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层主管总是站在员工立场为他们争取利益,作为高层如何评判中层主管这个做法?

收获人生后半场


高层管理者总是认为中层管理者总是在为员工谋利益,这种认为本身就是一种主观评判!做为高层管理者,是公司战略的规划者和设计者,是公司制度的制定者或审批者,中层管理者是公司战略的执行者,员工是战术的执行者,他们分工不同。作为高层总认为中层在为员工谋利,无非就是担心员工到时候对中层感激对中层忠诚,从而架空高层,这其实就是一种独裁制官场的权术思想。是否在总是为员工谋利益,首先要对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奖惩制度,中层是否在遵照执行,如果中层是按照制度对员工进行奖惩,则没问题,如果认为中层这样出了问题,那首先要看是否制度出了问题,看看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进。中层管理者作为公司战略的执行者,他需要基层员工的执行力,所以在公司制度许可的范围内为员工争取利益,主要是为了和员工搞好关系,蠃得下属信任,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同时员工也明白自己你利益是依据制度得来的,中层管理只是遵执行,这时候在员工眼里,中层管理只是一个优秀的制度执行者而已。员工和公司本身就是一种契约合同关系,员工工作,公司发工资,跟据制度员工得到本身应得的利益,说明公司遵守自己所制定的制度,讲诚信,这时候员工只会忠于公司,而不会忠于某个人,知道自己是在为公司工作,而不是为某一个人工作。当然公司也应讲些人情,但也应是在制度的许可范围内的弹性。如果一个公司太讲人情,制度就会弱化,最终会陷入混乱。所以中层管理只是按照制度为员工谋利,真的没有必要纠结,制定合理合规的制度才是根本。高层如果老是纠结中层管理者的问题,倒不如从制度上去找原因。


新疆户外张仲宁


我手下的一个经理就存在这样的情况,经常为他的小组的成员申请加薪或者培训或者提升职级或者优秀员工的名额,我作为高层领导来谈一下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1、这类中层主管个人能力一般,需要团队大力支持

  • 我的这位经理平时非常倚赖自己的团队出活,有时候并没有尽到自己经理的职责,接到任务只是当个二传手,转手就把任务丢给下属。
  • 长此以往,他的团队不免不满,为了维护自己在团队的价值和权威,他必须尽一切可能为团队争取福利,这样团队才能尽可能的帮他干活。

2、这类的中层格局不够,不能有效的平衡公司的立场与员工的立场

  • 这位经理经常站在员工立场上为员工争取利益的行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站在公司的立场上,缺乏宏观的视角和格局。
  • 从某种角度来说公司和员工是存在利益冲突的,而作为公司的管理层必须制定一定的考核规则和奖惩规则,按章办事才是对全体员工的公平公正。
  • 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优秀的员工才能得到嘉奖,大部分员工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如果常常站在员工的立场就会忽视公司的利益。

3、这类中层喜欢谈条件,一般不会被委以重任

  • 基于这位经理的格局的局限性和性格特点,公司里特别重要的任务也不会交给他,能力方面是一个原因。
  •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旦接到了重要的任务,完成后必然要谈奖励条件。要不就是增加人员编制,扩大团队规模,要不就是希望能够获得优秀员工的待遇等等,很是让人头痛。

4、这类中层个人私心较重,有很大的发展局限性

  • 最后,这位经理还有一个小心眼,
    就是希望借机给下属升职加薪的基础上倒逼公司给他升职加薪,毕竟下属的职级和工资不能比他高吧。用给团队谋福利的方式间接的为自己提出要求。
  • 但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个个都是人精,对这种行为很是反感,公司有公司的规则,岂是能随便要挟和倒逼的。长期使用这种手段,会慢慢被边缘化。

因此,这种中层主管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很好啊,能站在员工的角度为员工说话争取福利,但其实在高层管理者眼中是有极大的发展局限性,难当大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方为人中人


判断中层主管的这种做法对不对,不能够一概而论,主要看以下三个方面:

①要看他的争取是不是有充分理由

a,如果其下属工作效率高,任务完成得很好,而待遇又低,或者曾经答应的待遇没有兑现,那这个中层主管这样做没有错,应该给予支持;

b,也有的主管就喜欢“为兄弟们谋福利”,不需要什么正当理由,什么好处都争,这样的情况就要慎重处理,不要轻易答应。

②要看这种争取的结果是多赢还是单赢

公司是各种利益的复合体。一种思维是分钱,各利益相关者从公司这个实体上分到不同的利益,分配方法的不同,导致公司活力与整体利益的差异;另外一种是效益思维,即大家合力为公司创造效益,然后每个利益相关者分到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如果增加员工利益,能够带来团队和公司利益的增加,那就应该鼓励;如果给员工增加利益并不能导致公司整体利益的增加,这可能就属于“分利益”而不是创造利益,就需要慎重。要思考其和理性,对团队和公司带来的影响等等。

③要看这种争取的后果是对公司整体带领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

公司是一个整体,如果只给一个部门的员工好处,其他部门迟早也会知道。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很容易导致部门之间的不满情绪,他们会认为者对高层领导做事不公平,营销到公司的士气和凝聚力。

如果这种好处属于“受之无愧”的,那就应该大张旗鼓地给,而且要作为榜样来宣传,希望大家都像他们一样做好工作,创造业绩,公司会一视同仁地奖励大家。这种合情合理地奖励,应该成为公司的一个制度,让大家知道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会获得怎么样的奖励等等,用奖励制度来代替中层干部的“要好处”会更加公证、透明,减少彼此猜忌,这样才能够达到奖励和引导的效果。


一个好的高管一定要用好中层,中层管理者是“中坚”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他们要完成公司的各种任务,必须依赖上下级的通力合作。一个好的经理人需要有忠诚的下属。试问下属的忠诚度从哪里来?当然从领导对下属的信任、理解与关照。如果一个管理者不能够为下属争取正当的、应该获得的利益,那这个管理者就很难有忠诚的追随者。没有追随者,其能力就要大打折扣,这样的中层也很难完成公司赋予的使命和任务。

高层管理者应该积极支持中层的工作,包括对其下属工作业绩的奖励,适当的“好处”等等,但不能毫无原则地“支持”,对于那些不合理的要求,要能够拒绝并解释清楚,让他们明白奖励的原则与底线。

中层管理者在公司是“夹心饼干”

公司的中层是承上启下,组织基层人员完成任务的重要环节,但他们经常会处于上面压任务而没有足够资源,对下面的人却没有足够的处置与奖惩权,自己被夹在中间两面难做人的尴尬境地。这时候他们就会权衡到底需要怎么做才能够既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又让下面的兄弟们满意。

对下,他们要软硬兼施,软磨硬泡,要兄弟们把任务按质按量完成;对上,他们也懂得跟老板讨要资源和兄弟们的好处,这样的经理才会做得顺畅。

如果让中层更好地开展工作,是高层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安排任务的时候多听一听中层的想法,尽量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对他们的工作进展和业绩给予及时肯定和奖励等等。这样才会让中层主管感受到对他们的尊重与支持,他们工作顺利了,也容易做出业绩来,而这些业绩当然都是高层主管的功劳。

中层管理者需要高层的尊重、支持和理解

①尊重:

  • 重要工作先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再做决定;
  • 尊重他们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或提议;
  • 尊重他们的人格,只有高层主管尊重他们,他们在基层工作人员面前才会获得尊重。

②支持:

  • 他们工作中出现问题及时给予支援与支持;
  • 创造机会并鼓励他们他们建言,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
  • 对于态度积极的人其工作能力足够胜任的任务,及时授权他们全权处理。

③理解:

  • 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困难;
  • 通过沟通了解他们提出各种要求背后的根源并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于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行的,让他们及时理解和释怀;
  • 理解他们出现的各种情绪,并及时引导他们释放和化解,让他们愉快地工作。


中层管理者需要引导和监督

中层管理者是在做高层管理者分配的工作,所以高层需要对任务的来源、意义、要求的资源、可能遇到的问题等给予指导,让他们明白工作对于公司的整体意义所在。

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思路、方法、技能、团队管理、与其它部门的协调等,也需要高层及时给予引导,有时候要扮演好老师的角色,才能够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

中层管理者的工作应该始终处于高层管理者的监督之下,通过对方案的讨论,对过程的跟进,对阶段性成果的评估等等来实现对基层的管理和掌控。当然,这种监督的必要性和程度应该根据中层管理者的能力和可靠程度来调整,可以在0~100之间变动。

【回答者】

刘舜才,北大MBA,20年外企高管经验,愿意和大家深入探讨职场、管理、营销问题与案例。

如果觉得本回答对你和你的朋友有用,请关注本号并“点赞”、“转发”、“分享”和“评论”。

谢谢鼓励与支持。


刘舜才

2019-06-03


管理与销售智慧


作为高层,肯定是反感中层主管的这种做法,而且这种做法也不对。

一个企业管理者,当然是希望合理分配利益,有效激励员工,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使每个员工感受到公平公正,并自动自发的干活,尽管人人认可的公平公正是不存在的。

现实里,不管高层做得怎么样,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哪个高层愿意给员工留下利益分配不公的坏印象。

而中层主管总是站在员工立场,为他们争取利益,先不说利益是不是员工应得的,这种做法,说得不好听就是打高层的脸。

给人的感觉就是,高层分配不公,或者是没有看到员工的贡献,需要中层主管去争取,才能拿到员工的应得利益(没有哪个员工会觉得利益是不该得的),人为把高层和员工放到了对立面。

基于这种考虑,高层当然不会对中层主管的做法有好感,高层可能还会评价,中层主管没有大局观和是不是在收买人心。

01没有大局观

基层员工站位不高,往往只盯着自己的利益看,这是人之常情。但是高层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员工、不同的团队,还要考虑企业的利益。

同样,高层也希望中层能够站位高,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

如果中层主管成天站在员工立场,为他们争取利益,给高层的感觉就是没有大局观。

02收买人心

收买人心不是不可以,但要为企业或者为高层收买人心,为企业所用才是高层认可的。

如果总为员工争取利益,那不就是把高层推到了对立面,有为自己收买人心、建立小团体的嫌疑。

在为员工争取利益上面,最好的做法就是私下和高层建议,让高层决策,中层只做执行人。争取到了利益,体现的是高层体恤关爱员工,让员工感谢高层,而不是中层主管。

好处有三:

员工得实惠,达到了中层争取利益的目的。员工也都是明白人,跟着中层有肉吃,他们心里明白,也会为中层所用。

高层觉得中层靠谱,有大局观,能站在企业或者高层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着想。

得到利益,员工会感激高层。高层看到了激励的好效果,同样的事他会主动让中层做,不需要中层一再争取。

所以,不要总是站在员工立场,为他们争取利益,应该私下建议高层,让高层决策,淡化中层主管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多赢。


自由职路


作为高层,特别是作为老板,你应该感谢这样的中层。

1.表面上替基层说话,其实是维护公司、老板的内部口碑。放心,大家不是傻瓜,都知道所有的福利都是老板给的。

2.如果中层不管不顾基层,只能是捞一把就走的人。如果他想打硬仗,一定会各方面打造自己的团队,包括争取最大的利益(参考李云龙)。

3.中层这么做,说明他想把这个事业做长久。

4.公司高层反对,应该是职业经理人的心理,只要求短期利益和考核,以应对老板。



无所住6


明确的说:作为高层领导面对此类型下属(中层主管)时,不应该将精力放在“如何评价”上!因为这种思想、行为一定是存在偏差的,甚至有错误之处的!
此时更应该思考的是:怎么办!

老鬼用视频和大家进行实战性分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41d422ca6154246bc5f59bb797df7a9\

老鬼归来


题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做为一名职场的填坑者,我也是以管理者的身份经历过一些事情,对于基层管理站在员工层面为员工争取利益的事情事情,我有以下看法:

基层管理的角色转换和认知存在一定差异

我们不谈屁股决定脑袋一样的话题,而是说说普遍存在的现象“基层管理喜欢给员工开脱抱不平”。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讲,一线操作经验丰富,换句话讲很多事情他们非常理解一线员工,能以同理心对待对方。但是,恰好是因为这种“丰富的经验”让他们的视线变窄,许多员工出现的问题觉得“本该如此”、理所应当,这样的刻板效应导致了基层管理者习惯性站在员工立场为他们争取利益,甚至于导致管理的原则性缺失,失去了作为一名管理者该有的中正原则。


部分制度的实施困难,必然引起基层管理者的反弹

同样的道理,我们制定制度和方案,通常都是自上而下的;但是我们制度的通过和方案的落实最终由回到基层,自下而上的进行实施。这个过程中,基层管理者需要站在执行层面考虑其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对比现状与制度差异大小,得出结论!因此,就会产生坐办公室的人搞的一套制度在基层不实用,引起基层员工反弹,作为基层管理者自然需要代表员工进行抗争!

总之,基层管理者为员工说话,站在员工立场为他们争取利益比一定是坏事,一个团队的领导者需要有为团队成员负责的态度和能。做为更高层面的管理者,在判定评价他们的行为时,也应该综合考量整件事情的根源,确保管理立场!


仅是路人


看了很多回答,都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但我恰恰认为这种做法是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保川做如下分析:

规模越大的公司,公司组织架构越复杂,层级越多,每一层级的领导都各司其职,所谓上听下达,每一层级面对的基本上是上下级,不可能越级去管理下面的事,管理好自己直属上下级的事就好了,不然设计那么多层级干嘛,就两个层级多好,领导和基层,实际当中这种情况是很少的,除非公司就几个人,不需要再设置一级。一般情况下,都会至少是三级设置,老板-经理-职员。

作为中层主管,直属下级就是基层员工,作为老板和员工连接的纽带,执行老板的决策,然后带领下属去完成任务。

作为老板,只要把中层主管管理好,把公司的大方向把控好,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团结合作,具体怎么干由主管带领员工去执行完成。如果董事长去招聘基层员工,老板天天盯着员工去干活,那还要中层主管干嘛,那还不得累死,还怎么管理公司。

而题主所说中层主管总是站在员工立场为他们争取利益,我想这才是一个好的主管,一个称职的主管,中层主管首先要得到员工的认可和佩服,愿意听你的话,才能更好的把事情做好,试想,如果员工不服你,天天和你对着干,内部不团结,那工作肯定也做不好。

老板考虑的是如何留住中层主管,如何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而中层主管考虑的是如何把基层的具体工作完成好,如何给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所以站在员工的立场为他们争取利益是无可厚非的,当然前提是不损害公司的利益。

以上观点供参考!


王保川


高层也就是经营层,大Boss的团队,会及时召集会议将中层(执行层)清理出执行层。执行层是执行经营层的决策,为了完成经营目标去执行经营思路,管理操作层的。各层级各部门利益都是经营时设计好的。提一次两次也就忍了,三番五次提就是不执行经营计划,只有拿掉,换一个执行计划的人。这是唯一可能性。大Boss的工作就是保证经营计划落实的。是自负盈亏的,中层不会束缚住到老板理念的!


朱小龙7


一个聪明的管理者是不会站在老板的对立面去做事的,帮助员工争取利益也一样,因为那样再贤明的老板高层也会反感。


作为老板、高层或者说决策者这个群体和中层还有一半员工是单个利益团体,互相之间的利益不相同,尤其是决策层和最底层执行层的员工之间的利益可以说是矛盾的,决策者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可以说是为了公司的利益最大化,而员工是为了自己工作的性价比高,所以会倾向于少付出多收获,即便有的时候愿意多付出更多是看到以后能够得到更多,或者表现好有得更多的机会。

所以看下来,两者的矛盾就在于,老板、高层想要少花钱多赚钱,员工想要少工作多赚钱,实际情形中老板的加工资都是在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下的平衡,至少给你加的工资远远小于你的业绩产出。那么这样看的话,作为中层你如果总是站在员工的立场去帮员工争取利益,帮员工说话,这样就是和老板的利益是冲突的,老板就不会喜欢甚至反感。

那么管理中确实管理者、人力资源等岗位部门都会需要去考虑员工的述求,这种时候切忌不是帮员工争取利益,而是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去分析不给员工相应的利益,对于公司来讲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带来什么样的损失风险等等,这样就不是对立的思维,而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比如作为管理者某某员工已经很久没有加工资了,如果再不加他可讷讷个就会走掉,这样走掉没什么虽然他并不是什么要职,但是外面的人找一个进来薪酬比他要高很多,适当涨一些其实还是比较“划算”的做法,再比如某个技术骨干已经有企业在挖他了这样时候你提出涨薪,有理有据,不涨反而对公司是损失,这样的思维对于老板来讲就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去思考,而是站在老板的视角去思考。

当然,这种思维并不是表达上的方法,而是真正的换成是企业主的思维去思考,换成企业管理者该有的姿态去思考。真正这样想,很多东西就更容易透彻和明白了。

中层往往难就难在向上要站在老板立场帮员工说话,向下要站在员工立场帮老板说话,不能转换这样的视角,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以上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