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王澍和馬巖鬆,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這哪裡像庇護人群的房子,分明是一把把豎立的刀,寒氣逼人。


文 | 朱河


過去十年,大量的高樓在中國城市拔地而起,一群西方建築大師在神州大地叱吒風雲。如同鴉片戰爭轟開大清王朝的國門,那些建築大師們帶上野心,裹著慾望,蜂擁而入。我們集體懵逼的同時,集體傻逼。


毋庸置疑,面對中國城市的未來,絕大多數建築師都顯得乏力和無奈。


這種無奈,主導城市開發的決策層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然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中國本土建築師的思想和語言的極度匱乏。誠然,從20世紀早期到今天,中國建築師在引進西方建築學、解決中國城市發展問題,做了很多不可否定的工作。


但是,不得不承認,中國建築界在20世紀,並沒有提出具有世界影響的建築思想。氾濫成災的西方建築思潮趁虛而入,我們怨不得別人。沒有思想,就沒有行動指南。


但是,有兩個人與眾不同:王澍馬巖松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王澍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馬巖松


一個厚積薄發,一個年少成名;

一個以文人自居,一個是先鋒青年;

一個痴迷用老舊的材料造出差異的世界,一個擅長用華麗的手法造出驚世的讚美。

面對中國當代城市文明的瞬間坍塌,他們敢於發出質疑的聲音,用批判的眼光鄙視城市中拔地而起的水泥森林。他們警惕那些看似正統的西方建築理念,一致認為應該探索出一條屬於中國自己的道路。

王澍:“我有一直覺得困惑、不能夠解釋的問題,就是一些在中國城市裡司空見慣的場景:隨便把一些所謂的‘沒有價值的東西’拆毀,因為它的土地價值很高,所以要造起高樓大廈。這樣的場面其實非常慘烈,我甚至認為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事情之一,就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文化的國家親手毀掉自己的很多傳統建築。


更讓我鬱悶的是,我幾乎聽不到憤怒,也聽不到有什麼反響,只有極少數人對此感到痛惜,而他們的力量顯然不能阻止這些事情的發生。”


馬巖松:“中國以史無前例的發展速度快速膨脹,難以計量的大規模建造在各級城市中蔓延開來,但是這樣的城市化卻是在大面積複製‘居住機器’,同時把傳統的居住空間和居住模式覆蓋掉。這種照搬西方城市的發展模式,造成了整個中國城市與歷史的斷裂,我們找不到根了,我們的城市更丟失了人性,丟失了原有的哲學精神。


作為我們這一代建築師,在建設大潮中埋頭苦幹的同時也應該抬起頭看看前面的路,我們的未來在哪裡?”


中國從來就不是一個文化侏儒,我們的過去極其燦爛。我們既有氣勢恢弘的皇城故宮,也有意境悠遠的私家園林,更有生意盎然的農家小院。如今,皇城故宮成了故宮博物院,收費參觀。私家園林也成了旅遊景點,收費參觀。這一切,美其名曰:維護費。


而那些殘剩於世的中國傳統的鄉村聚落,絕大多數也被官方宣告無藥可治,坐等死神的拆遷。人們幾乎意識不到,當中國所有承載著傳統生活的舞臺都消逝已殆的時候,我們將十足地變成一個了無牽掛無所追求的現代人。


中國,正處在一個文化消沉的時代。


於是,他們開始行動,不論前途多艱。王澍在南方鄉野埋頭深耕,馬巖松在北方都市積極探索。


王澍以“重建一種當代中國的本土建築學”為出發點,認為“我們需要一種重新進入自然的哲學”。他堅信存在另一個平行的世界,認為它從來都沒有消失,只是暫時地隱匿。


他的業餘建築工作室更是堅持以恢復城市的生機結構為己任,使人的生活恢復到某種接近自然的狀態。

馬巖松則以錢學森的“山水城市”為概念原型,認為我們應該在高層建築中創造出人性的空間,在空間和自然中彌合社會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他的MAD事務所沒有迴避高密度與城市化等問題,而是試圖在中國現代城市中注入一種新的山水意境,消解工業革命以來城市作為人口繁殖和物質生產機器的功能化趨勢,找尋一種迴歸自然的山水精神。

毫無例外,他們都崇尚山水,崇尚自然


這條道路,似乎也成為當今中國建築界在面對城市發展問題達成的唯一的共識。他們的作品,確實透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一個如同長者般靜謐沉思,一個卻似壯年般活力四射。


但,他們都宣稱:我的建築代表著山水自然。

這,著實讓人不解。既然如此,不妨來看看他們的作品。


01


王澍「南宋御街微型博物館」: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整個南宋御街,做得最用心的就是這個小建築。既然這裡曾經是南宋御街,那我就想看一下到底有沒有。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於是,就在這裡挖出一個小段,蓋出一間400平米的小型博物館,作為一個歷史的剖面,呈現給大家。” ——王澍


馬巖松「衚衕泡泡」: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它能為四合院提供一些小尺度的加建空間,作為書房、臥室、衛生間等等。這是一種”微觀烏托邦“式的理想,我希望這些”泡泡“像新生的細胞一樣具有生命力,賦予老建築一種活力,並通過改變局部而達到社區整體的復甦。” ——馬巖松


02


王澍「寧波博物館」: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我們詢問過一些市民,他們來這裡尋找記憶。站在博物館頂層的山谷中,穿過那些開裂的體塊,人們看著遠處正在建造的城市CBD。那裡有100座以上的超高層建築正在建造,那裡也有他們失落的家園。” ——王澍


馬巖松「鄂爾多斯博物館」: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在隔壁荒漠,它就像一座墜毀的遠古飛船,或一枚頑石,安靜地躺在那裡。抽象的殼體隔絕了建築內外,起伏的硬地景觀在隱喻曾經的沙漠隔壁的同時,對現實周遭荒誕的新城規劃給予反駁。內部猶如峽谷洞穴的空間和穿越山崖的飛橋將過去和未來連接在一起。” ——馬巖松

03


王澍「錢江時代」: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以兩層高的‘盒子’為基本構造單位,期望在高層住宅中重塑傳統城市的氛圍和社會文化特性,我想在現代生活中試圖去恢復傳統的鄰里關係。所有同層的住戶,均可共享一個高層住宅中缺失的公共交往空間。我創造了一個生活的舞臺,故事,就此發生。” ——王澍


馬巖松「夢露大廈」: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向上的生長,造就了一種自然的輪廓。讓人更親近陽光和風,感受到生命的律動和城市的激情。它不是一個平庸的城市機器,而是一座在鋼筋混凝土叢林中自然呼吸的人造有機體。” ——馬巖松


04


王澍「象山美院」: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建築,似山非山。從各地運來大量被宣告死亡的老舊磚瓦,被重新用在這座建築裡。那些曾經被扔棄的廢料,經幾百名工匠之手,重新恢復了尊嚴,而那些在現代施工現場看似笨拙的傳統工匠,也同樣恢復了尊嚴。” ——王澍

馬巖松「假山」: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看到大海,就想到了山。這座‘假山’是一筆勾勒的,它既不是具象的山,也不是數學函數或參數化生成的機械的山。它建立起城市與海的對話。” ——馬巖松

05


王澍「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最具民族特色的千年古鎮,藉著互聯網走向了國際化和現代化。這座代表性的建築,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找到聯通世界的‘入口’。烏鎮地方小,居民的房子也不大,要讓大型會展中心與周圍的房子和諧相融,就要用特殊的手段,把厚重消解成輕盈。” ——王澍


馬巖松「哈爾濱文化中心」: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雪山延綿起伏,溼地、湖面、連橋和蜿蜒而上的“山路”將這個建築群與自然環境完美結合。全景式的舞臺背幕一旦拉開,室外的自然景觀瞬間融入舞臺之內。” ——馬巖松


直線與曲線,廢材與新材,粗糙與光滑,素雅與有機。面對反差如此之大的作品,他們竟不約而同地向外界宣稱:我的建築代表著山水自然,我的建築才是迴歸具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自然之道。


但是,在外界看來,這明明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建築語言。如果說在面對當今中國城市發展的道路上,建築學只有一條屬於中國自己的道路。那我們應該跟隨誰的步伐,與之前行?


眼前的一切,不禁讓人匪夷:


王澍和馬巖松,誰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


其實,在某種層面上,王澍和馬巖松的建築思想是對立的。王澍用回收的舊材料,馬巖松用亮麗的新材料;王澍以貌不驚人的”去建築化“手法,認為建築的外立面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從內外望的視野以及傳達出來的自然精神。馬巖松則以數字化的設計和想象力使建築形態變得有機,讓人過目不忘,既可以高調地矗立成為高聳的山體,也可以低調地俯貼成為起伏的大地。

王澍曾經說過:

“我熱愛城市中那些匿名建造的房屋,我厭惡那些有過強個人表現欲的設計。”


“你不親自去參與,不親自去做,怎麼能知道中國的傳統呢?如果你發現一個建築師滿嘴講傳統、講自然,但是自己根本不親手去做,那個傳統一定是假的,只是一個符號。”


不知道,當馬巖松看到王澍的這些觀點,他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態?試想一下,如果王澍和馬巖松來一場關於“山水自然”的對話,他們會如何看待彼此的山水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