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七十年代,沒有冰箱,我把月餅藏到了春節

小時候,有多少孩子是離開父母,跟祖父輩長大的?

我就是這樣的孩子。、

七十年代,沒有冰箱,我把月餅藏到了春節

童年的日子快樂如風

作為家中四個孩子的老大,我跟大弟——家中孩子的老二,從小學開始回到老家跟外婆,在老家唸書。

小鎮上的外婆家,是我們童年的樂園,那些日子遠比現在的孩子過得開心快活。生活清貧,但不覺其苦,爬樹摘果,下河捉魚,每天都過得興趣盎然。

而且,因為外婆家門口種有一蔸極大的楊桃樹,(老家人一定是說“一蔸”,而不會說“一棵”。)附近的孩子每天在樹下做遊戲,渴了,伸手就可以摘吃楊桃果,想必因這個原因,我也儼然成了小不點們的“老大”。

楊桃樹成“丫”字向上生長,樹冠是一把天然的綠色大傘,整個夏天我們就在樹蔭下度過。

多年以後,在一個異地車站,一個陌生中年男人突然叫了我小時候的呢稱,這是在老家孩童裡當“老大”時,被人喚的。三十年過去了,我聽著熟悉而惘然。對方開口道:不是你外婆家有一蔸楊桃樹咯,我們晚上自習,下課還經常去偷來吃。

哦,原來是當時比我們大的,上了初中孩子。

這倒是,在這鎮上,從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有哪個孩子沒吃過外婆家的楊桃果?

七十年代,沒有冰箱,我把月餅藏到了春節

那些再也不會回來的日子,象黑白相片

只是,再小的孩子也有思念父母的時候。

有一年中秋節,老家人沒那麼文縐縐的,講的都是八月十五。

吃過晚飯,外婆給我和表妹一個一個月餅,不知為什麼,我突然想起遠在外地的父母,就把月餅悄悄收起來。

特別奇怪:農村都有老鼠,那個香噴噴的月餅是怎樣躲過老鼠們的窺探,安全無恙地存在半年?

冬天出太陽時,外婆會把家裡的被子、棉衣拿出來曬,我也把一直收藏著的月餅拿出來曬,記憶中只記得有這個片斷,卻不記得有沒有看著月餅,曾經流著口水,心裡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要不要吃。

現在想起來,那個收藏了半年安然無恙的月餅最終的去處如何,已記不清了。

只記得,孩童時代的老家生活,快樂如風。

七十年代,沒有冰箱,我把月餅藏到了春節

歲月無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