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南唐後主李煜為何成為宋太祖趙匡胤的“階下囚”?

鐵男春秋


公元961年,南唐中主李璟去逝,因為他的前五個兒子都已早逝,六皇子李煜便被推上了南唐國主的寶座。

這時的南唐已是江河日下,國力頹廢,國家處在風雨飄搖的時期。

而這位剛上臺的南唐後主原本就對皇位不感興趣,他亦無力去挽救這敗落的帝國,他的愛好是作詩填詞,書法繪畫。

在朝堂上多半時間是和臣子們切磋文學,研習書畫藝術。在後宮與他的嬌妻美妾飲酒賦詩,過著風花雪月的日子。

這時的北宋王朝已完成了對中原地區的統一,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軍事集團,也是南唐最大的威脅。

面對來自北宋王朝的巨大壓力,李煜並沒有勵精圖志,積極整軍備戰,而是去除“唐”帝號,稱江南國主,一味的對北宋王朝稱臣納貢。使原本就已千瘡百孔的南唐帝國更加揺搖欲墜。

覬覦江南已久的宋太祖趙匡胤意欲武力統一全國,來實現他的宏圖霸業。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經過幾年的準備後,派遣大將曹彬於公元975年率軍渡過長江,一舉攻破南唐京城金陵,李煜在無奈之下只好率文武百官出城投降,歷經三世的南唐宣告滅亡。

不曾識干戈的李煜一旦歸為臣虜便l開始了他身處異國他鄉的囚禁生涯。昔日的奢華與今天的階下囚形成巨大反差,離愁別恨,讓這位千古詞帝每曰裡用寫詩作詞來打發曰子。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中。

雕柱雨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這首《虞美人》便是這一時期的作品,詞中流露出了這位亡國之君的無奈與落寞,以及無盡的思鄉之愁。

李煜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詞作者,而不是一位政治家, 是歷史的錯位把他推到了皇帝的寶座上。他只會舞文弄墨,而不能安邦定國,終把基業拱手送人淪為階下囚。做為帝王這是他個人的悲哀,更是國家的不幸。


文史君軼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南唐往事

南唐是盤踞在東南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建國於公元937年,開國皇帝是雄才大略的李昪。李昪去世後,其子李璟繼位,此時正好遇上如日中天的後周政權。周世宗柴榮對南唐發動大規模戰爭,此戰令南唐元氣大傷,盡失江北之地,同時被迫取消帝號,向後周稱臣。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大宋政權後不久,南唐國主李璟去世,李煜繼位,便是南唐後主。

第二,不稱職的國主

李煜是很有才華的一個人,但他當國主卻是悲劇,非但是個人的悲劇,也是國家的悲劇。他在才華乃是在文學上,而非政治軍事上。如果僅僅只是沒有政治才能,但兢兢業業、日理萬機也不失為一個好君主。可是李煜完全就是昏君一個,史書上說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


第三,大宋的藩臣

大宋帝國在消滅滅荊、湖、蜀等割據政權,南唐就成了宋太祖的下一個目標。地處東南的南唐風雨飄搖,為了自保,李煜向宋稱臣,並把國號改了,稱為“江南”。同時,他還自己降低了政府部門的規格,比如說,中書門下省改稱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改為司會府,御史臺改為司憲府。在與大宋帝國的外交上,李煜小心謹慎,以藩臣之禮巴結宋太祖,可是他還是有一個底線的,這個底線,就是保持南唐的獨立。

第四,宋太祖圖謀南唐

公元973年,宋太祖趙匡胤派遣翰林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江南),盧多遜恩威並施,迫使李煜交出南唐的地圖。回到開封后,盧多遜向宋太祖報告說:“江東衰弱,可以削平。”

古代打仗講究一個師出有名,雖然宋太祖想吞併南唐,可是人家已經低聲下氣、納貢稱臣了,要如何出兵呢?其實找一個藉口並不難。公元974年,宋太祖兩度派人出使南唐,召後主李煜入朝。其實他早就料定李煜肯定不敢來的,事實也是如此,而這正好給了他出兵的理由。

第五,曹彬破南唐

大宋名將曹彬被宋太祖任命為伐南唐軍總指揮,他從蘄陽發兵,攻入南唐。南唐守將望風而逃,宋軍兵不血刃,佔領池州。緊接著在銅陵之戰中,宋師大敗南唐水師,繳獲二百餘艘戰船。宋軍乘勝而下,連下蕪湖、當塗,屯兵於採石磯。

李煜有大禍臨頭之恐,下令金陵全城戒嚴,以圖固守。曹彬的軍隊仍節節進逼,先後在白鷺洲、新林港口,已兵臨金陵城下。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金陵之役拉開戰幕。這戰圍城戰整整持續了十個月,並非南唐軍隊的戰鬥力有多強,而是曹彬有意控制攻城節奏,意圖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

第六,李後主向曹彬投降

在圍城期間,曹彬多次派人勸降李煜:“城必破矣,宜早為之所。”但李後主不聽。事已至此,曹彬決定發動最後的總攻。曹彬要求麾下諸將發誓,在攻破金陵後,不得妄殺一人。此時金陵城內已是物資匱乏,士氣低落。在宋軍的猛攻下,金陵城終於被攻破。

李後主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是怎樣的命運。他讓人在宮殿裡堆滿了木柴,若是曹彬不接受他投降,就舉火自焚。曹彬並沒有為難李後主。他進城後,約束軍紀,不殺無辜,很快金陵城內就恢復了秩序。對於亡國之君,曹彬也表現出大將風度,並無不敬之處。曹大帥親自領著軍隊,整整齊齊地抵達宮城,李煜與眾臣在宮門處迎拜,奉表納降。

伐南唐之役前後歷時一年,南唐的歷史被終結,十九州一百零八縣劃入大宋領土。


君山話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南唐和宋的實力相差太遠。

南唐實際控制地域並不大,主要是今天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省各一部。

而宋則雄踞北方大部分土地,就實力來說遠強於南唐。

中主李璟時由於與周邊各國多次興兵,945年滅閩國、入侵楚國。

然而,滅楚所得的土地更是都被武平軍節度使劉言收復;滅閩國卻沒能得到閩都福州,泉州、漳州僅名義歸附,實際掌控的只有建州、汀州,得不償失。

這兩次軍事進攻得到的很少,卻導致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國力消耗十分嚴重,不到十年,南唐的國庫就消耗了一大半。

由於實力相差太遠,在後周時代,南唐就已經只剩半條命了。

後周多次發動對南唐的攻勢,迫使南唐稱臣,自稱南唐國主,後周得到了十四個州,六十個縣,長江以北幾乎全部丟了,門戶大開。

所以到了李煜時代,南唐根本沒有實力和宋對抗,這也是為什麼李煜一直服軟的原因。

到開寶四年(971年)間,宋相繼消滅了南平、武平、後蜀、南漢政權,此時南唐已經三面受敵。

從軍事角度上來說,南唐基本是守不住的,沒法守。

尤其當時宋軍佔據長江中游地區,建造了數千艘軍艦。

南唐如果不能掌握長江的制江權,政權就有可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被順流而下的宋軍消滅。

當時從水路有武漢到南京,只需要二三天時間。

事實也是如此。

開寶七年(974年)十月十八日,中路軍曹彬部沿江東進,開寶八年(975年)正月十七日,曹彬率大軍攻南唐都城江寧(南京)。

前後短短几個月,南唐實際就完了。


薩沙


大家都知道南唐後主李煜在詩詞方面頗有造詣,其詩詞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很高的評價,但是在治國理政方面確很平庸,最終作為南唐最後一位君主為何成為宋太祖的“階下囚”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中主李璟治國失策,用兵失誤導致國力衰弱。

南唐經歷烈祖李昪、中主李璟、後主李煜三代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其中導致南唐滅亡,中主李璟有個不可推卸的責任。

  1. 中主李璟治國失策,用人失察。

中主李璟在治國理政方面任用陳覺、馮延巳、馮延魯、查文徽、魏岑這五個無才無德、阿諛奉承之人治理國家,這五個人政治才能非常一般,其中馮延巳這麼說過:“先主李昪喪師數千人,就吃不下飯,嘆息十天半月,一個地道的田舍翁,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當今主上,數萬軍隊在外打仗,也不放在心上,照樣不停地宴樂擊鞠,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由此可見這樣一幫拍馬屁的人管理國家能成什麼樣子

2. 長年戰爭導致勞民傷財,國力日衰。

中主李璟一改烈祖李昪保守方針,主動發起戰爭,南唐先後與南方的閩、楚、南漢、吳越等周邊國家打了一遍,結果陷入戰爭的漩渦當中,而在南方問題尚未解決之時,竟然打起了後周的主意,結果一敗再敗,最終割地、納貢,還不得已遷都,從此南唐開始國力衰弱。

總結:中主李璟四處樹敵、常年戰爭導致後主李煜接手一個爛攤子,最後導致後唐滅亡,中主李璟負有不可推卸之責。

二、李煜治國無方,生活奢侈

在他的執政生涯中,李煜除了在詩詞繪畫方面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外,在其他方面毫無建樹,尤其在治國方面更是沒有任何韜略,為了進行經濟改革,他聽從李平的意見恢復井田制度,而導致民怨四起,而更滑稽的是他最後把實施改革的李平也斬殺了,這其實就是昏君的表現。而個人生活方面又非常奢侈,在國家如此混亂的情況竟然歌舞昇平,飲酒作樂,心思根本沒在治理國家上,就連一代偉人毛澤東也說:“南唐後主雖多才多藝,但不抓政治,終於亡國”,這樣的君主焉能不敗。

三、性格懦弱,過於隱忍

  • 李煜非雄才大略之人,性格懦弱慈善,李從善爭奪太子之位,李煜並沒有對其任何處罰,而是封他為王,宦官貪汙腐敗,李煜也是對他們極好,從來不苛責、懲罰他們,而他對於宋朝來講,因其性格更沒有反抗的決心和勇氣。

  • 後主繼位後還過於隱忍,沒有明顯改變當時南唐的困局,開寶四年,又商人來告,宋造戰艦數萬艘於荊南,請密往焚之,國王懼,不敢從,錯失良機,而且對宋朝非常的恭敬和順從,連年納貢,不敢怠慢,其目的就是換取宋軍不要攻打他,孰知宋太祖“臥榻之下,豈容他人安睡?”這樣的隱忍換來的還是宋朝的進攻,最終導致國破家亡。

四 、沒有真正的友邦結盟,勢單力薄。

由於中主李璟連年戰爭導致四面樹敵,宋朝攻打李煜時,竟然沒人來幫,相反還受到了吳越的夾擊,李煜向南漢闡明瞭唇亡齒寒的道理,因為之前關係鬧僵也最終沒來幫,唯一的一個盟友契丹又遠水解不了近渴,最終在宋朝強大的攻擊之下,弱小的南唐只能束手就擒。

五、缺少良將,無用人之術。

  • 在李煜繼位之年,李煜便在長江設立了水軍,原理啊南唐是有水軍的,而且非常強大,那時的水軍是駐守淮河的然而在後唐中主臣服後周,於是水軍也就荒廢,李煜收復水軍的目的一來想做固守,二來想收復失地,然後“乙亥歲二月,宋軍偷襲金陵,與水軍相遇,論水上戰術上,南唐更強,風向突變,導致水軍慘敗,細尋原因,還是缺少良將。
  • 而在人才如此緊缺的情況下,後主李煜卻殺死了兩位戰將,林仁肇是南唐著名將領,曾一個人為撤退的整隻部隊撤後,後主確上了北宋的反間計,,殺害了這名忠心耿耿的虎將。潘佑心憂國家社稷,他奮不顧身,連續8次進諫,希望進行改革,後主確不予理睬,聽信讒言,將其打入大牢導致其自殺身亡。可以說是李煜自己亂殺忠良,不明是非,導致了後唐人才凋零,加速了後唐的滅亡。
綜上所示:南唐後主李煜成為宋太祖的“階下囚“與中主治國失策,連年戰爭有一定關係,最主要還是與李煜性格懦弱,治國無方,無任人之術有關,缺少盟友也是南唐滅亡的因素之一,這也使我們認識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應該用更加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

坐看雲起時1218


因為歷史的車輪是一直前進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李煜繼位的時候,南唐國勢已弱,李煜即使有能力也無力迴天,更何況國策早有失誤,在李煜繼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經因國勢衰危而稱臣於宋,減制納貢了。宋朝滅南唐的形勢已定,李煜繼位,也只能採取消極守業的政策。在加上李煜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而他的對手又是野心勃勃的宋太祖趙匡胤。

1. 李煜即位時,南唐已處衰敗時期

當時南唐由於李煜的父親李璟即南唐元宗在位時,大規模的對外用兵,雖取得的不俗的戰績消滅了楚、閩二國,擴大了疆土,但由於李璟好大喜功,奢侈無度,造成南唐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國內政治腐敗。此時南通國力就開始不強盛,尤其在與後周交戰中接連失利,南唐國力一降再降,在南唐後主李煜已經無反抗北宋的能力,只能俯首稱臣求自保。

2.李煜治國無方,無政治天賦

李煜本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當時的太子還在,按理說怎麼也輪不到他即位,李煜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文學細胞的人,每天讀書寫字,做做詩詞,生活過的挺小資,本無心君王社稷。奈何當時的太子弘翼暴病而亡,而李煜的其他哥哥也都早早的夭折。這麼一來,就只能是這位滿腹詩經的文人李煜即位,登基成為南唐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國君。奈何李煜在文學上展示了驚人的天賦,政治上幾乎毫無敏感度,即位後雖也開始表面尊奉宋廷,暗地裡積蓄力量,重視科舉選拔人才,重用舊臣穩定人心,可終究自己性格懦弱,缺乏政治才能,導致國力與宋的差距越來越大。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指正,喜歡的朋友動下你們發財的小手點個贊


奇文笑譚


青山青史越古今,明人明事見春秋。我是明明見史,對於“南唐後主李煜為何成為宋太祖趙匡胤的“階下囚”?”,我來發表一下拙見。


趙匡胤和李煜為同時代的重要歷史人物,兩人分別為北宋的開國皇帝和南唐的末代君主,他們之間當然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綜其最直接的,便是趙勝李敗,李後主成為宋太祖的階下囚。

究其原因,我覺得還是兩人的自身差別。


  1. 出身及早期生活環境。

趙匡胤出生於官宦世家,家庭教育嚴格,其父為武將,經常征戰在外,在耳聞目睹中,他十幾歲就開始遊歷,經歷了社會的諸多磨練,無論在文在武,都對他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李煜出身於皇室,自幼嬌生慣養,整日是輕歌曼舞的生活。長大後,日常中主要是雪月風花,閒暇時再問問國政。

2.性格,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

趙匡胤為人有大志。他有一首詩,名為《詠初日》,“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詩中可以看出,他那雄霸天下的野心。

趙匡胤是一個主動型性格,他積極進取,努力擴展疆土:剿滅荊南和湖南等割據政權,平掉後蜀,打垮南漢,攻下南唐。他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地給自己設定目標,懂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

李煜的性格則是平和甚至是帶點軟弱。當面對困難和危險時,不正面衝突,多是採取迂迴的方法。但這些宮廷裡的手腕,碰到戰場上的硝煙時,頓時就萎了下去。

李煜的性格當然就是一種被動型的。他的一生就是在被動的接受,當太子懷疑他爭儲時,他就退避三舍;當宋軍攻下南漢時,他就自去唐號。當不當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繼續維持現狀。

3.能力。

從性格和人生經歷來能看,能力自然就立分高下了。

趙匡胤雖有文采,但他非常重視武力,甚至自己發明了拳法和棍法。年輕時,跟隨郭威和柴榮南征北戰,在戰場上屢立戰功,顯示出高超的指揮才能和勇敢無畏的戰鬥精神。他又有遠大的理想,注意建立自己的軍事力量,時機一旦成熟,就順理成章地發生了“陳橋兵變”。在當皇帝之後,趙匡胤也沒有裹足不前,他勵精圖治,在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都有很多的重大舉措,出現了著名的“建隆之治”。

而李煜的能力是從一開始就很不自信,偏安一隅,得過且過。沉迷於靡詞豔曲之中,娛樂至上。而當他國破被擒之後,也沒有任何的臥薪嚐膽之舉,只是感嘆“一江春水向東流”罷了。

綜上,兩人的能力延伸到治國與治軍之中,情況就不言而喻了,宋軍在戰場上披荊斬棘,屢戰屢捷;而南唐則是國力日漸衰弱,只能苟延殘喘。最終的結果當然是以南唐的滅國來告終,而以李後主的性格,他也不會以身殉國,只能是被囚後和小周後終日以淚洗面了。


縱觀趙匡胤和李煜,他們不是一個重量級上的,一個是打天下時順便寫首詩,一個是寫詞時偶爾關心一下政治。趙匡胤是李煜面前無法逾越的高山,而李煜只是趙匡胤前進道路上的一塊大石頭而已。


明明見史


南唐後主李煜成為宋太祖的階下囚,很多人歸咎於李煜這個亡國之君不善管理朝廷造成的!其實,這種評價有失偏頗!

為什麼呢?

縱觀歷史上的亡國之君,都沒有一個客觀的評價!似乎是一個亡國之人,就是無能之人,蓋棺定論了!南唐後主李煜也不例外!

其實南唐後主李煜的亡國,主要是實力不濟,在越來越強大的趙匡胤面前,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一,李煜繼位時,南唐己是風燭殘年了!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璋的第六個兒子!

公元961年,李煜繼位。彼時,南唐的國力已像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般朽腐頹廢了!

這主要是李璟在位其間,多次征戰,耗盡了國力財力!

恰恰那時,宋太祖在其他地方用兵,無暇顧及南唐。不然,李璟還沒有傳位給李煜,南唐就滅亡了!

也可以說,那時的宋太祖幾乎認定:南唐的暫安,並不影響自己對其他勢力的用兵,更別說威脅什麼的了!這也是原因之一!

這也從側面看到了,南唐根本上不是大宋的對手!



二,南唐的滅亡,來自於北宋跟吳越國的夾擊!

其實,李煜登基後,也知道朝廷的孱弱,來自北宋的威脅和壓力是很大的!

但是,李煜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立志圖強壯大自己的力量!

1.重視科舉,選拔人才。

2.減免賦稅,鼓勵經濟發展。

3.軍事上堅壁清野,積極練兵!固守城池!

所以,面對北宋的大舉進兵,李煜積極抵抗,長達一年之久,說明了李煜執政時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由於,李煜的南唐正面要跟北宋作戰,背後還要應付吳越王的偷襲!所以,南唐的滅亡,皆因北宋和吳越王的夾擊!



由此可見:國力潺弱的南唐被滅亡,是無法逃脫的宿命!但是,李煜能在北宋的面前讓南唐完整十五年,也說明他還是有自己的一套!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我是點點文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一、前言

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6年),從開年春天到冬天的十一月,大宋軍隊持續圍困南唐國都金陵長達九個月,在向大宋派遣使者請求退兵,外圍援助徹底無望、士氣低落,城中居民生活困難的情況下,面對大宋戰前總司令曹彬給予的最後通牒,南唐國主李煜仍然拒絕投降,遲遲不肯歸順大宋。於是十一月二十七日的最後期限一到,大宋立刻對金陵發起全面進攻,金陵頓時失陷,李陵不得不奉表納降,倉皇辭廟,南唐滅亡。

次年正月,李煜被送到京城開封,開始了做大宋臣子的生活,實際上,此時的他已經成為了宋太祖的階下囚了,等待他的將是囚禁般的生活。

那麼,作為一國之主的李煜,為何會成為宋太祖趙匡胤的階下囚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二、曹彬攻陷金陵,誓死不降的李煜被俘,成為階下囚

南唐國都被圍九個月,總指揮曹彬卻遲遲沒有發動總攻,這是因為宋太祖趙匡胤給他的命令中間有八個字,“不可急攻,使自歸順。”不要急於攻打,讓他自己歸降。


所以,趙匡胤對於拿下南唐是非常講究的。

由於有趙匡胤的命令,曹彬於是就通知李煜,讓他出金陵城準備投降。但是李煜不肯投降,他以自己有病為藉口,不肯出城投降。

曹彬給了李煜多次機會,結果李煜還是不降,而此時金陵城中的情況已經十分危險了,危險到一斗米能賣一萬錢,可見,金陵城中斷糧了。

就是在這樣一個危急的情況下,李煜仍然誓死不降,這又是為什麼呢?

(1)金陵城池堅固

眾所周知,李煜寫詞很行,但治國不行,他沒有治國之才,但有一點他很清楚,金陵城的城牆很堅固。從他父親李璟再到他李煜,他們父子倆在“加固城牆”這一件事情上都是下足了功夫的。就連兩百多年後的南宋大詩人陸游到金陵城的時候,也連番稱讚金陵城牆的堅固。

(2)期待契丹的救援

南唐曾經和契丹有一個口頭協議,不管哪一方受到別國的攻擊,都要出兵相助。李煜很期待契丹會履行這個約定,出兵救唐抗宋。

(3)親信蠱惑

李煜是一個頭腦很糊塗的人。他是一個文人、藝術家,但他不是一個治國的政治家,他關心的只有他的詩詞歌賦,於是他把所有的國家大事都交給兩個最信任的人去處理,一個是陳喬,一個是張洎。這兩個人都主張抵抗到底,因為只要囯保住了,他們兩人的地位跟榮華富貴也就都保住了,一旦城保不住,那麼他們二人也隨著囯滅的同時而家亡。於是李煜就聽從了他倆,堅決抵抗到底。

(4)不甘為奴

李煜作為南唐的一代國主,一旦投降以後,他就是亡國奴了。“君臨天下”跟“亡國之奴”這二者之間的差距太大了。

所以出於以上的諸多原因,儘管曹彬再三告訴他,宋軍發動總攻的時間,李煜仍然推三阻四,堅決不投降。

於是到了二十七日這個最後期限的日子,大宋軍隊向金陵城發動了全面的攻擊,在大宋絕對強大的兵力面前,金陵城雖然堅固但仍然被攻破了。

在城破之時,李煜利用自己能做主的時間,將皇宮中的大量金銀財寶讀賞賜給了南唐的大臣。

其後,李煜率家眷以及南唐官員一行人在曹彬軍隊的押送下,冒雨乘船告別故國,前往大宋的都城開封。至此,李煜算是徹底亡國了,他本人也成為了大宋的一個階下囚。

三、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對待李煜的?而歸降後的李煜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李煜到達開封后,宋太祖趙匡胤在明德門接收亡國之主李煜的投降,李煜穿著素服,向趙匡胤跪拜,然後用繩子將李煜栓著拉到太廟,接收宋宗室的受訓。接著封李煜為右千牛衛將軍,還給了他一個侯爺——違命侯,這是一個懲罰性的稱呼,目的是說李煜沒有自動歸降,城破才投降的。

對一個誓死不投降的亡國之君,宋太祖對李煜是很寬容的,沒有殺他,但是李煜降宋後的日子並不好過,過去身為一國之君的自在與前呼後擁,和現在身為大宋臣子的謹慎與低身下氣,這種巨大的反差,讓李煜非常抑鬱。

所以李煜在亡國降宋之後,寫了很多傷感的詞,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虞美人》了,這首詞流傳出去了,而且廣泛被天下百姓所知,引發了很多人對李煜的同情。

由此可知,歸降後的李煜,生活過得很不好,他雖然逃過了被殺的命運,但那如階下囚般的生活,讓他鬱鬱寡歡,整日憂心忡忡,心懷亡國之痛。

根據文獻記載,李煜在大宋京城開封生活了兩年多之後,也就是公元979年的七夕突然去世,根據正史記載,李煜是病死的。但是宋代的很多筆記中都說李煜是被宋太宗趙光義用牽機藥毒死的。

四、結言

從治國方面來說,李煜是一個完全無能的國主;從創作來說,李煜是一個天才的詞人。王國維《人間詞話》:“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李煜在詞的發展史上是個關鍵性的人物。將樂工、伶工創作的詞變成士大夫之詞,這個轉折點就是李煜。

當然了,李煜最後的國破,跟他毫無治國之能有很大的關係。他善於的只有舞文弄墨,在他的心裡只有他的美人和他的詞。

其實,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南唐的被滅是大勢所趨,像南唐這樣的割據政權是早晚要被中原的中央政權給滅掉的,只是說看誰趕上 了。

所以,李煜很不幸,他趕上了這個當口。

我是點點文史,以上均屬個人觀點,歡迎大家點評,關注。

點點文史


首先我們看南唐末年的實際國力。南唐是開國皇帝李昪取代了吳國建立的政權,李璟時候一度達到了全盛。

而南唐最後被北宋之滅,最關鍵的原因是前期對後周之戰的慘敗,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至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征,周軍勢如破竹,唐軍一潰千里,淮河水軍全軍覆沒。南唐盡獻江北之地,導致了淮南地區的損失。經濟上,自淮南戰敗之後,南唐失去了幾乎一半的國土,簽訂了城下之盟,每年要都向中原繳納高額貢奉。南唐原先地跨長江南北,江南北之間的經濟有互補性,如江南乏鹽,而江北產鹽。而失去淮南後,南唐失去了重要的鹽產地,自此要花巨資向中原政權買鹽。財政因之日益窘迫,使南唐政權不得不加重賦稅,以至怨聲載道。南唐轄境之的人民對李後主時期繁重的賦稅記憶深刻,直到北宋統一之後許多年,還在提起當年的南唐連鵝生雙子、柳樹結絮都要課稅。

其次,李後主可以說是中國文人治國最失敗的典型,由於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面對勵精圖治的趙匡胤這樣的對手,其實堅持了15年已經是超常發揮到極致了。

最後,南唐在當時可以說是腹背受敵,吳越國堅定的站在了北宋一邊,李後主曾憤怒的捎口信提醒吳越國王唇亡齒寒的道理,但沒想到信立刻被吳越國送到了北宋。。。。。


東海逍遙之客


南唐後主李煜亡國被俘,既有其國勢日漸衰微的緣故,也有李煜自己治國無能的因素在裡面,兩者加在一起,南唐到了李煜手裡想不亡都難。

南唐在五代十國中是典型的借雞下蛋的政權。南唐的建立者李昇原名徐知誥,是楊吳權臣徐溫養子,937年徐知誥奪位成功,建國號齊,939年他亂認祖宗、自稱唐朝之後,改齊為唐,自己也改名叫李昇。南唐初期的地盤基本保持了楊吳強盛時期的版圖:北以淮河為界,但淮北的泗州(今江蘇盱眙)、海州(今江蘇連雲港)皆為其控制,西邊最遠處,控制了鄂州(今湖北武漢)西,現在江西省的西、南、東三線邊界,就是當時楊吳的南方邊界線,還有安徽南部,及江蘇南部。

楊吳是五代十國前期對中原政權最具威脅的勢力之一,楊吳太祖楊行密打下這麼大的地盤,最後卻落到了外姓手中,李昇也是聰明人,自知在亂世中只夠自保,不能進取,所以在李昇為帝的七年裡,南唐誰都不打。

南唐版圖發生巨大變化是在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時期。李璟從其父手中繼承的是楊行密、徐溫、李昇三代人打造的無敵江南,實力足以爭雄天下。李璟即位後也積極開疆拓土,第一戰就是拿閩國開刀,公元944年,南唐大軍進入福建。閩王王延政打不過,沒撐多久就在建州(福建建甌)投降了。但由於李璟用兵不當,閩國國都福州始終沒有打下來,最終落到死敵吳越的手上。南唐雖然沒有拿下全福建,也沒有得到出海口,但地盤確實擴大了,拿下閩西地區。第二次試圖對外擴張是在951年,趁西邊的楚國發生內亂,南唐大軍進入湘地,很快拿下長沙,不久佔領楚地全境,可李璟搜刮湖南全境,最終把湘人都得罪了,楚國舊將劉言、周行逢,把南唐軍全部亂棍打出。李璟折騰一圈,湖南的地盤,一寸也沒拿下。可即便如此,南唐依然保持了大國的軀體,在南方依然是無敵的存在。南唐的迅速衰落是在與後周的交戰中。此時後周的主人是柴榮,在955年至958年中曾三次攻打南唐,南唐始終處於被動防禦的不利局面。壽州一戰,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征,周軍勢如破竹,遂攻佔泗、濠、楚等州,唐軍一潰千里,淮河水軍全軍覆沒。李璟上表柴榮自請傳位於太子李弘冀,請劃江為界,南唐盡獻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兩縣。同時,南唐奉周正朔,用其紀年,去除國號,改稱“江南國主”。南唐自此一蹶不振,為避後周鋒芒,李璟遷都洪州,稱南昌府。傷筋動骨的南唐再無爭奪天下的可能。

等到公元961年李煜即位時,南唐國內政治、社會矛盾已經積重難返,經濟上每年要向北方政權繳納大量供奉,政治上也日益腐敗。李煜繼承的是一個搖搖欲墜的衰敗南唐,只等著誰來給它最後一刀。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若非太子李弘冀早夭,是輪不到李煜的。詞帝李煜即位加速了南唐的滅亡,如果換了個有作為的皇帝,也許南唐還能再撐幾年,可李煜是文藝天才,政治昏君,不停的自毀根基。直到公元975年,一切都結束了,作為俘虜的李煜“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