝稀粥的生活,而最终李子嘉由于忍受不了这样的艰苦生活而跳河自杀!



李鸿章可比那些地主富有多了,就这样财产都经不住子孙挥霍,更何况是小地主们呢?

在古代凡是能称得上地主的都是有土地,有积蓄的人,他们的生活比农民的生活好多了,尽管如此,他们还想拥有更的财富,像《半夜鸡叫》里的周扒皮,为了让长工们能为自己多创造财富,不惜无耻的在半夜学鸡叫,以达到让长工们早出工的目的。但是很多地主却不屑像周扒皮似的剥削长工,所以他们只能自己要求自己“勤俭持家”,以达到能更长久守住家业的目的,而吃高粱米穿粗布麻衣则是他们“勤俭持家”的具体表现之一!



当然除了自己“勤俭持家”之外,地主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做给后世子孙看,也希望子孙们能够像自己一样“勤俭持家”守住这份家业!


总的来说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会赚钱的地主为自己的后代多创造财富,而不会赚钱的地主只能为后代多节省些财富下来!


唐古看今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题主问:为什么古代有的地主吃高粱米穿粗布衣?

我们如何来定义“地主”呢?是有一百亩地的算地主?还是有十亩地的就算地主?要知道在某个特殊年代,自己家里比别人家里多一个水壶,也可以被列为地主名列之中。

所谓地主,很多都是普通百姓而已,只不过他比人更舍得辛苦,更舍得卖力,用自己的汗珠子换来比别人更多的土地,然而在身份上,他们始终跟普通人一样,同样吃粗粮穿粗衣。

似《半夜鸡叫》中,周扒皮这样的坏地主,不过是为了某些需要而杜撰出来的罢了。你去鸡窝学鸡叫试试,公鸡跟着叫才怪,你要真信了,那你的智商还不如鸡。

那些闯关东的山东人,凭借自己的辛苦开垦出一亩又一亩的良田,遵循着老祖宗教化的“勤俭持家”四个字,舍不得吃穿,对待雇工比对待自己的子孙还人道,却不料最终自己却成了压迫劳苦大众的狠毒地主。

我们常用“压迫”二字去控诉自己遭遇的不公,给老板打工,老板要求加班,便大呼“压迫”。你完全可以不让他“压迫”,你辞职不干,他想压迫你,他都没机会。

可你一边赚着老板的钱,一边哭诉自己被压迫,那么这就是人格分裂了。要知道你加班是有加班费的,而公司也是有加班规章制度的,你不想赚这笔钱,也不想遵守规章制度,那么就请滚蛋。

就如现在的南非地区,脏、乱、差似一汪死水,昔日的文明抛却到九霄云外。曼德拉要的就是赶走白人,不让白人“压迫”黑人。

然而白人走后,南非成了现在有目共睹的糟糕样子。卡曼德拉不得不说是个伟大的人物,愣是把南非从发达地区变成发展中地区,要说这真够奇葩。

白人在南非的时候,给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建立供水系统、大型医疗设施、学校以及运动场等等设施。

现如今这些地方全变成了公用厕所,没了白人的管理,那些黑皮肤的兄弟似乎又回到了树上生活的日子,或许这也可以说成是一种“自由”吧。

在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农村,有位五奶奶,如今已近百岁,见人就笑。老人家为人十分谦和,早些年在她院中有口甜水井,每到夏季,村民就到她家打水解暑,她从不阻拦。然而就在某个特殊年代,这位五奶奶被定义为地主,原因是她除了一亩半的耕地外,还有两亩西瓜地。每天挨打挨骂挨斗,那口供无数人解暑的甜水井被倒入一桶一桶的大粪,美其名曰“要让地主尝尝劳苦大众的血汗”。大粪成了血汗?这血汗真够恶心的!

而村里一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却成了最可爱的人物,斗五奶奶的时候,数他最起劲,五奶奶家里的东西全部被他拿走。时至今日,这位“最可爱的人”又是什么样子呢?别人家都住上小洋楼了,他跟儿子仍住着土坯房,远远望去,低矮如坟丘的破屋与一排排装饰着落地窗的小洋楼并列一处,很是不搭调。终有一日,不用人工去拆,那三间如坟丘的破屋随着风雨侵蚀自行便垮塌。


大狮


地主这个东西只是一个统称而已,并不能完全只带一个阶层。古代一般将土拥有土地比较多的人都称为地主,有时候一些富农甚至也会被划入到地主的行列。也就是说,地主的界限事实上是很模糊不清的。



虽然有不少地主确实是农村里的恶霸,通过巧取豪夺最终占有大量的土地,但是还要看到有一些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最终也获得了一些土地。这些人往往并不是人们所想象中的那种恶霸地主,他们往往也非常的勤劳,也不会去压榨其他的人,本身吃的也相当的差,穿的也不怎么样,不知道的人看了他们估计认为他们也是贫农。



这就是地主也有穷有富,有大有小,有的小地主,他们拥有的土地相当的有限,所以能得到的物质,并不比那些穷苦的农民好到哪里去。就跟我们现在非常流行的说当老板,当老板也有天差地别,大的老板可能是亿万富翁,小的老板可能还欠着一屁股债,比我们一般人都甚至不如。



所以在农村中,看到以前一些地主,他们的家看起来也并不比一般的农民好到哪里去,这是一点也不稀奇了。因为他们也就是拥有了一些土地而已,和普通的农民比并没有强到哪里去,比起那些富绅阶层来讲,实在是差的太远了。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地主一词,起源于封建社会。

在古代,地主有大地主和有小地主之分。皇帝是最大的地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子王孙,皇亲国戚,权贵勋臣,寺庙佛院,这些都是大地主,或多或少,都会被赏赐一块封地。或者封王封候。例如,齐王,秦王,万户候,爵爷,千户等官职。封建社会,只有地主拥有土地,他们出租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每一个王朝的灭亡,每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都是一次重新地瓜分土地。不管哪个朝代,农民都是最低层的劳动者。

影视剧中,住着高门大院的,穿着绫罗绸缎的,抱着三妻四妄的,喝着美酒琼浆的,开着钱庄当铺的,骑着高头大马的,逛着茶馆红楼的,有着万亩良田的,出门前呼后拥的,那是大地主[呲牙][呲牙][呲牙]

其实,古代生活中的小地主,也只是多那么几块土地,比农民强一点,仅仅能温饱而已。因为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土地产量也少,基本上靠天吃饭,遇上瘟疫,水灾,早灾,蝗灾,战争,可能颗粒无收,没有粮食,小地主也收不了租子。

所以,一些地主粗茶淡饭,麻布裹身是正常的。


郑州提门哥


古代地主少,土匪多地主有点钱就买地不敢奢侈露富怕土匪抢,但是有权有势的大地主还是很讲究的穷乡僻壤的小地主是不敢相提并论的。


清泉石上流09


地主有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分有多少亩地之分,大地主可以吃山珍海味,穿绫锣鼓绸缎,中地主和现在的中薪家庭差不多,小地主也就是有几亩薄田也是省吃俭用的生活,没有说过去的地主就是有钱有势的恶霸,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不要被迷惑了。


紫晓天宜


1.可能是个人喜。,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喜欢吃白面,有人喜欢吃粗面,有人喜欢穿绫罗绸缎,有人喜欢穿粗缯大衣。这个没办法。

2.可能是激励自己。很多有钱人以前都吃过苦,受过累,当生活变好了,他们也会激励自己不能忘记以前的苦日子,忆苦思甜也是给儿孙留下的榜样。

3.可能是虚伪作态。有很多有钱人都这样,不敢或者不想让人看到自己很有钱,故意装出一副穷酸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被打劫,另一方面可以显得自己没那么贪婪,给人们留下一个好印象,给后世留下一个好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