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农业知识: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要分析

小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粮食作物之一,利用小麦磨成的面粉可以制作出馒头、面条、面包等美味的食物。小麦中所含有的大量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了充足的营养。随着小麦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农业部门为了促进小麦质量与产量的有效提升,已经加大了对先进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这为小麦种植效益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就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农业知识: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要分析

1小麦种植技术

1.1精心选种

选种是小麦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选种符合要求的小麦品种,才能确保顺利进行小麦种植。所以,在种植小麦之前,种植人员必须对种植地点的气候与土质特点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另外,为了促进小麦种子成活率及抗病虫害能力的有效提升,种植之前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晾晒种子,然后采取药剂浸泡或者药剂拌种的方式处理种子,促进小麦种子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小麦后期生长奠定基础。

农业知识: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要分析

1.2做好施肥与灌溉工作

施肥和灌溉作为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掌握好施肥的最佳时机,不仅有助于小麦的生长,同时对于土壤生物特性与理化状态的改良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另外,由于有机肥的养分含量较之化肥的养分含量相对较低,所以,在小麦生长阶段,采取有机肥与化肥结合使用的方式,实现了有效分解土壤中化肥和其他养分的目的,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为小麦的健康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农业知识: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要分析

1.3精量化播种

精量化播种手段的有效落实,是促进小麦产量稳步提高的重要手段。由于小麦种植效果与垄距、垄深、气温、播种数量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进行小麦播种时,种植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播种温度,同时准确计算垄间距和垄深,并以此为基础采取精量化播种方式,才能实现促进小麦产量稳步提高的目的。

农业知识: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要分析

1.4科学处理土壤

土壤中充足的营养物质,是满足小麦生长需求的关键。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必须确保种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保持在1.5%以上,同时严格按照要求控制土壤的保肥效果、保水性能及通气性能。播种之前,种植人员应先进行土壤深翻处理,并在确定土壤中没有大面积硬块且保持上虚下实状态的前提下,才能开始播种小麦。另外,为了确保小麦种植土壤养分充足,播种之前种植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耕作模式,一般可以采取土地分块耕种或者轮流耕种的方式,可以避免某些养分过量消耗而满足不了小麦的生长需求,为小麦产量与质量的有效提升奠定了基础。

农业知识: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要分析

2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不仅对小麦的正常生长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白粉病、蚜虫、锈病、红蜘蛛和吸浆虫等病虫害,都会在不同阶段对小麦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会对小麦种植效益的提高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科学防治技术的研究,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问题对小麦生长产生的影响。

农业知识: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要分析

2.1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是防治作物病虫害的一种方法,用杀菌药剂搅拌种子来提升小麦病虫害抵抗能力。在进行药剂拌种时,种植人员必须充分重视以下几方面问题:

  • 首先,必须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的药剂,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不受影响。
  • 其次,严格按照要求控制药剂的使用量,在确保药剂功效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促进病虫害预防效果的有效提升;最后,尽量做到随拌随播,不可久置。
农业知识: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要分析

2.2注重小麦返青阶段病虫害防治

季节性特征是影响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关键因素。比如,春季小麦进入返青阶段后,其自身的病虫害抵抗能力相对最弱,所以这一阶段是小麦最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的阶段。这就要求小麦种植人员必须加大小麦春季返青阶段病虫害防治力度,根据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采取与之相对应的防治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生长所产生的影响。例如,小麦进入返青期,在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对红蜘蛛的发生有利。因此,进入返青期,如果天气干燥,应加强监测,及时开展药剂防治,如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喷雾防治。

农业知识: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要分析

2.3注重小麦抽穗阶段的病虫害防治

抽穗阶段不仅是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之一,同时在这一阶段小麦经常因为受到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的影响,而导致小麦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种植人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小麦抽穗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小麦产量和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为防治白粉病、锈病,667m2用50%吡蚜酮WDG10g+40%氟环·多菌灵悬浮剂24mL+0.075%天然芸薹素5mL+1.8%阿维菌素100mL+磷酸二氢钾150g,兑水30kg喷雾。

农业知识: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要分析

2.4注重小麦灌溉阶段病虫害防治

灌浆阶段作为小麦最容易受到病虫害侵害的阶段之一,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一阶段主要以白粉病、蚜虫、锈病等病虫害为主。因此,在小麦进入灌浆阶段后,种植人员必须采取综合性病虫害防治手段,才能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为小麦正常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为有效防治蚜虫,需对麦蚜控制作用较强的捕食天敌如各种瓢虫、草蛉、食蚜蝇和花蝽等加强保护;或者抓住小麦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及时防治麦蚜,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农业知识: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要分析

3结语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进行小麦种植时,种植人员必须在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促进我国小麦质量和产量的稳步提升。这就要求小麦种植人员必须在掌握小麦生长特性的基础上,加强对选种、播种、施肥、灌溉等各环节的监管,在小麦生长阶段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才能达到促进小麦产量与质量全面提升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