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汉武大帝中苏小明扮演的馆陶长公主

汉朝馆陶长公主刘(女*票)出生在公元前189年,第二年汉惠帝刘盈去世,吕后立少帝临朝称制。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朝臣平诸吕之乱,迎立刘女*票之父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数月后,她弟弟刘启被封为太子,母亲窦氏被封为皇后,她就成了长公主(西汉制度乍建立,与后代不同,西汉时长公主多为皇嫡长女,东汉后长公主主要指皇帝的姊妹),她的封地在河北邯郸馆陶县,故称馆陶长公主(历史上还有汉宣帝之女刘施,汉光武帝之女刘红夫,唐高祖李渊之十七女李氏被封为馆陶公主,与馆陶长公主不同),后来汉武帝登基后,她又升为馆陶大长公主了(皇帝的姑母)。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戚薇扮演的馆陶长公主

馆陶长公主出生在她父亲的封地,当时代地在河北周边,远离都城长安,当时诸吕作乱,她父亲虽然在自己的封地,也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放肆的行为。馆陶长公主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到九岁,比自幼在皇宫长大的公主要懂事、有心机的很多。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汉文帝对自己的女儿似乎有些狠了

汉文帝是一位明君,子嗣不多,嫡子女只有二子一女,嫡长子刘启封太子后,嫡次子梁孝王刘武就要到封地生活,留在京城的就是刘启和馆陶长公主兄妹二人。汉文帝时,一方面馆陶长公主年纪尚小,还作不出格,她父亲简政爱民,也不容她做出格的事情。

文帝在位23年,馆陶长公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在十一二岁时就下嫁了刚刚袭堂邑侯的陈午。堂邑后在汉代功臣表列86位,起初封地只有600户,后来增加到1800户。比起万户侯来一国的嫡长公主下嫁如此的小侯,说起来是有些委屈的。婚后因为有列侯强制就国令,陈午带着馆陶长公主到了临淮堂邑封地生活,所以馆陶长公主又被称为堂邑长公主。之所以馆陶长公主会如此,可能因为他的母亲窦皇后,因病失明,渐渐失宠于汉文帝有关。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归亚蕾扮演的窦太后

馆陶长公主先是诸王之女,时诸吕作乱,诛杀汉室苗裔,其父惴惴小心,唯恐招致杀身之祸,就是大臣诛诸吕,陈平、周勃派人迎立文帝时,文帝还不敢答应,跟薄太后商量了半天也不敢回应,最后用龟甲占得吉兆才略微放心,还是派了太后的弟弟薄昭私下里去打听周勃,才敢答应,可见当时文帝的小心。长公主虽然小,也必然能够感知父母的不安。

等到父亲登基成为文帝,她得了馆陶的封地,又是一时富贵,转眼间母亲失宠,就是皇后之女也照样草草下嫁末等列侯,跟随丈夫到封地,继续过紧巴巴的日子。虽然年纪小,但是馆陶长公主定然已经深深体会到了,富贵变幻如浮云,心理肯定有了很大变化。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馆陶公主少年离家,再次回到长安已经是中年妇人了

馆陶长公主32岁之前,就这样平平淡淡过去了。等她父亲去世之后,他的亲弟弟成为汉景帝,她的母亲成了窦太后,她弟弟废除了列侯就国令后,馆陶长公主才能回到长安。再次回到长安后的馆陶长公主还是怀有深深的不安,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不确定性的事太多了,即便这次能回来,还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又被逐出长安。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

她自己有一女二子,她的长子自然是等父亲去世,继承父亲的封地,她还为自己的次子陈蟜争取到了隆虑侯封号(貌似因为陈蟜取了汉景帝的三女儿隆虑公主,隆虑公主的母亲就是王娡王皇后,汉武帝刘彻的母亲,才得到这个称号的),封地四千一百二十六户。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栗姬

即便如此,她还是不放心,因为当时的太子时栗姬所生的皇长子刘荣。她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会更保险一些。于是想去游说栗姬。彼时馆陶长公主虽然是景帝的姐姐,但是景帝10多岁的时候,二人就分别了,下嫁末等列侯,一去二十多年,刚刚回到京城,景帝未必跟她有多深的感情,就是瞎眼的窦太后跟自己的女儿亲一些,长公主也没什么钱、没什么人。还靠给自己的弟弟进献美人来讨好自己的弟弟,另一方面栗姬也怨恨长公主进献的美人跟自己争宠,自然是瞧不上这位大姑子的,对于两家的亲家关系也不看好,就拒绝了。长公主退而求其次,跟自己的亲家王娡王夫人再结一次亲,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年仅四岁的刘彻。那个时候刘彻是皇十子,上面有栗姬生的三个皇子,程姬生的三个皇子,唐姬生的皇六子,贾夫人生的两个皇子,长公主当时是不被人看好的,程姬、唐姬、贾夫人都未与其结亲。后长公主经常在景帝面前进谗言,并且夸奖自己的女婿,景帝竟然废了太子,立了刘彻做太子。后来长公主抱怨刘彻不喜欢陈阿娇,说:帝非我而不得立,还真不是托大。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跟王夫人的亲家关系是一次成功的运作

就这样,馆陶长公主通过一系列运作,成功的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十子刘彻,并且让自己的女婿当上了太子。汉景帝在位16年,去世时48岁,馆陶长公主49岁,按照古人的寿命,已经是个老太太了。在汉景帝时馆陶公主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终究是出嫁外人,自己的丈夫的封号也没有什么晋升,只是为自己的孩子铺好了道路。

汉武帝刘彻登上皇位之后,馆陶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就成了皇后,并且由于馆陶公主辅佐武帝有功,又是皇帝的丈母娘,又是皇帝的亲姑姑,受到武帝的格外的重视。晋为馆陶大长公主,跟从太皇太后窦漪房的姓氏,尊称窦太主。走上人生巅峰。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陈阿娇剧照

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即便如此馆陶大长公主的生活依然不是很如意。可能由于陈皇后和汉武帝时姑表亲的缘故,两人结婚后,陈皇后一直未能生育,大长公主为女儿的不孕不育到处求医问药,光医药费就花了九千万钱,也没有能够怀上孩子,再加上陈皇后性格骄横,很快武帝就厌弃她了,喜欢上了卫子夫。后来陈皇后卷进了巫蛊案,在元光五年退罢长门宫。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卫子夫剧照

陈皇后被废的第二年,也就是元光六年,窦太主的丈夫陈午去世,这年窦太主整整60岁,自己人生的巅峰就是女婿当上皇帝,女儿成为皇后那几年吧,女儿被废对于她的打击肯定是很大的。她的两个儿子不成器,从后来馆陶大长公主去世后,在孝期内,争财产,犯女*干罪,兄弟二人都自杀了。六十岁的窦太主对于人生又有什么期待呢?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董偃剧照

董偃的母亲原是卖珠的商人,经常出入豪门内院,向富太太小姐售卖珠宝。董偃的母亲的主要顾客是女性,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她很明白自己英俊帅气的儿子很容易吸引女性,给自己带来可观的利益,虽然当时董偃十三岁,但是人长得成熟,对人又恭敬温柔,经常跟随母亲一起,也算是母亲的助手。

就这样一个帅气的小哥出入内宅,很容易被内宅的女生八卦,这种事情很快传到了窦太主的耳中。窦太主就召见了董偃,想看看大家传说的帅哥到底长什么样子。一见之下,五十多岁的窦太主就觉得蛮喜欢这个孩子的。只是年纪才十三尚未成年,而且从小生长于商贩之家,礼仪谈吐也不免鄙陋,但是孩子早晚会长大,五年之后他就会成年,礼仪谈吐也可以延师教习,就对董偃的母亲说:这个孩子不错,我替你养着吧。最初窦太主也许没有做那么久远的打算,说是一定要养个小孩子做自己的情人。况且那时候自己的丈夫还活着,对于这个小男孩只是有好感,想让他做自己的侍童罢了。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董偃剧照

待到自己的女儿退居长门宫,继而丈夫又去世,窦太主一时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期望,精神空虚。已经成年的董偃服侍窦太主的生活,渐渐的才和窦太主产生感情。董偃刚刚成年的时候,只是为窦太主驾车,两个人的关系是慢慢拉近的。并非一开始就是肌肤滥银的关系。但是最后他们的关系确实到了很亲密的程度。

《汉书》说董偃为人温柔爱人,当然也有窦太主的支持,跟长安城中的高官显贵多有来往,人称董君。虽然有吃软饭之嫌,董偃倒也不算不懂事,不会做人。正是因为董偃的性格让人放心,窦太主还教他散财以拓展人脉,对府中的财务主管说:小董每天花的钱不必拘束,若是一日花的金子没超过一百斤,钱没超过一百万,布匹没满一千匹,就不必向我汇报。真是土豪金主啊。就是现在物质财富这么丰富,也没有几个金主敢说这样的话的。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汉武帝剧照

很快董君和窦太主的不平常的关系就,人尽皆知了。但是汉朝的法律还是很严格的,董偃私下跟一国的大长公主有这种婚姻外的关系,是违反了汉朝的法律的,没有人追究倒也罢了,一旦有人较真,告发他们,终是个隐患。董偃心里面还是有些担心的。

董偃有个好朋友叫袁叔,是袁盎的侄子,他对董偃说:你跟窦太主有这样的关系,一旦为皇帝追究,怕是不能自保。董偃叹了口气说:就是就是,我也担心了很久了,但是现在能有什么好办法呢?袁叔说:当今皇帝去祭祀文帝庙,但是文帝庙没有行宫,环境也不适合建行宫,皇上为此很苦恼,你为什么不告诉窦太主,让她献出长门园,这样就合了皇帝的心思,要是皇上再知道是你的主意,就会觉得你忠诚,就不怕被人打小报告了。董偃一想,这果然是个好主意,就回去跟窦太主商议了。窦太主马上同意了。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长门宫

园子是要献,但是怎么献才能比较策略呢?首先,窦太主对外宣称自己生病了,不能上朝。汉武帝一看自己姑姑生病了,自己就这一个亲姑姑,理应探望。于是就起驾到了窦太主府上看望窦太主,并说她有什么要求,尽管提。窦太主趁机说明情况,并把长门园先给皇帝,皇帝果然很高兴,之后就回宫了。

过了些日子,窦太主的身体好了,进宫拜见皇上,皇上赐钱千万。

其实献长门园的事情的真相很快就被武帝知道了。但是武帝得了长门园,也不好处罚窦太主(另外其实汉武帝对这种事也见怪不怪,他妈妈在生他之前也嫁过人,还跟金王孙生过一个女儿叫金俗,他也认了),但是话还是要说明白。于是过了几天,汉武帝又去窦太主家了,一进门还没坐稳就对窦太主说:叫你家当家的(主人翁)出来见见呗。窦太主一听就知道东窗事发了,立刻从座位上起来,脱去发簪和耳环,光脚跪在地上磕头谢罪。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绿帽子的祖师爷

汉武帝原本也不怪罪她,就是做做样子罢了,就互相给台阶,免去她的罪。窦太主谢恩后,穿戴好,从东厢房带了董君出来,董君此时用绿头巾包头,因此中国文化中就留了个绿头巾的典故。汉武帝赐他衣冠,窦太主趁皇帝高兴,又进献了金钱财帛,为董偃讨了将军列侯的封号,从此董偃又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经常跟着皇帝出游。

再后来,东方朔劝汉武帝远离董偃这样吃软饭的,并列举了种种理由,汉武帝就开始渐渐冷落董偃了,董偃失宠后,郁郁寡欢,三十岁上就去世了。窦太主非常伤心,没几年后窦太主也去世了,临去世之前,窦太主表示不愿意跟自己丈夫合葬,而是跟自己的情妇董偃合葬,得到皇帝的允许,合葬在霸陵。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馆陶大长公主和董偃合葬墓

窦太主的晚年生活,按照儒家的说法可能有些令人不齿,但是西汉时,儒家思想还没有那么严苛,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生活,董偃虽然吃软饭,但是未必对窦太主是没有感情的,单单从人性解放 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行为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值得称赞的。以前看过《大明宫词》,晚年的武则天失权后后,跟太平公主说:我想,薛怀义对我是有过情的。窦太主虽然已经六十岁了,难道她就不需要感情了吗?

馆陶大长公主:幼年下嫁列侯 中年回到长安 晚年迷恋少年

归亚蕾的武则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