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北洋水師戰敗前魚雷艇集體出逃,就這樣還想贏?

19世紀中後期,魚雷及魚雷艇在西方海戰中亮相,對追求裝甲厚度和火炮口徑的傳統海戰戰法帶來了革命性的衝擊。 此時正值中國洋務運動高潮之時。清朝洋務派覺得魚雷艇造價低但威力巨大,從1880年起,中國的魚雷事業就開始起步,幾乎與西方列強同步。至1894年,大清海軍共從國外採購了魚雷艇35艘,裝備較為先進,數量多,但分屬北洋、南洋、廣東等水師,條塊分割,難於發揮整體威力。特別是1888年之後未添1艘,艇齡老、航速慢,沒有實現魚雷艇國產化。

北洋水師戰敗前魚雷艇集體出逃,就這樣還想贏?

與此同時,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也大量購置和建造魚雷艇。到1894年,共裝備了24艘魚雷艇,其中10艘為國產。儘管日本海軍魚雷艇數量較少,但艇齡較短,有19艘艇齡不滿6年;而且所有魚雷艇編入聯合艦隊,整體作戰能力大大強化。

北洋艦隊因承擔拱衛渤海灣、屏藩首都的重任,最受清廷重視,因而配備了13艘性能最佳的魚雷艇。但也只有日本聯合艦隊魚雷艇數量的一半略多。

北洋魚雷艇的軍官基本都接受過近代海軍教育。魚雷艇隊管帶兼“左一”管帶王平,是天津水師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員。“福龍”管帶蔡廷幹,是1873年第二批官派留美學生。“右一”管帶徐永春、“右二”管帶劉芳圃、“左二”管帶李仕元等,都曾留德學習魚雷。“左二”大副倪居卿、“左二”管輪李綽椿、“左三”管輪霍家楨等,都畢業於天津水師學堂。海軍衙門為培養魚雷人才,專門設置旅順魚雷營(1881年)、威海金線頂魚雷營(1883年)和旅順口魚雷學堂(1890年)。

北洋水師戰敗前魚雷艇集體出逃,就這樣還想贏?

1895年2月7日,威海劉公島海戰,海軍提督丁汝昌在趁勢突圍和坐等援軍之間猶豫不決之際,突然有水兵報告:北洋艦隊全部13艘魚雷艇以及兩艘炮艇,從劉公島西口魚貫而出。而丁汝昌並沒有給他們下達突圍的命令。 與此同時,站在“橋立”號戰艦甲板上的日本艦隊司令伊東祐亨,也通過望遠鏡看到了這突如其來的一幕。

然而,這些魚雷艇衝出港口後,並未向日艦衝去,而是沿著海岸加速向西行駛。這時,無論是丁汝昌,還是伊東,都看懂了:北洋艦隊魚雷艇隊正在全體臨陣脫逃!丁汝昌想派軍艦把他們截回來,可為時已晚;伊東則命令“吉野”等四艘航速最快的日本巡洋艦予以追擊。結果,除了“左一”航速較快,僥倖逃脫,其餘魚雷艇不是被擊沉,就是被俘,無一倖免。

這是一次由魚雷艇軍官們揹著丁汝昌精心策劃的出逃事件。成為北洋艦隊戰史上最大的汙點。

北洋魚雷艇隊集體出逃後,重挫劉公島守軍的士氣,洋員勾結部分官兵譁變鬧事,要求投降日軍。不願承擔漢奸罵名的丁汝昌,又苦等了四天,終究沒有盼來他渴望的援軍,在絕望中自殺。又過了七天,11艘殘餘艦艇插上了太陽旗,日軍開進劉公島,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北洋水師戰敗前魚雷艇集體出逃,就這樣還想贏?

在日本人那裡,丁汝昌是一位失敗的英雄,59歲的他拒絕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的勸降,吞鴉片自盡。在他死後,伊東佑亨下令日本海軍全體降半旗以示哀悼和尊敬,並在戰後派出一艘商船將丁汝昌的遺體運送到煙臺。

而在一些中國人的口中,丁汝昌卻是一位失敗的狗熊,有人說他能力有限,指揮無度,有人說他怯戰主降,也有人說他是畏罪自殺,以免牽連自己的家人。清朝在得知丁汝昌戰敗之後,光緒皇帝等人下令將丁汝昌的遺體穿上黑色的喪服入棺,封棺之後將整個棺材漆成黑色,外加三圈銅箍,這個棺材被抬到丁汝昌的原籍,以磚頭封住,禁止下葬。

或許丁汝昌至死都不知道,出逃事件中被日軍俘獲的“福龍”管帶蔡廷幹,將港內北洋艦隊的虛實和盤托出;“左一”管帶王平逃到煙臺後,向上司謊稱劉公島已失守,致使正在行進途中的清軍援軍掉頭撤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