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第一人间清净地”——普陀山(上)

“海天佛国”——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舟山群岛的东部,它以山海兼胜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宗教文化名扬天下,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普陀山历史悠久,其山名历代更改较多。西汉时称梅岑;宋时称白华山,后改称补怛洛迦(是梵文音译),意为“美丽的小白花”,而从元、明两代起称此山为普陀山。

“第一人间清净地”——普陀山(上)

普陀鹅耳枥

普陀山佛教文化灿烂深厚。唐朝末年佛教在此兴起,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被指定为观音道场。

佛教鼎盛时期,山上有三大寺,八十八庵堂,一百二十八茅篷,僧尼3000人,真可谓“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

目前,普陀山开放的有普济寺、慧济寺等寺庙30多处,殿宇巍峨,佛像庄严。其中的“南海观音”铜像高33米,金碧辉煌,宏伟壮观。

普陀山风景区总面积41.95平方千米,它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还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它是一种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

“第一人间清净地”——普陀山(上)

南海观音

普陀山是观音的道场。岛上有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等寺院,寺院里主要供奉的都是观音,其中,有一个叫做“不肯去观音院”的小寺院,它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呢。

据传,有位名叫慧锷的日本高僧来到中国,在山西五台山见到有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佛像栩栩如生,十分喜爱,方丈就将佛像送给了慧锷。

慧锷打算将观音像带回日本去建寺供养,回去的路上,船到普陀山,突然刮起了大风,慧锷只好抛锚落帆,等大风平息后再走。第二天,风息了,浪平了,慧锷扬帆起航,可是船刚驶出不远,洋面上突然升起浓雾挡住了去路。船在海上绕来绕去,最后还是回到了普陀山。

到了第三天,海面上又是风又是浪,船根本无法行驶,慧锷想,一次又一次开船,都有风浪和大雾阻挡,难道是观音大士不愿去日本么?他跪在观音像面前祷告说:观音大士是不是不肯去日本?如果您真的不肯去,我就在这里建寺院把您供起来吧!

话音未落,云就散了,天也晴了,慧锷看海边沙滩上金光闪闪,海潮时退时涨;郁郁葱葱的山峰周围,是一片茫茫无际的海洋。晨观日出,夜听潮声,真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周围的渔民听说慧锷和尚要建佛院,都来相助,没多久,就造起了一座小佛院。

“第一人间清净地”——普陀山(上)

普济寺

从此,这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像就留在普陀山了,而这座普陀山最早建成的小佛院也被当地信徒称为“不肯去观音院”。

普陀山的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普陀山南、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289平方米。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殿、堂、楼、轩共计357间。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称“活大殿”,供奉着高8.8米的毗卢观音。普济禅寺与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禅寺。

普济禅寺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后宋神宗于1080年将其改名为“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间,御赐“圆通宝殿”匾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后来明初朱元璋实行海禁毁寺,直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朝廷拨款重建,并赐额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使普济寺成为当时江南规模最大的寺院。

清康熙年间,遭荷兰殖民侵略者践踏,寺院被劫掠一空。

1689年海疆平息后,康熙下旨重新修缮、扩大规模,至雍正九年(1731年)时基本完成,现在的大部分建筑都是这期间完成的。抗日战争后,寺院萧条败落。

1979年开始全面修复原貌,重筑了毗卢观音等佛像和楼阁,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