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離婚有風險,決斷須謹慎,三思而後行。

離婚有風險,決斷須謹慎,三思而後行。

無論男女,應該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俗話說得好: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分,還是請夫妻雙方不要選擇離婚這條道路。

都說,相愛容易,相守總是太難。兩個人朝夕相處的家庭,需要用心來經營,在婚姻中,說話,做事,做人都要注意分寸,把握尺度,否則,再好的感情,也經不起折騰。

一個家庭,越折騰,絕對不會越幸福,你折騰越多,心就會越累,人越疲憊,愛的人會從希望變成失望,甚至是絕望。

婚姻家庭裡,以下幾件事,千萬不要折騰,越折騰,越累,越危險。

婚外的愛情,越折騰,越鬧心。多少徘徊在婚姻之外的愛情,把多少幸福美滿的家庭毀掉了;多少名不正言不順的愛情,把多少要地久天長的愛情粉碎了。

婚外的愛情,其實都是人生的插曲,是生活的考驗,並不是真愛,但是有些人就是經不起這樣的考驗,本末倒置,折騰婚外情,結果傷害了自己的婚姻。

人到中年,生活的壓力很大,很累,也很苦,不輕鬆,不簡單,婚姻之內的感情也趨向於平淡如水,索然無味,這時候,如果婚外有人噓寒問暖,就有了新鮮感,激情四溢,把持不住自己的感情,結果往往毀了自己的往後餘生。

任何家庭,再好的夫妻關係,遇到婚外情,都會是瞬間土崩瓦解,即便,對方一方選擇了迴歸,另一方選擇了原諒,但是碎過的心,再也回不到當初的模樣,就像碎了的鏡子,永遠無法恢復如初。

如果,不選擇收手,那隻能失去家庭,一個人的錯,兩個人的傷。

親情,越折騰,越涼心。人與人走得太近,就是一場災難;在婚姻裡,親人,走得太近,就是一場感情的折騰。

在婚姻的親情關係中,大家都需要做好自知之明。

婆媳感情別折騰,更是經不起折騰,合不來,就不要擠在一起硬吵,分開過,媳婦別去在婆家找地位,必須承認自己是外人這個鐵的事實,少說話,少吵鬧,少拿主意,安心,本分的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

婆婆,要聰明,別輕易插手小兩口的事情,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眼不見為淨最好,裝糊塗,要比聰明更佔便宜。

只要小兩口過日子不給你添麻煩,自己健健康康,安安樂樂就是福氣;如果小兩口需要你們幫忙帶孩子,有能力幫忙就盡力幫一把,孩子總是要長大的,你也不會一直受拖累,就當給兒子一些顏面。

大小姑子最好拎清自己身份,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嫁出去的人,不要老想著在孃家當家作主了,跟孃家哥嫂或者弟媳爭地位,時間會告訴你,爭不過,也爭不贏,不要指責別人,自己帶著孝心孝順自己的父母,把心思放在過自己的日子上最好。

大家各自過好各自的小家,走得太近,就是折騰,是場災難。

家和萬事興,別在親人之間折騰感情了,鬧翻了,日子過著不舒心,心情不舒暢。

前塵舊夢別折騰,念念不忘,終會傷人。

這世間,太多的人,有太多的感情,幾乎人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有前任,有初戀,夢中情人……反正都是一些愛而不得的人,一些念念不忘的情。

但是結婚後,就不要再帶著這種具有安全隱患的感情了,一刀兩斷,當斷則斷,免受其亂,免得因為舊人舊事,而傷了婚姻的根基。

前人舊愛,都是過去式,都是愛情的傷疤,再一次提起,就是讓舊情復發,但是這樣的舊愛,終究是很被動的,進一步,沒資格,儘管他的世界你先到,但是你當初沒把握住,也就永遠的錯過了,如今是進一步不可能,退一步捨不得,分不開,不能愛,苦不堪言。

人生在世,總有會有一些遺憾,總會有一點殘缺,對於前塵舊愛,相見不如懷念,能忘就忘了,忘不了就塵封在心底吧,讓往事隨風,讓歲月無痕。

時光不能倒流,人生無法回首,對與錯都是曾經,算了吧,人總要學著長大。

感情其實是很脆弱的,用感情撐起來的婚姻,實在是經不起一次次的折騰,再好的愛情,折騰幾次,感情就會被消磨殆盡;再好的家庭,折騰幾次,真的會散了;再好的關係,也會被折騰斷了。

花謝,還有花開;故事錯了結局,可以重寫;愛情,一旦破裂了,就再也無法回到最初。

心理醫生說:“孩子一半來自於母親,一半來自於父親,如果父母都不好,那麼他該如何存在於這個世上。她會覺得她不該存在,於是選擇了極端的方式。”

婚姻的結束,是你們兩個人的錯誤,而孩子卻成了承擔這後果的受害者。他何其無辜。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今生可以有緣成為夫妻,前世都是非同小可的緣分。

糟糠之妻不下堂,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看到有的男人,做事業勝利了,結果換了更年輕美麗的女性後,沒幾年就敗落了,就生意失敗了呢?

中國傳統文化在這裡從「德不配位」的命理角度告訴你詳細緣由。

妻子是男人的財星,在男人的命理中,財星代表了老婆,情人,還有錢財的意義,它們在學術言語中是一樣的含義,所以在運程顯現中,也是一樣的特徵,所以經常會看到有的人是賺了錢後成家了,或者結了婚後過幾年就有了錢財的。

這些都是由於命格中財星旺了,所以對很多人來講,老婆好,財運才會旺,這是個必然的道理。

從更專業的角度上講,是由於這些朋友,財星是本人的喜用神,所以這些朋友對老婆越好,那本人的財運就會越旺。

而有些男人的命格,財星是忌神,所以結婚會遲,對這種朋友來講,就是隻能接受一個女人的好,交的女朋友越多則運勢越差,所以結婚後運勢沒有明顯改善的朋友,切不能在外招蜂引蝶,由於運勢會越來越差的,從專業角度上來講,叫身弱不勝財,意義本人自身的氣場弱,不能接受太多的財星,所以女人緣不能太多。

關於那些結婚時普通,結婚後漸漸事業開展起來的朋友來說,那你的財星就是你的喜神,換句淺顯的話來講,老婆就是家裡的財神爺,所以對老婆好就是對財神爺好,同時從專業角度來講,老婆也是旺本人的,在氣場上多利本人的運勢,所以要想不斷財運好,就得對財神爺恭敬,許多朋友一進廟就對供奉的財神爺畢恭畢敬,但常常會無視家中的財神爺。

那些興旺後就換老婆的朋友,自然就不奇異為啥沒幾年就敗了,由於你都把財神爺趕走了,財神爺還會保佑你嗎?還有換了年輕美麗的女子,固然表面不錯,但要是命理氣場能量不契合,那是很容易對事業起負面作用的,導致財氣衰敗,黴運連連。婚姻是人生大事,切不可輕易離婚。

一個美滿的家,比什麼都重要。相愛容易,共度餘生卻不易。

愛情不能讓一段婚姻白頭偕老,唯一可以不讓家庭承受傷害的是夫妻雙方的相處。

夫妻生活的好壞,決定了一個家庭生活質量的高低,兩個人在一起組建一個家庭,目的是把生活越過越好,然後卻因為一些事情而出現了不如意,一段婚姻的長度是經不起折磨的,而這些折磨往往來自於身邊最簡單的人或事。

婚外的愛情,不要越陷越深。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所以當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去之後,內心便變得不受控,受不了身邊的人,而發展了一段婚外的愛情。

原本幸福的家庭,被一段婚外的感情打擊的遍體鱗傷,到頭來受傷的還是自己。

其實婚外的感情更多的是刺激,再無其他,家庭給你的是一輩子的安心。

不要越陷越深,早點回歸家庭就是早點解放自己,除了妻子沒有誰心甘情願的陪你一輩子,當你真正的失去這個心甘情願陪著你的人時,你後悔都來不及。

婚外的感情,是毒藥,不要輕易的就去嘗試,當你踏上這一步,你傷害的是心疼你的妻子,和崇拜你的孩子,這是你一輩子再也找不回來的愛。

多溝通,多理解。結婚,是兩個人家庭的結合,不一樣的習慣與性格,會出現很多的摩擦與矛盾。

婆媳關係是永遠都不會停止的話題。媳婦:”我明明做的很不錯了,她還是經常雞蛋裡挑骨頭,總是指責我想得不夠好,做的不夠完美,能改的我都改了,到頭來還是不滿意,我尊重她,她反而覺得我好欺負……”

婆婆:“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嬌氣,做一點兒小事都覺得累,說也說不得,打也打不得,哪兒像我們那時候……”

這些矛盾的產生,就是缺少溝通和理解所致。

其實,如果婆媳之間能夠相互理解,體諒各自的艱辛與不容易,就沒有那麼多家庭矛盾,也沒有那麼多辛酸與眼淚。

婆媳關係裡,溝通與理解,萬事皆可如意。愛情終歸會成為親情,而親情是無價的,就如同大海一樣蔚藍包容天際。

不要丟了親情,親情沒有愛情激烈,像一支古老的枯藤承載著歲月裡彼此的眷戀與纏綿,裡面寫滿了思念、寬容、還有等待,也凝聚了過去、現在與將來。

一個家庭的幸福,不就是親情關係的美好嗎?

假如一但頭腦發熱,輕率地離婚,往往就變成了有毒的父母,中毒的是孩子,什麼是“有毒”的父母?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負面行為模式持續存在,始終支配著孩子的生活,不斷對孩子產生傷害。

“有毒”的父母有哪些行為模式?離婚後,操控型、酗酒型、身體虐待型、言語虐待型,性虐待型、說什麼都對、不稱職。

對於操縱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控制,即簡單直接、毫無掩飾地控制,經常包括威脅、恐嚇和羞辱。

還有一種是巧妙控制,常見的是“幫手型”父母,我們常說的溺愛也有這種成分在內。

我有一位朋友,他父母就是典型的巧妙控制型。每次說起父母他都會產生深深的內疚感。

有一次聊天,他說:“好難過呀,昨天和老媽一起逛街,我又讓她傷心了,我怎麼能這樣呢?我媽媽為我付出那麼多,每次回家什麼都不讓我幹,還給我錢,臨走又讓我帶那麼多東西。而我卻總在傷害她。”

有人說父母愛我們,把好的東西都留給我們,自己不捨得吃,這樣的母愛多麼偉大。而其中有一種付出(巧妙的控制)可能會成為你的累贅,讓你變成“愚孝”,那麼你要警惕是否已被父母操控。

操控不一定是一個貶義,一個母親出於滿足孩子保護與指導的需求,十分適時有度的控制孩子那是父母謹慎。在這裡我們只說過度控制,從小時候不讓你自己過馬路,十年後二十年後還不讓你獨自過馬路。

把童年的不幸歸還給應承擔責任的人。父母當年在你身上犯得錯,不是你的錯,你沒有必要為他們犯得錯而說服自己原諒他們,除非他們向你真誠道歉。

有人說父母是愛你的,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是你想要的那種。這種說法只試用於父母愛我們卻難免有不恰當行為產生的情況。而對於“有毒”父母當時錯誤做法真實傷害了我們,造成的深遠影響很大程度會伴隨我們一輩子並滲透到再生家庭。

我的原生家庭沒有在童年時期滿足我需要的愛與尊重。

長大後在渴望得到關注的時候,我遇到一個男生,他僅僅給予了我絲毫喜歡,便讓我產生了這樣的感覺“愛上一個人,好像突然有了鎧甲,也突然有了軟肋”。

對男生過度的情感依賴,讓自己在沒有真正看透面前這個男生時選擇嫁給他。因為這樣,他會永遠在我身邊不離不棄,只屬於我一個人。

結婚之後,曾經的愛慕換成了厭惡。他不再關注我,不再認可我,得到的都是曾經父母經常對待我的方式——指責。同時我自己也變成了父母的翻版,學會了抱怨、侮辱甚至想要毀滅。

面對自己的行為我都會有合理解析,認為自己都對,其他人都錯。最終再生家庭變成自己原生家庭的再版。

回想起自己童年時期,在需要被理解時沒有得到父母理解,反而得到批評與指責,心頭瞬間燃起一份恨意。

為什麼父母天天說“都是為了我好”,卻都是在傷害我幼小心靈。我現在不能原諒父母曾經對我的不稱職。

有人說原諒父母是成熟的標誌,也有人說父母生你養你就是對你最大的恩。我想說,我試過原諒他們,也寫過一篇文章叫《原諒父母是最大的教養》,但現實並沒有從心底真正做到原諒他們。

我不想再自欺欺人,擁抱自己內心裡的小孩。說服自己去勉強原諒父母,你會發現當和父母相處時,不經意間還會產生恨意和不滿。

當恨意和“你要原諒父母,他們都是為了你好”交織在一起後,你發現,你很焦慮很矛盾,甚至不斷打擊自己,指責自己“不是說好原諒父母嗎?你怎麼又這樣,為什麼總是做不到”。

為了原諒而去原諒,並沒有做到心服口服。因為父母的傷害依然還在,曾經的傷害又歷歷在目,我如何能輕易原諒一個持續傷害我二十多年的人,即使他們是生我養我的父母。

“我不原諒他們”,至少現在我不會原諒他們,但也不否認未來我會原諒他們。

放棄爭鬥,蘇珊·福沃德說:你可以繼續像個孩子似的幼稚和無助,等待父母給你發放成人許可證。但實際上,決定權在你自己手裡,而不是由他們來掌握。當你真正地放棄鬥爭時,會發現自己的生活也會順利起來。

放棄你想要改變父母獲得良好自我感覺的嘗試。你要記住你不可能做到改變他們,就像心理學說的你不可能改變任何人,你只能改變你自己。

放棄你面對父母時激烈反應,這也許很難。但必須刻意去練習,至少可以較少反應。你也不必保持沉默,你要學會控制自己情緒,做出回應。

這裡提到的反應和回應是兩個相反的概念。反應是指受情緒影響為自己辯護的行為。如:媽媽罵兒子沒出息,兒子辯護說:“你不要亂說話,我沒有,我這麼做不都是因為你們天天罵我。”

而回應,則是通過使用非辯護性回應,溫和而堅定地表明立場。如:媽媽對兒子說:“你要好好學習。你現在天天知道玩,不上進,就像個廢物。”兒子回應到:“媽,你看問題的角度好另類,能讓你這麼氣憤我很抱歉。”

你需要撇開父母的影響,擁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為,允許自己擁有選擇的權利和質疑父母的理由。

你需要成長,需要破局。突破父母的桎梏,目光放在如何精進自己,同時試著尋找父母的可取之處。

想想父母是否也曾帶給自己不同於別人的優勢。比如:我的母親教會了我善良,我的父親教會了我不斷學習。

父母雙方是否有一方的某一點能給自己帶來力量。比如:洛克菲勒的母親節儉持重、自信勇敢,培養了洛克菲勒極度自律的品格。而父親卻是一位花花公子,酗酒、跟女傭養私生子、經常數月不回家。

我們努力辯證看待父母這段期間,面對父母一成不變很痛苦,雖然做不到原諒,但可以直面。直面他們的錯處,與其對峙。

與父母對峙不是為了報復他們,不是為了懲罰他們。是為了徹底克服面對他們時的恐懼,是為了重新定位你們的關係。

對峙不是一件輕鬆事,我們可能很難做到,那為什麼要去做呢?它有什麼好處?

面對父母的暴怒、譴責、威脅和狡辯時,你能堅守立場與其產生對峙,將會體驗到決戰勝利的輝煌。

除了對峙以外,你可能只能生活在恐懼裡。如果不去主動採取積極措施,你的無助感和無能感便會愈發強烈,自尊心也會受到損害。

還有一點就是沒有歸還的情緒便會遷移,遷移到你配偶甚至孩子身上,就像連環撞車,很糟糕。(可以說是踢貓效應)

想想這些你就會明白對峙的重要性,增加實施對峙的可能性。

相信自己能解毒,我們有了自己的觀點和認知,不再把父母的反對和認可當成衡量的標準,這時父母可能十分抗拒你的改變,但你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和認知。

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也許會接受嶄新的你,也有可能抗拒到底。

不管怎樣,能否從有毒模式裡解脫出來關鍵還是在於你自己。成為真正的成年人這條路不好走,你會經歷一段艱難又疲憊的時期,當你成功的那天,再沒有人能控制住你。

不輕易原諒父母,也不輕易放棄自己。,的蛻變很艱辛,但很關鍵。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