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文化散文:梅蘭竹菊皆文人

梅蘭竹菊是花中“四君子”,更是文化人最理想的四種品格。這四種品格分別是:傲、幽、堅、淡,它是文化人的理想尋求,同時也是文化人的象徵;因為有了它們才修成了文化人和文化。

中國文化講究包容,內斂,含蓄和傳承。恰恰這花中“四君子”將一代代文人的傲骨,氣節,含蓄,內斂體現出來;因而“四君子”之於文人和文化,就有著相輔相成和相互傳承的密切關係了。

文化散文:梅蘭竹菊皆文人

傲梅立雪不畏寒

有人說,“書比人長壽”,同樣文化比人更長壽。但一切的文化和傳承都是建立在生命之上的,沒有生命,一切都不復存在。

如果生命只有春發夏花和秋果,無分是一場無意義的生命“旅行”。但如果有迎風而不倒,遇雪而獨開,那麼這樣的生命體將是多麼的頑強而有意義!那麼這樣的生命體才配得上一個傲骨凌風的稱謂;才配得上有意義的生命體。不巧的是,梅卻有著這樣高貴的品質;因此,梅成為了不畏嚴寒傲骨凌風而獨開的花中第一“君子”。

如果人生、生命,必須經歷過冬才能接續的話,那麼人就得能熬得住冷寂和嚴寒的歷練和考驗。因為只有經歷了風風雨雨才能見彩虹和馨香,梅是花之楷模更是人之楷模。因而,歷代文人愛梅,畫梅,嗅梅,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文化散文:梅蘭竹菊皆文人

幽蘭獨芳靜雅處

人有起落山有起伏,起時不驕,落時不沮。居高處不欺下,處潭淵不失志。寵辱不驚、虛懷若谷,將自己修成一叢蘭,在鬧市也罷,在荒谷也罷,獨放的那一段段、一縷縷幽幽的清香不變。

蘭,居深谷而不改其品;處何地不改其香。無論歲月如何更迭,無論時空如何斗轉星移,我們作為頂天立地的人——都不能忘記如蘭一樣的品質——幽香不變。

這幾年都講“不忘初心”,我不知道什麼是初心,我知知道蘭質慧心,保持如蘭的品質大概就是初心吧?!初心也或許就是赤心——一顆初生的,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純潔之心,美好之心,蘭或許就是這種所謂初心的寫照吧!

文化散文:梅蘭竹菊皆文人

堅節品如竹

如果說赤子之心亦為初心,哪麼初心的本源是什麼?——本源是“節”。節又是什麼?節是一個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的原則。

在這萬丈如欲的紛雜塵世裡,節字以離我們好遠好遠了……。我不能否認節的喪失,我只知道人在醉酒的時候多少有點義和節。或許不對,但我總認為人是有節的,當你聽到某一件事,你在大腦裡第一反應應該是:該怎麼辦就怎麼辦——這大概就是節吧?

節很簡單——該咋辦就咋辦。但是人總經過大腦一考慮一番,“考慮一番”之後或許就“改變”了。當你想到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時大概就是“義”,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就變成了“節”。

竹,一直堅持了下來。所以我認為竹有節,遇結疤而不能改其直,這不是一種節氣又是什麼呢?

文化散文:梅蘭竹菊皆文人

儒道相得亦如菊

人生如儒道,儒道亦如菊。

人的一生就是儒道,儒道概括為一句話:“窮則獨善其身,達業兼濟天下。”一句話總結了中國文人的“雙重性格”。其實也是中國文化的兩個方面——顯文化和隱文化。

世上誰人不求顯?世上誰人不求達?不顯不達怎麼辦?——涼辦。“涼拌”——即從實際出發。“實際出發”之為道。

無功無名即為道。道是什麼?道就是實際、當下的生活。儒家是入世的學問,道家是出世的學問。人生有追求功名利祿的上上之選,也有追求柴米油鹽的最低保障。——沒有最基本的生活你還談什麼理想和追求?

人生和理想,永遠建立在生存生活的基礎之上。沒有生存和生活還談什麼理想和追求?儒家是水,道家是甕,能盛多少水不是水決定的而是甕決定的。

理想不是不能要,而是達到一定境界懂得急流勇退。世人皆知道欣賞和享受,哪會懂得“水滿則溢”的古訓。

我欣賞菊“百花開盡我花開”的骨氣,更欣賞菊的“隱世”的氣場。

文士如君子,君子亦“花君”

文人在古代就是“士”。士只有考取功名才是正途。一個真文人,一個真士人,胸中一定有一個梅蘭竹菊圖,因為梅蘭竹菊才是文人的“心經”。

如果說梅蘭竹菊,是中國文人和文化的四條緯度,那麼“傲、幽、堅、淡”,就是中國文人和文化傳承的強大基因。——因為入世和出世即文化。文化的載體和傳承都得靠文人,文人即文化。

一個標準的文人沒文化行嗎?文化沒梅蘭竹菊的加持叫“文人文化”嗎?既然不是,那就善待文人和文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