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莫氏政經說系列——中國股市投資要義

中國股市投資為啥七虧二平一賺,散戶投資究竟如何自救,到底什麼才是散戶投資最大優勢,投資本質是什麼,股票市場是賭場嗎,股票擁有與交易實質是什麼,宏觀經濟狀況會影響股票投資決策嗎,股票投資需要傾聽各路投資建議嗎,股票投資適合每一個人嗎,股票市場真的是沒有門檻嗎,閒錢都可以拋在裡面嗎,裡面陷阱門道到底有多少,聰明人那麼多都在裡面,如何確保自己不是最傻一個呢,股票投資未來在哪裡,可以通過股票投資實現財富增值保值嗎,跟買房相比買股票更合理嗎,國家政策到底如何影響股市,國家對股市未來戰略定位是什麼,中國股市發展前途在哪裡,股票市場自由度與成熟度會有朝一日有所提高嗎,散戶會被清場然後全部委託機構投資,散戶股市投資成功概率到底多大,是否可以將股市投資當作一份事業呢,一說及中國股市,似乎都是淚,即使有那麼多黑幕以及悲慘遭遇,散戶還是一擁而上,樂此不疲,似乎投資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娛樂,到底是怎樣投資心理導致這般後果呢。

中國實體經濟增長需要資金融通,項目投融資需要資金支持,股票市場作為主要直接融資市場,企業一旦需要投資需求,就可以發出籌資申請,通過彙集募集全社會散戶閒錢進行投資,相當於用全社會資本開展社會經濟項目。項目賺錢就會給出資股東分錢,至於形式是回購股票還是直接現金紅利都是其次,前提是項目賺錢,企業才會盈利,站在企業背後的股東才會賺錢。股票投資本質就是作為股東進行合夥商業冒險。既然是商業冒險,就得遵循商業世界法則,好的商業模式,好的商業業績,好的商人,當然是首選投資項目。如果沒有相應商業技能,如何進行合夥生意呢,如果對於企業價值與價格評估完全不在行,那不就完全沒有防身之術,任人宰割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偌大市場如果沒有一技之長何以立足,就像古代武術江湖,流派眾多,但凡行走江湖都有防身之技。領悟股票投資本質與要義或許可以避免不必要勞心勞力。

經濟金融領域最根本的命題永遠是價值與價格,這一話題源遠流長,無數經濟學人奮其智以求一解,勞動創造價值,交易創造價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表現,如同精神與肉體,靈與肉之間矛盾也就是價值與價格的矛盾,看似二元對立實則孿生一體,兩者皆不可偏廢。基礎性價值原理需要用心領悟,表象性價格規律也要留意,悟透價值創造源泉、途徑、形式、目的,看清價格演變特徵與方向,投資理論倒是可以爛熟於胸,投資實踐也難免半途而廢,而且實踐過程中需要諸多環節與細節把握,需要良好習慣與心態,需要評估自我用心,從品德、智力、韌勁等不同維度認識你自己,越早認清自己越不會陷入自我迷思。股票投資決策對散戶而言終究是孤獨個人決策,對機構而言才是集體決策,但投資本質是判斷力與執行力,到底集體判斷力如何,執行力如何也應另當別論。集體決策會更保守中庸,官僚主義是其最大弊病,而個人決策會更為迅捷一致,盲動主義也是其潛在弊端。

奈何散戶容易高估自己,基礎專業技能往往遭到鄙棄,其實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世界上哪個行業都有自己門道與專業技能,都需要靜下心來去學習,而且要學比較純正的知識,就如同高超武功需要內功深厚與心法一致,雖然股票投資領域知識硬度不如硬科學如數學物理那般讓眾人信服,畢竟一加一就等於二,體重就在那裡,但還是有一些原理規則,如價值原理,價格規律,判斷力終極有限性,人性複雜多變性。股票投資同樣需要宏觀長視野,只不過不是常見宏觀數據分析,試想關注毫無規律的短期宏觀數據只會分散精力,忽視最為基礎性東西,而是國運人性心理分析,畢竟出生在深山野林跟現代化城市還是不太一樣的,一個經濟增長前景不樂觀地區只會讓人沉悶不堪,如同一潭死水,低得可憐的資本收益率就是最明顯證據,經濟理性人就要權衡成本收益,為了博取那麼一點收益率花那麼多功夫,實在得不償失,比如真實收益率低得可憐的債券投資還要花那麼多錢養那麼多研究員投資經理,更有一群人試圖去猜測短期利率以及國家政策走向,功夫用在不該用的地方,背後是戰略性思維缺失以及對投資本質視而不見。

投資界天生需要應對兩大敵人,外在稅收與內在通脹,稅收即使再瘋狂也不會讓你一無所得,而通脹也會讓你一無所得,關鍵還付出那麼多時間精力,剔除通脹效應稅後真實收益率卻是這般可憐,實在是最可憐無助的人類行為。如果你再盲目出擊,最後肯定是亂打一通,亂揮拍的結果就是不著拍,心理定力再差一點,神經兮兮,似乎世界末日要降臨人間,不過如果真的是世界末日,那也是一起遭殃,那時股票投資價值幾何也無所謂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投資背後其實更關鍵的是自我確證,與價值規律相互碰撞,這真有點像帕斯卡爾的上帝之證,如果真的有上帝而你又信其有那麼你受益無窮,如果沒有也沒太大損失。其實投資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要獨立思考、決策、執行,棋子起落間皆不需有悔,時間是不可逆的,投資決策失敗後果就是本金虧損,只能總結教訓繼續前行。

全世界上市企業即股票大概有幾萬只,未上市企業更是億萬計,如果一一去檢視閱讀年報,可能幾年時間都不夠吧,以什麼標準篩選投資標的,肯定要下一番死工夫,不要急功近利,關鍵投資要點其實就是那麼幾個,但如何總結出那些要點確實需要閱讀大量資料。每一位投資者角色相當於偌大集團董事長,需要對千千萬萬投資項目進行決策,背後是抓大放小,戰略性思維,風險權衡取捨永遠在內心醞釀,因此,投資這份事業其實挺考驗人心的,畢竟董事長角色確實並不適合每一個人。當然也可以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就跟蹤幾隻股票或者買入指數組合,確實省卻不少心思,但也得接受平均收益水平,適可而止有時也不失為成本收益比最合算的決策。看似戰略懶惰,其實也是跟緊大趨勢站在風口上,如買入美國標普指數其實就是賭美國國運與大企業競爭優勢,互聯網世界確實會讓商業競爭格局出現強者恆強,贏家通吃,作為投資者也只好押注龍頭企業。但不看價格就投資正如不顧成本就生產,價值評估只是投資一方面,最要緊的還是價值與價格相互比較,比較標準不要輕易改變,否則流於與價格趨勢同行,陷入戰略被動局面,完全隨價就市。

股市作為企業直接融資重要渠道,國家當然會監控,其實跟其他要素市場也相差不多,市場都要進行組織管理,清晰合理規則與一致有力執行無疑至為關鍵,朝令夕改或者偏袒越界當然會讓市場變得混亂,甚至間接影響市場人心態,出現怪誕可笑現象,畸形制度只會凸顯本已畸形人性,衍化出異化眾生像,如自我毀滅,短視主義盛行,炒作成風,主次不分,沆瀣一氣,其結果就是產生形態各異的價格走勢圖,曲折的價值顯示軌跡圖其實背後是曲折詭異的人心,被制度壓迫變形的思維模式只爭朝夕,完全罔顧長期理性視角,或許反覆無常制度變相製造不安心理,從而導致短視主義盛行,既然連明天都不可靠,確實無法估測有效價值,畢竟價值就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沒有未來談何價值,沒有價值自然就沒必要投資了,價格自然就是隨心所欲亂描亂畫了,有恆產者有恆心,缺失制度信任自然無法鼓勵長期價值投資,更可怕的是制度直接扭曲了正常價值規律,直接放大市場波動幅度,制度人心相互震盪,相互影響,如同孽緣般相生相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