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考古發現宋朝古墓,但該墓誌銘的出土,乃是南宋鎮江知府

2013年11月,杭州臨安區的幾個農民突然向村委報告,他們聲稱,自己在山下蓋房時,無意間發現一處大洞,大洞周圍青磚散亂,極度懷疑是古墓。經過村委會調查,山下確如村民所述,不過由於墓穴附近異常,村委會懷疑是村民私盜。為了不擔責任,他們將此事立刻上報。聞訊後,有關部門立刻派出考古隊,前往現場探查。

考古發現宋朝古墓,但該墓誌銘的出土,乃是南宋鎮江知府

經過走訪調查及古墓外沿勘測,專家排除了村民作案的可能。同時經過一系列判斷,專家認為,此墓絕不是小墓!因為從風水上來看,這是一塊風水寶地,能葬在這樣一塊地中的人物,絕不簡單,定是一位大人物。本來,根據國家規定,考古工作者不得主動發掘古墓。但是,由於該墓已遭破壞,存在二次被盜及文物損毀的可能。

考古發現宋朝古墓,但該墓誌銘的出土,乃是南宋鎮江知府

因此經上級部門批准,專家立刻對此展開了搶救性挖掘。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此墓雖大,但由於早已遇盜,費盡力氣不過也只得錢幣數十枚而已。這樣的考古結果,無疑令專家有些喪氣。不過,墓裡還有兩塊墓誌銘具備資料價值,如能研讀,也能推動考古及歷史研究。但當專家研讀後,卻不由破口大罵起來。

考古發現宋朝古墓,但該墓誌銘的出土,乃是南宋鎮江知府

原來,墓誌中記載的這人名為洪起畏,乃是南宋鎮江知府。當時,為了抗擊元軍,並抵禦元軍渡江,他曾在就任前留下遺書,並慷慨激昂地公開表示:“誓與鎮江共存亡”。但是據史書記載,當元軍攻至鎮江時,他卻直接棄城逃亡,完全不顧百姓的安危。事後,他還不斷為自己的行為辯解。即便在墓誌銘中,他也多次提到此事,並表明,自己當時並不是逃跑,而是不想投降成為俘虜,留著有用的軀體來報效國家。

考古發現宋朝古墓,但該墓誌銘的出土,乃是南宋鎮江知府

但據史料記載,他在此後也無所作為,南宋滅亡後,他返回老家隱居,安穩的活到了1294年。雖然在當時,南宋王朝已經走向末路,很多掌權的將軍及各地官員即便收到勤王詔令後都無動於衷,甚至主動投敵,他的這種做法也只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但他曾是權相賈似道的左膀右臂,國家有難,更應該履行自己的責任。即便真的準備投降,也不應虛假美化自己的形象,欲蓋彌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