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对历史闭上眼睛着看不到未来",这是永远保鲜的普世格言。

公祭活动上升至国家层面。这种国家级的纪念仪式,不仅强调着现代中国人不忘日本侵华之耻,更是在为整个世界恢复、保存历史真相和尊严。

“国家公祭日”古已有之,在古代称为“国祀”,在中国,向来是先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大事,《左传》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历朝历代,在复杂的礼仪中,始终凝结成一个不变的核心,一个最根本的认识。

如果说过去祭天、祭地、祭祖的祭祀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文明成熟程度的话,大家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为一个“公祭日”,反映的则是整个民族的成熟与强大。

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都对现实有些巨大的镜鉴价值,而对历史铭记,就是竖起一面镜子,无论是对企图颠覆历史的人,还是渴望和平的人,都需要这个镜子随时折射提示。

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的“国家公祭日”,小而言之,是对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替世界保留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