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國產5代隱身艦載機由殲20進化的概率越來越大

國產5代隱身艦載機由殲20進化的概率越來越大

現在國產電磁彈射航母,已經南北同時開工已經沒有多少異議。在美國海軍已經實現F35C初步上艦;並且日韓也在積極尋求用F35B加改裝後的直升機母艦來實現他們的“航母夢”的情況下,西太地區將在全球最早實現艦載主力戰鬥機的隱身化。因此我們即使用升級到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5T來面對,恐怕也要先天性的吃虧。國產5代隱形機艦載機的裝備必須抓緊了。

最近幾天一些官方媒體放出圖片,顯示殲20出現在新型國產航母上,並進行彈射作戰飛行。讓人認為這是暗示殲20已經贏得了爭論已久的下一代國產艦載機競標。不過有消息說,這些圖片,是某國企在2012年左右就做出來的宣傳圖片而已,並不能說明最近的問題。但是這些圖片現在又被官方公開放出來,也不能說一點指向性也沒有。

8月份還有個重要的消息,自然是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已經升任中航的副總。

這再次說明了從國家層面,對殲20已經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認可。下一步的隱身機上艦,從現有成熟的殲20技術來進化的概率越來越大。

國產5代隱身艦載機由殲20進化的概率越來越大

殲20最大的優勢,在於這架飛機,是我們完全獨立自主搞出來的,對他的理解非常完整和深刻。通俗講,就是殲20身上小到每一顆螺絲為什麼這樣設計都非常清楚。不僅如此,殲20的設計保證了充分的提升空間。其還在原型機階段,一系列的改進設想就已經開始實施。這些改進包括內部結構改進、機體和蒙皮材料改進、光傳飛控系統改進、動力系統改進、能源調度系統改進、人機界面改進、軟件部分的改進與完善、機載設備換代升級、綜合探測系統與計算機的升級、AI輔助系統進化、氣動佈局優化、多用途拓展和家族系列化。可以這樣說,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可以在殲20上面盡情揮灑自己的設想。

至於說什麼殲20機體太大,降落困難等等,都不是絕對不可以克服的障礙。艦載機的降落衝擊,只和機翼載荷指標關係有關!飛機的絕對重量反倒不是決定因素。簡單看看目前米格29K和超級大黃蜂和蘇33、殲15的著艦視頻對比就知道:重量更小的前兩者都像“砸”在甲板上,而重量更大的後2者,卻是“飄落”在甲板上,誰的著艦效果更好,一目瞭然!

國產5代隱身艦載機由殲20進化的概率越來越大

殲20的設計思想以及整個設計過程和採用的設計手段非常先進。優秀的氣動和結構設計儘可能降低了飛機重量還不損失結構強度。設計師們對如何修改殲20內部結構瞭然於胸。現在已經有消息說,殲20的艦載型能比現在的殲15輕1噸左右,而航程大30%。這是非常驚人的進步!至於飛控,殲20的艦載型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輔助能保證夜間降落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