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2020 , 品牌求生指南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來到2020年3月。

疫情之下,無論是已經復工,還是依然在家,你我周遭所面臨的營銷局面都已經再次發生變化。為了幫助品牌儘快找到合適自己的應對辦法,我們嘗試對2020年做一些營銷趨勢預判,看看年底時,哪些我們說對了,哪些有偏差,哪些又被遺漏了。在風雲急速變幻的時代,被動或是無辜,但遲鈍和懈怠則是大忌。

01

當疫情結束,

消費者走出家門,他會選擇你的品牌嗎?

品牌升級,必須加速

未來3-5年是企業品牌化的最佳時期。去年廣告門曾這樣預測,而疫情將這一進程至少提早了一倍。

為什麼會這麼說?先來回答一個很扎心的問題:

當疫情結束,消費者走出家門,他會選擇你的品牌嗎?

前幾天發了個朋友圈,問大家疫情後想幹什麼,海底撈成為大家最想解除禁足後去的地方。這就是品牌力的體現。

利用這個階段,很多企業會冷靜思考所處行業的特點,過去很多年急匆匆於發展、營銷、增長、轉化,它們似乎並沒有真正正視自己的問題。靠地面人流盈利的線下門店便是最好的體現——它們就像超市賣場裡的渠道型企業,一定時期後,必然要面臨品牌升級。

可品牌升級,並沒有一定的原理和方法論,每個企業所處的情況不同,行業也大相徑庭。但有一點:中國絕大多數企業,並不具備所謂消費品品牌的影響力,結合疫情後續影響,信任感和差異化佈局是首先可以嘗試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麥當勞可以只關閉湖北部分地區的門店,而絕大多數店鋪照常開門的原因,因為長久積累的信任度,大多數人還是願意相信麥當勞這樣的品牌。其次,因為自主配送,因為更好的點餐和取餐體系,以及提早佈局的“無接觸配送”功能,品牌實現了差異化形象。

還有對於品牌營銷的態度。有些品牌因業務壓力大,覺得多促銷,多打折,多直播帶貨,然後順便做點線上品牌傳播就行了,但其實品牌與營銷一旦脫節,整個鏈條就斷了,企業前期真金白銀辛辛苦苦打造的品牌力就白費了。

品牌要升級,每一個鏈條都不能放鬆,更要產生緊密的關聯,這是和過往營銷最大的區別。

02

過去一次回眸、一場邂逅、一次難忘的回憶總是發生在線下商業場景,但如今消費者期待在其現在的場景裡就能實現。

場景精細化服務井噴

目前看,疫情並沒有完全催生某個全新場景,只是加速了一些場景的商業化進程,比如OTT智能大屏。

根據行業數據,春節長假,OTT平均觸達人數從平時的2.6提升到春節期間的3.2,增幅超兩成;日活同比2019年春節上漲近兩成,智能電視日均日活規模達1.14億臺,同比上漲35.7%;開機時長、觀看時長等也有明顯提升。

想必疫情結束後,會有越來越多人養成和家人一起在客廳裡觀看劇集和娛樂的習慣,這時能夠最好提供全方位服務和必要營銷的品牌和企業,最可能打動消費者。

以騰訊視頻的用戶人群畫像來看,春節期間其廣告觸達愈發年輕化,20-34歲的青年人群較往常增長近兩成,他們消費能力更強,也更加移動化,在特定場景下有巨大的消費可能。對於品牌來說,這樣的機會必須抓住:如果預算充足,則可以全面覆蓋,如果預算有限,則可以單點打透,而像劇場模式這樣2019年便已經形成的投放產品,可以“多快好穩”滿足品牌主的偏愛。

之前幾年,這樣的體驗大多來自線下商業空間,一次回眸、一場邂逅、一次難忘的回憶,但如今消費者期待在其現在的場景裡就能實現,比如屢屢被忽視的客廳。

品牌、平臺需要一同提供一種獨一無二的精細化體驗。這便是我們所說的營銷硬實力。好策略、好體驗、好運營、好鏈路,缺一不可。如何讓消費者實現其在某一空間裡的極大滿足,這不僅是線下,更是線上營銷的又一難題。當然也是巨大機會。

03

視頻的重點是讓人看起來,形成觀看習慣,習慣自然是長線的。

重新認識視頻營銷的真相

在家這段時間看了不少劇集和綜藝,裡面有很多品牌做營銷,這些品牌難道都只是為了打口播和推產品嗎?答案並不是,它們是為了保持與消費者的溝通,完成品牌建設的重要環節。這是一個長線思維下的營銷行為和過程。

無論是長視頻還是短視頻,它們都是內容載體,而不是某個具體的渠道,視頻的重點是讓人看起來,形成觀看習慣,習慣自然是長線的,所以單一創意邏輯是不可能實現品牌層面價值的,或者說很難有快速的效應,所以需要有長線的品牌營銷邏輯去推動。

預計今年品牌做線上視頻營銷,會有更多場景橫縱延展,即便是看似粗暴的短視頻帶貨也有主播“犧牲”嘴唇進行多角度展示,而在這些或大或小的場景中,品牌可以進行詳細的展示和產品介紹。

以騰訊視頻熱門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和京都念慈菴的合作為例,根據“時尚養生”的品牌理念,在節目調性中尋找價值契合點,通過在律所裡的辦公桌、實習生的行李箱、揭秘實習生排名的京都念慈菴揭榜時刻等多種軟性植入方式,通過一整季時間完成用戶溝通目標:原來京都念慈菴不僅是藥,還是養生夥伴,併成功以“呵護你加班不累”的口播內容讓京都念慈菴成為了職場必備,為初入職場的新人、飽受職場壓力的年輕人注入正能量,有效拉近品牌和年輕消費者的實際距離。


2020 , 品牌求生指南


我們從不認為品牌力非要做宏大的campaign和要有big idea才能實現,當你通過優質內容佔領了消費者心智,消費者每每可以優先想到你時,你的品牌力就已經初見成效。而所有那些成就你品牌效應的內容、形式、渠道都是對品牌構建有效的。

同時,我們也不覺得品牌一定要採用極端方式以完成短期KPI,任何一次營銷都是多元和長線的,深耕和延展是必須堅持和長期堅持的。

04

過去,品牌大多會關注在綜藝中自己的露出比重,“戲份”多少,再決定是否合作。

內容營銷不會死

只是觸點更多了

疫情中,當用戶宅在家,一天裡的絕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手機、電視、視頻網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B站上時,我們發現內容碎片化的程度依然遠遠不夠,且內容本身尚存在許多變量,品牌的機會還很多。

過去,品牌大多會關注在綜藝中自己的露出比重,戲份多少,再決定是否合作。但如今在一期綜藝播出後,平臺會用大批極致碎片的傳播內容,以長、短內容結合的搭配,迅速產出足以覆蓋任何觸點的內容。

以《創造營2019》第一期為例,正片上線之外,平臺同步產出6個官方衍生節目,55個花絮,257條短視頻,898篇圖文推送,7600多篇文章,看似單獨一條內容影響有限,可實際的覆蓋曝光增加了許多。


2020 , 品牌求生指南


這個案例對營銷人的觸動很大。曾有營銷人一針見血指出:


“哪裡有什麼互聯網紅利殆盡,只是在深耕細作面前,所有人亂了分寸!”

複利思考、深化運營是這代營銷人的短板——他們大多成長於簡單粗暴、單點突破、爆款思維的流量紅利時代。固有思維和僥倖心理讓他們依然期待一招鮮式的短期成功。但2020年,內容營銷沒有捷徑可走,首先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潛在的線上內容觸點,讓內容成為敲開消費者心門的小石子,投入湖中引發層層漣漪。

05

賺錢是交易,也是生意,生意麵前,基礎設施是核心

社交+電商背後

互聯網基建成為剛需

三年前,企業比拼的是流量,是數據,是爆款。

三年後,企業比拼的是效果,是轉化,是賺錢。

賺錢便是交易,也便是生意,生意麵前,基礎設施是核心。

看一組數據:除夕到初七,小程序生鮮果蔬業態交易筆數增長149%,社區電商交易數增長322%。每日優鮮小程序相比去年訂單量增長309%。這只是冰山一角,在家的時間,人們恍然發現,所見即所得已經成為現實。而這背後,則是各企業對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比拼。

一個品牌真的厲害,一定是讓消費者可以很方便買到,且無時無刻產生交集,想想你身邊那些或牛逼或發展迅速的企業,大抵都是如此。

基於基礎設施,還有個詞叫供應鏈,不僅線下企業需要它,所有公司都需要。“公眾號+朋友圈+小程序”就是它們的線上供應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可以說,對於連接一切的騰訊,對於擁有最強互聯網用戶和產品生態的騰訊,品牌可以理解多少、多深,決定了你的基礎設施可以做的多快、多好,潛力有多大。

傳統品牌步步高better購到家業務在春節期間同比增長1000%,未來這樣的例子只會更多。

06

品牌,缺的不是產品,而恰恰是和消費者溝通的地方

私域流量不再是概念


作為去年的熱門概念,私域流量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焦點。曾經不少人對它嗤之以鼻,可在疫情之下,實體行業大受打擊,線下場景遇冷,“線上獲客”正在加速代替“傳統獲客”。品牌也開始重新審視私域流量對自己的價值,以及如何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私域流量池以充實商業鏈條。


朋友圈、社群、店群、直播,現在賣的是消費者最需要的商品,但只要運營得當,未來完成可以成為傳統品牌數字化的入口,甚至成為新品發酵的陣地之一。對於很多品牌,他們其實缺的不是產品,而恰恰是和消費者溝通的地方。


不要誇大某一陣地的效果,也不要輕視某一陣地的潛能。商業故事裡,怎麼做永遠比怎麼想更重要。


07

一看目的,二看體驗,三看內容,四看商業鏈條完善程度。

直播帶貨提前進入混戰


疫情中,我們看到諸如Nike這樣的品牌推出了多位教練的在線直播訓練課程,利用了微信平臺的社交優勢和看點直播小程序的能力,一鍵即達的預約方式結合用戶熱點的新趣文案,讓品牌的“老朋友”快速轉化,甚至主動將活動信息輻射到自己的社交圈。


2020 , 品牌求生指南


再比如,小米10新機上市,以騰訊系四大流量產品為直播入口,直接將網絡直播作為發佈會的新舞臺,讓用戶邊看變買,用戶可在直播平臺上觀看,並前往品牌主商城進行購買。


還有淘寶、抖音、B站,品牌幾乎毫無意外地將直播作為最大的宣傳入口,而2020年,直播帶貨也將提前進入混戰期。


更多的內容形式,更多的品牌,更多的場景,更多的明星加入……難題留給所有品牌和平臺,混戰中誰能獲勝,一看目的,二看體驗,三看內容,四看商業鏈條完善程度,這些其他內容形式都會遇到的問題,直播也必然會面對。


至於結果,或許不遠的618和雙十一就能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