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兩三歲自我意識形成關鍵期,父母足夠尊重,寶寶才不會自卑

大概從兩歲左右開始,寶寶說話就離不開“我”字了。“我要出去玩!”“給我!”“這個我的!”“我也去!”“不是你的,是我的!”“我就不給你!”“我媽媽!”當寶寶這麼說話的時候,你是不是覺得他已經長大了呢?是的,寶寶的自我意識獲得了大發展,這是他們的心理第一次走向獨立。


兩三歲自我意識形成關鍵期,父母足夠尊重,寶寶才不會自卑

這是我自己


一位心理學家在做動物實驗時遇到了一件趣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實驗人員給一隻小猴子一些木塊,教它用木塊換糖吃。換到後來,木塊用完了,小猴子還想吃糖,急得抓耳撓腮。突然,小猴子向實驗人員翹起了自己的尾巴,意思是這個可以換糖吃嗎?小猴子把尾巴當做交換物了,這一舉動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我們人類絕不會用身體的一部分去交換食物,但動物卻做得出來。為什麼呢?因為人與動物不同,人有自我意識,而動物沒有。有了自我意識才能夠察覺自己的身心活動,才懂得保護自己的身心。即使很小的寶寶只要他們有了自我意識,一定不會用身體的某個部位去換食物。即使他們很想吃,想到哇哇大哭,也不會用身體的某個部位去交換。


兩三歲自我意識形成關鍵期,父母足夠尊重,寶寶才不會自卑


寶寶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初只是意識到身體的各個部分,比如,嘴巴、手、腳、五官等,慢慢地能感受自己的動作行為、學會使用自己的名字。兩歲左右,寶寶漸漸能夠懂得“我、你、他”等人稱代詞和物主代詞“我的”, 並在說話的時候不斷地運用。這時,真正的自我意識就形成了。寶寶有了自我的觀念,懂得自己獨立於這個世界,這是寶寶心理發展的第一次飛躍!

在寶寶自我意識形成之前,他們在父母的安排下生活,很多父母似乎習慣了寶寶受自己的“擺佈”:讓寶寶幹什麼寶寶就幹什麼,給寶寶吃什麼寶寶就吃什麼,帶寶寶去哪裡寶寶就跟著去哪裡。有一天,面對父母的安排,寶寶突然說“不”了,父母很不適應,在不瞭解寶寶心理變化的情況下,會覺得寶寶在反叛、對抗。其實,這種抗拒是兒童心理成長的表現。

成長是一個身心智協同發展、互相促進的過程。兩三歲的寶寶,較之從前,行動能力、行為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都獲得了很大的發展,這使得他們具備了更多、更強的表達自我、探索世界的能力。當他們按著自己的意識行動時,希望順利進行,不願意自己獨立的行為受到限制和干涉,否則,他就會尋求自我保護,最為常見的保護形式是用哭鬧來反抗。


兩三歲自我意識形成關鍵期,父母足夠尊重,寶寶才不會自卑

我獨立了


此時寶寶處於建立自我意識的敏感期,權利意識很強。只要父母違背了寶寶的意願,寶寶就覺得父母不夠尊重他們的獨立,侵犯了他們的權利,就會強烈反對。“這是我的小猴,不是你的!”“我就這樣!”“你去吧!”這樣的能夠表達自己願望和要求,區分自己和他人的語言就脫口而出了。

這個時期的寶寶覺得“我是有能力的”、“我能自己做事”、“我忙著呢”!面對這樣的小大人,父母怎麼做呢?必須做到很好地去引導、支持和配合。

1.打斷寶寶時,先徵詢寶寶的意見

這個時期的寶寶對自我比較看重,對別人的要求有一種天然的防備,這也是對“獨立感”的一種保護。但是,有的時候,父母的要求非常正當,違背了寶寶當下的利益,也不利於為寶寶建立規矩。怎麼辦呢?以徵詢寶寶意見的方式,更能贏得寶寶的同意。

2.讓寶寶體驗被尊重的“獨立”

為了讓寶寶有個積極的自我認識,我們要學會保護寶寶的自尊心,增強自信心。

兩三歲的寶寶正處於智力發展的關鍵期,他們的運動能力增強,對世界探索的水平提高了,破壞力也增強了。為了保護寶寶的自尊,父母不能限制寶寶的行為,對於帶有破壞性的活動,提前預防,一旦有了損害,不能嚴厲地斥責寶寶,而是讓寶寶看到後果。

父母跟寶寶溝通的時候,如果話語裡體現了對寶寶的重視,寶寶對獨立感的需要就獲得了滿足。被尊重的感覺契合了寶寶當下的心靈需要,寶寶感到舒服,對自己更有信心。

3.讓寶寶看到自己的能力

寶寶不但想知道自己的能力又多大,更渴望自己的能力被父母肯定,這會帶給他們已經長大了的感覺,使得他們更有自信去實現獨立的願望。那麼,父母不要閒寶寶搗亂,寶寶伸手過來,要和父母一起做的時候,就給寶寶個機會。


兩三歲自我意識形成關鍵期,父母足夠尊重,寶寶才不會自卑

實用育兒心理


兩三歲自我意識形成關鍵期,父母足夠尊重,寶寶才不會自卑

小學學習啟蒙


兩三歲自我意識形成關鍵期,父母足夠尊重,寶寶才不會自卑

兒童心理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