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散戶難以長拿股票的本質邏輯

大部分散戶玩股票做短線的比較多,按理說,只要一家公司在合理的市盈內穩定的增長利潤,應該不存在太大的投資風險,股價在合理的市盈內每年攀出新高也是大概率下的結果,為什麼散戶還是不願意或者不敢長拿。 每一個散戶在投資歷程中都會經歷過各種各種的投資理論,過程中也都嘗試過,但

很多散戶最終還是屈居於短線,而之所以能長期持有的個股也是因為套牢很深而不得不持有,而不是主動性的在盈利中放大利潤。

首先對於散戶自身來說,熬不住股票的波動以及時間的煎熬。似乎快速獲利了結依然成為了一種習慣,但是若要深挖,散戶真的沒有長拿過嗎,若真是嚐到過長拿的甜頭,散戶為何還會屈居於短線的追漲殺跌,甚至是追漲殺跌一輩子,最後在絕望中放手。

其次,A股市場上垃圾股太多,散戶容易選錯股。很多散戶不是沒有長拿過,而是長拿之後的結果是虧的越來越慘,這就是選錯股的結果,但是大部分散戶長拿都是虧損的原因終歸還是歸結於市場中大部分垃圾泡沫股的存在,導致散戶隨手一抓都是被高估的垃圾泡沫股,市盈好幾百好幾千好幾萬的公司,市場中這樣的高泡沫的公司可謂是多如牛毛遍地都是。 隨手一買隨手一抓都是類似的垃圾泡沫股,這就導致很多散戶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被主力莊家忽悠進去,長期下來個股必然會進入一個迴歸正常合理市盈的慢慢長路,也就是下跌的長路,被一兩個這樣的垃圾股票坑上一兩回,散戶基本上就對長期持有變得更加的痛恨或者說是反感,其實,長期持有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你選擇公司的標的出現了問題,還有一個我們必須要重視或者不得忽視的問題就是,A股市場的泡沫簡直大的可憐,幾乎成了莊家主力獲利套錢的一個黑平臺。

這麼說一點不為過,也只有在16年開始劉氏魚嚴厲監督之下有所好轉,但監管一旦鬆懈,市場存量資金會立馬去泡沫股中去博弈,散戶的資金必然也會蜂擁進入熱門題材股,像這樣的題材炒作熄火幾波後,散戶的韭菜割上幾波後,主力在行情好的情況下碩果累累,而曾經嚐到過甜頭的散戶最終也被套的結結實實。

其實這根A股普遍的高估有直接的關係,按照常理來說,公司的股價應該跟業績直接掛鉤,但是這是在成熟資本主義市場,在不成熟的市場中,你會發現各種奇葩的事每天都在很無恥的上演,各國市場中數A股最為奇葩。

奇葩一,就是你會發現隨便一箇中小創市盈泡沫都高的嚇人,好幾百好幾千,股價在資金的炒作下扶搖上天,最終小散受不了誘惑追高摔死,難道小散就不知道看業績做股票,小散知道,但是小散未必能拿得住,再者很多業績好的市盈要麼高的上天,要麼低的嚇人。

奇葩二,就是流通性和炒作的誇張程度,你會發現為什麼很多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以及港股上市公司都紛紛私有化回A股上市,到底是為什麼,說到底終究還是錢,拿360來說,在美股無非600多億市值,但跑到A股能給你炒到4000多億市值,萬達老總之前就抱怨過港股估值太低這才回歸A股,什麼都不做,只需要迴歸A股就可以讓市值身價增加一倍以上,那公司何樂而不為,那麼這種現象在其他國家存在嗎,尤其在美國,這種現象基本很少見,同樣的公司到了A股就變成了香餑餑,那麼最終誰接盤,肯定是散戶,因為主力拉高出貨,接盤的必然是不明就裡的吃瓜群眾,這也是A股普遍的高估,普遍的高泡沫,也是為什麼A股長期以來熊長牛短的原因。

再者,中國A股牛短熊長,牛市之後必是慢慢下跌路。為什麼,因為牛太累了,中小創平均市盈都五六十,這麼高的泡沫要怎樣的業績才能支撐住,終歸原因,第一市場發行價本身就太高,就像中石油一開始上市就60倍的市盈,這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而無知的散戶又太多,也就說說泡沫從一開始就存在,第二,市場的監管太鬆懈,市場不夠成熟太幼稚,導致各種莊家主力操縱個股,尤其中小創天然盤子小的優勢被主力用來炒作獲利,狠多個股炒作的都已經遠遠脫離了其基本面,當潮水散去,主力出貨,人走茶涼,個股必然面臨著慢慢的價值恢復的道路,高估的股票必然下跌,因為再也沒有了支撐,不管業績支撐還是題材支撐,除非個股再次被主力盯上,再次炒作一波,但這是很難去猜測的事,一旦去猜測,那麼炒股便變成了投機和賭博,沒有了確定性,結果可想而知,這也是很多散戶為什麼一開始搞績優股熬不住去跟莊,跟莊又被莊害最終虧的一塌糊塗的原因。

人在市場中很難經受的住誘惑,每天小盤股被主力來回的炒作,散戶很難不被其誘惑和影響,久而久之,便穿插於高市盈的泡沫股,一旦踏上的個股主力跑路你的個股便會一瀉千里尤其在熊市中更是虧的更慘跌的更狠,終究一輩子很難回本,其實我們不用在乎市場有多少莊家操縱多少股票,跟我們沒有關係,我們只需要記住一點,不買貴的東西,能炒作上去的價格自然也能跌下來,這樣的價格普遍都是有泡沫的,短期來看,很吸引人或者短期也能獲利不菲但最終你絕對是最大的敗家,因為你的支點是莊家,而莊家是你看不到的,你只能去猜測,你的支點建立在別人的情緒上,這就註定了,你遲早會因為一次押錯寶而虧掉你之前所有的盈利

很多藍籌和績優幾乎市盈都不會太高,除非業績增長亮眼的成長股除外,這根什麼有關係,跟流通性有關,股票跟商品一樣,也是由供需決定的,說到底是資金驅動的,你業績再好,資金不拉,照樣起不來,業績再爛,資金介入,股價照樣漲,那為什麼很多大盤藍籌市盈基本都在20以下,甚至銀行也只在10倍以下,這也流通性有關,主力資金幾百個億若是炒作幾十個億的盤子能獲利幾十個點,有了這麼高的利潤預期主力才會炒作,但是這幾百億若是放到銀行裡面只會波動幾個點,投進去如同石沉大海波動不了幾個點,這麼差的預期對於主力來說,就不會拿出資金短期內去大幅介入,除非有題材有行情時機構聯手拉抬,但一般也是不太可能的事,行情若是好主力早就去炒作中小創,那麼什麼時候才會使得主力資金介入績優大盤藍籌呢?

兩種情況,第一種,在大盤藍籌明顯低估的時候,第二,就是監管力度加強的時候。主力無奈,資金也不能閒置,去拉動績優成長則顯得更為合理,所以我們在買入一隻個股時,必須要考慮的就是個股的流通性,沒有流通性意味著個股沒有資金關注,業績除非特別突出,否則在熊市中難免陷入長期低迷的狀態,你會發現很多行業的龍頭股性都普遍活躍,那是因為行業的龍頭作為這個的方向標,被關注的資金和投資者機構很多,他們不缺乏流通性,業績一出來甚至會馬上兌現股價,而缺乏流通性的個股要兌現怕是得等上一段時間。

這就是16年3月之後我們整個熊市的部分大藍籌的牛市行情原因。

我為什麼說A股市場中百分之80的公司都是垃圾公司,都已成為了莊家圈錢的平臺,整個創業板的盈利不及一個騰訊,而創業板的市值則比騰訊高出不少,對於散戶來說要做的就是去尋找那些明顯低估的成長股,買入後不要動,你要做的就是在合理的市盈買入然後等待市場吹泡泡,像每年業績增長百分之10以上的公司,市盈在20以下的有很多,尋找未來幾年業績爆發概率大的公司,即便業績不爆發,也會保證我們的成本,只是有一點,時間上要熬得住,波動上要熬得住。

最後,再來說一個很矛盾的點,什麼叫合適的市盈。一家公司多少市盈合適,到底多少的市盈才是一家公司合適的市盈,這取決於我們對持有公司的耐心和信心,就拿一個存在幾千年的品牌來看,我們很確定這樣的公司幾百年以後仍然存在,假設它的市盈為60,就像片仔癀,假設利潤以後不變的情況下,60年後,你投入的錢回本,這家公司也是你的了,那麼60年後,你基本上就守著一個聚寶盆,那麼,你很難去等60年,但是我們假設的僅僅是利潤不變的情況下,若是利潤每年增長的情況下,可能30年就回本

也就是說表面的60倍市盈都是虛的,其實30年你不僅回本而且守著這樣一個聚寶盆每年賺的錢都統統進入你的口袋都是你的純獲利,你願意等待30年甚至是50年去擁有這樣一個給你帶來穩定現金流的企業,那麼現在的60的市盈對於你來說就是合理的,如果你說我連一年都持有不了,那這個市盈對於你來說就很難把握了,因為短期很容易有很大的波動,一旦市場的流通性下降,市盈下降到40都是有可能的,尤其在熊市中,若是連一年的耐心都沒有,那麼就免不了底部殺跌割肉。但是若從長線的角度考慮,股價的下跌對於長期投資者只能是一個利好,因為他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去獲得一家公司的籌碼

再來說一說泡沫,但凡投資市場都有泡沫,樓市有泡沫,股市有泡沫,洗個澡也會有泡沫,何為低估,何為高估,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要5倍以上都是泡沫,為什麼呢,因為對於一家每年利潤很穩定的公司來說,我們都是很樂意用5年的時間換回以後每年淨賺的現金流,10年也是少部分人能考慮的一個時間界限,所以10倍以上,20倍30倍100倍1000倍那自然是更大的泡沫,從實質上來說,市場給你10倍的泡沫你也不能嫌低,10倍就不是泡沫了,給你20倍也是泡沫,他們都是泡沫,都是泡泡,只是泡沫泡泡多少的問題,所以對於一家穩定盈利的公司來說,10倍你願意買,那麼10倍對於你來說就不是泡沫,如果你等不了10年,卻買入20倍的泡沫,那麼風險就出現了,泡沫會從20跌到10,泡沫也會從100跌到10,這個泡沫是市場定的,但是有一點,不要把莊家當做市場,有些股票的市盈不是市場定的,而是莊家定的,莊家不計成本的把泡泡從100吹到200,對於我們來說只有觀賞的份

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泡泡什麼時候破掉,我們更不會去賭,因為一旦破掉將會是一輩子都難以解的套,但是我們明白的是對於20倍左右的泡沫來說,即便市場低估,低估到10倍,我們通過加倉,依然有很大機會迴歸20倍的泡泡,因為20倍的泡泡太常見了,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大概率,但是從200跌到50,我們很難說,泡泡會不會落到10,所以接受了多大的泡泡,就接受了多大的風險,我們要預期假設最壞的情況來臨,我們是否能應對的了,像10年前銀行的市盈只有可憐的5倍,想想是個什麼概念,理想狀態下,你拿出500億能買下半個銀行,而且5年回本後這半個銀行的資產就是你的,你就能享受穩定的到你口袋的利潤,市場有沒有給你這樣的機會,給了,但是市場不會一直停留在這個5倍的位置,而現在呢,銀行體量大了,幾萬億市值,即便是買銀行股也要奔著10年以後去,否則短期的波動能把你熬死

所以,我們看到的所謂的市盈表面上是市場給予的市場的預期,說好聽點是這樣的,實質本身就是主力不計成本的拉抬股價,而我們若還是這樣去分析必然也是錯誤的,因為主力是獲利為目的,主力終歸要出貨,出貨完畢股價終究要下跌,而那些所謂市場給其的泡沫也是隨時都在變,你說它100也合理,50也合理,事實上都是不合理的,普通散戶的格局真的配不上20倍以上的市盈,否則不是被熬出去便是被洗出去,真正的合理就是穩定的利潤流的前提下找尋最大程度的市盈低的個股,確定性永遠是確定性,確定性就是安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