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孩子太粘人,我上廁所都不能關門!孩子怎麼想的,我怎麼理解他?

好多媽媽跟我聊天的時候,都跟我抱怨過孩子粘人這件事,她們說:

我家娃最近太粘人,我走哪兒跟到哪兒, 我上個廁所都不能關門!我一關門,他就在外面哭得跟生離死別似的。我太累了

我非常理解,如果有一個人天天寸步不離地跟著我,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哪怕他長得很帥,我都受不了啊!

其實深刻地想一想,這是件很矛盾的事兒:因為大多數的父母,其實是又希望孩子依賴你,又希望孩子能獨立的。

比如把孩子帶到小公園,其他孩子都去玩滑梯、找小夥伴、玩沙子,而你的孩子緊緊地攥著你的衣角,什麼活動都不敢嘗試,你心裡難免不耐煩、焦慮,擔心自己的孩子太膽小,一點兒社交能力都沒有。

孩子太粘人,我上廁所都不能關門!孩子怎麼想的,我怎麼理解他?

但是反過來,如果孩子太獨立,什麼都要自己來,媽媽說的話他就不聽,那家長又會氣的七竅生煙。

比如讓她吃飯,他偏要看電視,讓她洗澡他偏要玩玩具,那當家長的又會覺得孩子太不聽話,不聽指揮、太不理解家長的苦衷……

你看,對於大人來說,依賴和獨立,都是那麼兩難的事情

我想當爸爸媽媽的,肯定會懷念孩子窩在你的懷裡,大眼睛把你的心都萌化了的溫馨感;但有時候又忍不住發脾氣:你是長在我身上了是不是?自己玩兒去!

那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要生存下去,基本上完全依賴我們成人。可孩子一旦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他們又已經是獨立的個體了,有自己的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歲半自後還會發展處自我意識,有自己的好惡,有自己的主意,他們也會一邊想依賴,一邊想獨立。

曾經有個媽媽跟我說過這一件事:

她的兒子很想參加一個比賽,但是又很怕輸,於是賽前突然跟媽媽說,他不想比賽,不喜歡這個活動了。

我和他媽媽一起想了想,說:這可能是他對成功地渴望,以及對自己能力的不確定。

粘人這件事情也一樣,孩子一邊特別黏你,一邊又不聽話,什麼都跟你對著幹,這也算是對獨立的渴望,和對自身安全感的不確定。所以我們需要一邊地幫助孩子確定:自己依賴的對象靠得住,很安全;一邊鼓勵他們獨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

孩子太粘人,我上廁所都不能關門!孩子怎麼想的,我怎麼理解他?

來看看,孩子粘人的時候,內心的OS都是些啥?

第一種、媽媽是不是把我忘記了?

如果孩子這樣想,那們需要更積極地、並且正確地響應孩子。

家長的響應是不是積極,是不是對路,是不是孩子想要的,這決定了孩子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的。

有時候家長確實響應積極,但孩子想要抱抱和安慰的時候,居然被塞了一個奶嘴;他哭了,竟然被責怪:“別哭了,動不動就哭”!

這樣的回應雖然積極,但不對路啊。

西爾斯親密育兒法提到過,假如寶寶遇到某種情況的時候,例如:“我哭了,就會有人安慰,我餓了,就會有人餵我食物”。那他就會把這些經歷過的情景,像圖片一樣存儲起來。熟悉了“哭了會被安慰”這個情景,這就是寶寶對自己和他人的最初印象,這些

因果關係的場景,稱為關係模式。

這很重要,這會讓孩子學會信任、學會共情,學會理解別人。同時,孩子自己也更有安全感,他會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可以被預期,可以被自己掌握的。

反之,如果他哭了,有時候被安慰,有時候被訓斥,那孩子無法預計別人會怎麼回應他,他建立起來的關係模式,可能就是不信任這個世界。那作為父母,教育孩子的基礎就不夠好了。

孩子太粘人,我上廁所都不能關門!孩子怎麼想的,我怎麼理解他?

第二種:我大哭,媽媽也許就不會離開我了

孩子要是有這樣的想法,那他肯定曾經靠哭這個本領成功過!孩子的想法是從經驗中得來的。你要是被她的哭聲征服,留下來了,那就等於是教會他:你一哭,就能留住媽媽

那我們怎麼辦?剛才不是還說,孩子哭的時候要積極回應嗎?難道我不管他?當然不是,積極回應有很多方式,並不是只有留下來這一種。

你可以在離開前,即便孩子在傷心地大哭,你也用輕鬆愉快的語氣告訴孩子:“媽媽下班了,就會回來的。“然後迅速離開,不要留戀。

當然我知道這很難啦,通常爸爸媽媽都不忍心。因為我們成年人也在依賴和獨立之間糾結嘛。有時候不是孩子捨不得我們,而是我們捨不得孩子。有一天要是孩子淡定地跟你說拜拜,你可能心裡多少也會有點失落吧?

所以家長只要明白,平靜冷淡的處理你和孩子之間的分離

反而可以讓寶寶感受到分開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越是把分離的過程弄得難捨難分,那對孩子來說更加難以接受:“連媽媽都這樣難過,分離肯定是件大壞事!”

孩子太粘人,我上廁所都不能關門!孩子怎麼想的,我怎麼理解他?

第三種:和爸爸媽媽說再見等於世界末日,我得一個人待在這裡了!

孩子為什麼那麼怕分離?其實我們要是換位思考一下,就很好理解。

我們大人什麼時候陪孩子,陪她多久,都是我們大人自己決定的,什麼時候該分開了,也是我們決定的,孩子對這件事完全沒有決定權啊!於是他就會拼命粘著爸爸媽媽不放。

等我們當家長的受不了,就想把他推開,可是孩子還沒得到滿足,所以,每次爸爸媽媽決定要和孩子分開的時候,孩子都特別緊張,甚至,下次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候,還沒到分離時就已經開始緊張了。太怕跟爸爸媽媽分離,以至於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光都不能好好享受。

不如,讓孩子來決定什麼時候分開?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在他的書裡寫過這樣的故事:

我陪女兒睡覺的時候,女兒要求我一起躺下,等她睡著再走。可是我一離開,女兒就會醒,反反覆覆,特別崩潰。最後我終於明白了:這是因為女兒知道自己一睡著,我就會離開,所以根本就放不下心來。不管我等她睡下多久再走,女兒還是會醒來找爸爸。

於是,勞倫斯開始在她睡著前早一點離開,說自己要去換睡衣,然後會回來看女兒。還和女兒說:

“如果我回來時你還醒著,我就會跟你一起躺下;如果你睡著了,我就會親親你說晚安,並幫你蓋好被子。”

自從這樣安排以來,多數情況下,我離開她房間的時候女兒就已經睡著了。只有幾次,我回來時女兒還沒完全睡著,這時只需要親她一下,她翻個身就睡著了。女兒之所以可以放下心來,是因為之前總是擔心著分離,但現在她知道“爸爸會回來”,她就可以放鬆地睡去。

粘人的孩子其實總在擔心可怕的分離。但是如果他們自己可以決定何時分離,就不會那麼害怕了,所以,不如跟孩子做個遊戲:

我們時刻黏住孩子,讓他來體驗一次被我們粘,也體驗一下,自己決定何時分離的確定感。

孩子太粘人,我上廁所都不能關門!孩子怎麼想的,我怎麼理解他?

最後,說說最近挺讓我觸動的一件事。

有一次,我和一些家長們討論:

如果孩子遇到事情來找你幫忙,可你覺得他自己也能做到,你還會幫嗎?

有個家長的觀點很出乎我的意料,她說:

“雖然會擔心,孩子因此不獨立,太依賴,但是,換個角度想,我的孩子有事情,第一個想找我幫忙,這是他對我信任,說明我們很親密啊!”

確實,我們希望孩子越來越獨立,可是這越來越獨立的背後,也需要越來越多的愛,和親密感去支撐。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安全感。他遇到問題、遭遇困難的時候,會來爸爸媽媽的安全港裡補充能量,然後繼續前進。

再說了,想想孩子這麼粘我們的時間,能有幾年呢?

孩子太粘人,我上廁所都不能關門!孩子怎麼想的,我怎麼理解他?

——參考資料:威廉.西爾斯《西爾斯親密育兒練習手冊》

勞倫斯.科恩《遊戲力》

有任何育兒問題,可以在評論裡留言,我真的真的會回覆哦。快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