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流浪大師沈巍:但願“大師”不被打溼,齊白石出名因為畫而非鬍子

流浪大師沈巍:但願“大師”不被打溼,齊白石出名因為畫而非鬍子

最近,一位蓬頭垢面鬍子拉碴的拾荒者在網上迅速躥紅,面對鏡頭,他鎮定自若地用標準普通話侃侃而談《左傳》《尚書》《菜根譚》,說起公司治理和當地軼事也是頭頭是道,好像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通,因此被許多自媒體捧為“國學大師”,並以“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醒目標題不斷炒作發酵。

他名叫沈巍,曾是一名大學生,在上海徐彙區審計局做過7年公務員,26年前病退回家,因痴迷撿拾垃圾遭家人嫌棄而開始流浪。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撿東西和看書,“我喜歡去固定的幾家小書店淘書,買舊書多,新書太貴,熬到它成為舊書我才下手。”地鐵站附近的特保員都知道,一到晚上六點,這位流浪漢就會捧幾本書在地鐵站裡尋塊地方看起來。

流浪大師沈巍:但願“大師”不被打溼,齊白石出名因為畫而非鬍子

前幾天,有位網友問我對沈巍的觀點,當時我只看過兩段有關他的短視頻,並未引起多大興趣,便回覆說:“邋遢的外形與文雅的談吐形成的巨大反差應該是他的賣點,不值得關注”。昨天我又仔細地翻看了一些有關他的報道,覺得這人的確不一般,讓我轉變觀念的原因,並非因為他的身世和學識,而是由於他的觀念與理智。

“我一再和他們解釋,撿垃圾是由我的理念和價值觀決定的。垃圾分類是國家提倡的,垃圾分類是源頭治理,應該針對產垃圾的人。但我總被嘲笑和誤解。”這是沈巍對於自己目前生活狀態的聲明。“齊白石出名因為畫而非鬍子”,“我確實喜歡學習,喜歡讀書,但算不上什麼大師”“網紅熱早晚會一鬨而散的”。這些話確實有一定的含金量,說明他沒有因為出名而忘乎所以。

流浪大師沈巍:但願“大師”不被打溼,齊白石出名因為畫而非鬍子

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而在遭受他人白眼情況下,仍能按照自己的心聲堅持下去的人,本身就值得尊敬。不能脫俗的念頭常常扼殺了我們偶爾泛起的任性,心靈的聲音往往被熙來攘往的利益所遮掩,不敢別出心裁,害怕招來非議,不敢標新立異,擔心遭人唾棄,只得將頭腦裡閃現的奇思妙想折斷後丟進垃圾箱,只好把天馬行空的幻想塞到心靈的角落。隱忍就成了展現苗條身材的緊身衣,可心裡的委屈會時不時地落淚,這大概是很多人的心理陰影吧。

由此說來,沈巍要瀟灑許多,他敢於挑戰世俗,敢於大膽地選擇自己腳下的路。然而,隨著持續走紅,他的煩惱也紛至沓來,現在每天有上百人蹲守在他的棲息地,想借他的名氣蹭熱度。“真沒想到會這麼火,這個火給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我不能出去看書啦。”沈巍的話透著無奈與困惑。他因特立獨行而選擇沉靜,但當凡俗的喧囂攪擾了超脫的寧靜時,曾經的安寧或許將一去不復返,但願“大師”心中乾燥的痴情不被名利的陰雨打溼,能夠堅守住一片令人耳目一新的晴空。

[作者]:石巖磊,河北滿城人,年齡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滿眼的童趣,滿懷的憧憬,無怨無悔不知傻,無憂無慮不懂悔,在微信裡覓到一處清靜之所,在文字的組合中發現了一片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