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听说P2P在回暖,到了贪婪的时候了?

这段时间,网贷行业政策频频,P2P平台经过一轮洗牌之后,仿佛已经洗净,看似变得越发健康合规?无论从P2P的决策人们也通过股票增持、直播、引入资本等等各种手段,又或是一系列利好政策频频下发,无一不是在预示着P2P要回暖了?

没错,这接二连三的利好消息,的确给予了行业、给了投资人极大的鼓舞。甚至,听到有些投资人喊出口号:“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是时候重仓P2P了!是这样吗?相信大多数投资人意识还是清晰的,不会为这句话所动。我也很想现在可以放松,可以大胆的投资P2P,可现在,远远还不到放松的时候,投资人依旧应当保留这恐惧的情绪,P2P问题沉积已久,绝不对简单的下发两个政策就能力挽狂澜的。

事先申明,我并不是在唱衰行业。如果说之前的一系列政策是想帮助行业实际解决问题,倒不如说,很大概率这些政策,是为了缓释行业系统性风险来的贴切一些。到了此刻,我觉得无论行业从业人,还是投资人都没有必要再报喜不报忧了,直面问题、积极解决,否则再整改10年依然还是没有大的改善。

现阶段投资人也不能过于乐观,需认真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打破信息不对等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人的支持,而能够获得投资人支持的唯一途径就是诚信!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让投资人信任,一直是P2P的关键问题之一。从这次的雷潮来看,除了部分头部平台,P2P投资者对平台的信任度明显不高,甚至在很低的水平线,完全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回答投资人和平台之间的本质上,我认为,平台和投资人之间的交易,并不是我们一直理解的债权交易,我认为更多的应当是一种信息交易。如何理解,P2P平台对投资人最大的用处就是一个信息库,它们为有出借需求的人提供很多有借款需求的信息,并且告诉你借款人的需求以及所能付出相应的参考利率,同时还有平台从风控角度上做出的判断。而投资人需要通过这些信息,判断是否愿意出借,包括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和收益。

也就是说,在这交易过程当中,平台主要工作在找有借款需求的群体,通过风控手段把控其还款意愿,尽可能的保证有真实的还款意愿。再来就是通过发标募集资金。也就说,真实与否,借款人还款意愿有多少,是平台说了算。

抵押标我们先不算,我们假设,所有平台的老板都是以诚信为主,100%披露的都是真实信心,投资人每一笔投资人都是用到该用的地方,那么就能保证自己的本金不亏损了吗?抱歉并不是,因为你怎么能保证每一个借款人都100%还款呢?

那么我们再假设,平台在风控环节,所遇到的借款人都为有100%还款意愿的人,且平台也100%真实的披露了,那么是否就保证了?抱歉依然不是,你如何能保证这些借款人有足够的保障未来能够还款?如遇生意失败,公司裁员等等一系列问题,他还有足够的经济来源还款吗?

你说第三方担保和保险,可能没大家想的这么好,相信没有一家担保公司或是保险会在现阶段敢于真正全盘兜底任何一家P2P公司。这一系列问题,都说明P2P从来都不是那种100%安全的投资产品,相信投资人都明白这点,有个逾期、坏账,分散投资人也至于亏损太多,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大不了这家平台风控不好,我之后就不投了,但扛不住的是你平台直接跑路啊!跑路的还是,之前大面积逾期,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因此发假标自融,以新还旧,结果一来二去,钱就这么没了......

那怎么办?只有在最一开始问题发生到时候解决掉,注意是解决掉,而不是补上这个窟窿哦,这才能有效防止未来爆发系统性的风险。另外平台运营数据等等一系列关键性的披露,如何真实的展现,让投资人和平台信息对等,自行判断风险,理论上一家平台应当和投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关系,当然,前提是,平台得有足够的诚信以及专业性。

P2P本身的定位就是“信息中介”,动辄上亿的待收,出了事你确定平台担的起?

2,明确担责制度

以往的暴雷平台来看,很多恶意跑路的平台及股东在平台发生问题之后并没有付出与其罪行相对应的责任。交通事故中,跑路的一方无论事故当时的对错,都必须承担全部责任。而P2P却没有,这非常的不合理。

无论是对老赖,还有平台和平台股东,都需要有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众所周知,国资系频频甩锅的问题,如果不是在平台宣传期间,国资系的默许,很难让人相信他们之间真的没有存在关联。现在相信是没有一个投资人会相信背景了,但背景不是白白挂名,更不能误导,是不是应该非常严谨呢?

所以,平台法人应该如何判责,股东如何判责,而恶意讨债的又该如何判责都需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只求严谨,从根本上缓解P2P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

3,清退“伪平台”

P2P不等于诈骗,之所以被和诈骗划上等号,是因为许多诈骗平台打着创新金融的名号,做了诈骗的事情。许多平台上线之初就包括成高大上的模样,大肆宣传,标榜自己,把自己说的要多神有多神。如你要追根溯源,平台为什么这么神?到底什么背后有什么支撑?相信业务员回答你的永远是含糊不清、一概而过的解释。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是个没有准入条件的行业,任何人都能开个平台上台“唱戏”,才导致P2P频繁暴雷。因此,尽早完善准入门槛,做好备案制度,更是重中之重。

准入门槛的设立,并不能够防止P2P发生风险,但能极大降低行业整体P2P平台暴雷的概率。在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中挑选优质平台或是在一个规划化、统一标准的市场挑选好,相信大家都应该明了。

针对以上问题,我还是认为,这些问题不解决,行业始终还是不完善的,当然如非关键行问题,可以慢慢完善。但,现阶段投资人需要调整心态,不盲目投资,静等备案落地实行,从门槛上筛选出平台范围后,再进行自我们筛选,选择优质的平台,最大程度降低投资风险。

行业有待完善,投资人自我风险意识更有待加强,愿P2P日后能成为大众理财首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