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如何實現小縣城醫院也能看大病 六百專家熱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廣東醫聯體建設學術研討會在南醫大珠江醫院舉行,探討基層醫院診療實施中的問題

■新快報記者 黎秋玲 通訊員 伍曉丹 彭睿宇

如何能讓老百姓在小縣城的醫院裡也能享受大城市裡大醫院的高水平醫療服務?如何做到“大病不出縣”?12月7日,第三屆“新時代公立醫院建設與發展珠江論壇暨廣東醫聯體建設學術研討會”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舉行,與會專家會上探討了基層醫院診療實施中的問題。其中,在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同質化、一體化水平方面,“珠江專科醫療聯盟”各牽頭科室分別組織舉行了17個分論壇,從醫、教、研、管等不同角度研討專科發展。會議共吸引全國300多家單位600餘位嘉賓參加。

經驗:

到2020年6月,實現全省所有縣(市、區)縣域醫共體全覆蓋。到2020年底,各地級以上市至少有1個縣(市、區)初步建成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分工協作、服務優質、有效運行的縣域醫共體,醫共體所在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左右,住院率達到85%左右……日前,廣東省政府辦公廳正式下發《廣東省加強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對縣域醫共體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要建設縣域醫共體,有一個問題很關鍵——如何儘量避免患者外流?如何將醫生留在基層?

“提升專科能力是一個抓手,只有基層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提升了,才能真正把患者留在基層。”珠江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王前在報告《新時代下的醫聯體建設與發展探索》中提到了自己的建議。他以陽西總醫院人民醫院的經驗為例,說明了提升專科能力的重要性。

新快報記者瞭解到,陽西總醫院人民醫院普外科從獨立成科到成為陽江市臨床重點建設專科,只用了短短几個月時間。2018年,陽西總醫院與珠江醫院簽訂協議,加入“珠江普通外科醫療聯盟”。作為下沉專家,珠江醫院肝膽二科副教授付順軍於當年9月帶著全科的力量,來到陽西總醫院人民醫院幫扶。彼時,該院普外和泌尿外科還沒有分科,科室總共40張混合病床,基本只能做三級(含)以下手術,且以傳統開刀為主。

根據專科聯盟“專科精準雙提升”模式,以所在的珠江醫院肝膽二科為依託,付順軍全面推動該院普外科新技術開展、質量改善、人才培養與科研協作等。

效果:

剛到不久,付順軍就做了粵西地區首例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首例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首例腹腔鏡左半肝切除術……其間,該院普外和泌尿外科順利分科,配置了55張病床,基本能住滿;手術量翻倍,尤其三四級手術及微創手術明顯大幅增加;兩個科室副主任也迅速成長。7月6日,陽西總醫院還承辦了第七屆珠江肝膽胰外科創新論壇暨廣東省第六期肝膽胰脾外科主任沙龍,省內外200多名普通外科專家齊聚陽西這個小縣城開學術會議。

王前表示,“專科精準雙提升”模式在珠江醫院專科優勢與“珠江專科醫療聯盟”實踐的基礎上,以專科建設為突破口,對聯盟專科實施精準調研、精準協作、精準管理,有效提升聯盟專科的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推動基層和大醫院“診療同質化”,讓基層老百姓專病得到專治,真正助力優質縣域醫共體建設,助力“大病不出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