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淮西兵变,一个小吏泄露消息令郦琼反叛,断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势

南宋初期备受北方金国的军事压力,但是有一个阶段对南宋来说是机遇期,也就是1130年至1137年,也是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七年这段时间,刘豫被金人扶持,建立了伪齐,实际上就是金国和南宋的战略缓冲区,南宋军力打正值巅峰的金军有些吃力,但是的伪齐还可以,而且经过多年的战争磨砺,南宋军队的战力也是出于上升阶段,是有可能实现收复中原计划的,而且在绍兴年间,无论是宋高宗还是大臣,都有北伐收复故土意愿的,只是在绍兴七年发生一次恶性兵变,令南宋有军事准备的北伐计划破产,险些危机到南宋国运,也就是淮西兵变。

淮西兵变,一个小吏泄露消息令郦琼反叛,断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势

绍兴七年,刘光世部将郦琼等人发动叛乱,率淮西4万宋军,裹挟10万百姓北上投降伪齐,造成南宋重要防区,江淮一带防守空虚,如果当时金人没有扶持伪齐,而是和南宋相邻,那么郦琼发动的兵变可以说势必会给金人一次机会,南宋本来已经成型的防御体系,瞬间出现一个大缺口,调集兵力补防还来不及,哪里还有精力去北伐,收复中原呢?而南宋因为淮西兵变错失的良机,让之前的大好局势都付之东流了。

南宋初期,整体防线可以分为三部分,川蜀,京湖,两淮,三大战区共同保护着南宋王朝,两淮一般指“淮东”“淮西”,分别指代苏皖两省江淮之间的地方,京湖以襄樊为核心,川蜀就不用多说了,堪称南宋立国根本,“宋室南渡,以四川为上游重镇”,“东南立国,倚蜀为重”。

而在淮西兵变之前,南宋整体防线已经成型,并且对伪齐逐渐拥有了军事主动权,同时在绍兴七年之前,局面也朝着有利于南宋的方向发展。当时金国内部争夺激烈,伪齐地位岌岌可危。

1135年,也就是金天会十三年,南宋绍兴五年,金太宗挂了,金国第三位皇帝金熙宗继位,金熙宗是在诸宗亲勋贵的支持下才登上皇位的,其中就包括完颜宗翰,他可是金国崛起的关键人物之一,也是他力主南下攻宋的,靖康之变他是主导者之一,只是金熙宗继位后没有念完颜宗翰的好,完颜宗翰成为了金熙宗继位初期,内部斗争中第一个失败者。

淮西兵变,一个小吏泄露消息令郦琼反叛,断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势

金熙宗继位之处就剥夺了完颜宗翰的兵权,之后更是对完颜宗翰的亲信下手,是狠狠的扇了完颜宗翰的脸。

《金史.熙宗本纪》六月庚戌,尚书左丞高庆裔、转连使刘思有罪伏诛。七月辛巳,太保、领三省事、晋国王宗翰薨。

随着高庆裔之死,完颜宗翰知道自己在金国朝堂已经完全没有了位置,没兵权没实力集团,连自己的亲信都保不住,可以说他应该是被高庆裔事件刺激到了,在高庆裔被杀后次月,完颜宗翰也挂了,要注意的是,完颜宗翰死的时候是1137,也就是绍兴七年,淮西兵变发生的那一年,也就是说在淮西兵变发生的前两年,金国内部忙于内部斗争,暂时是难以团结在一起南下对付南宋的。

淮西兵变,一个小吏泄露消息令郦琼反叛,断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势

而且伪齐皇帝刘豫还是完颜宗翰扶植的,金熙宗自然和不待见他,所以就有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在绍兴4年至6年间,南宋的军事调动让刘豫不安心,知道南宋有北上之举,所以打算趁南宋并未准备充足,提前南下伐宋,可是在刘豫向主子金国求援后,金熙宗完颜亶没搭理他。

《宋史.高宗本纪》刘豫闻亲征,告急于金主亶求援,亶不许,豫自起兵三十万,命子麟趣合肥,侄猊出涡口,引兵分道入寇。

金熙宗自然是不会让一个下人调动自己的啊,而且当时金熙宗正在对完颜宗翰开刀,也是不想完颜宗翰趁着战事再次崛起,重掌兵权,其实刘豫南征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当好金国的狗,咬南宋啊,这份奴才心还是有的,但是金熙宗没时间管南方的事情,显然在淮西兵变前两年间,金国和伪齐之前是有裂隙的,而这正是南宋的机会。

淮西兵变,一个小吏泄露消息令郦琼反叛,断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势

反观南宋一方,是脚踏实地做准备的。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五年)以赵鼎为左仆射,张浚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

《宋史.岳飞传》么投水,牛皋擒斩之。飞入贼垒,余酋惊曰:「何神也!」俱降。

绍兴五年,赵鼎为左相,主持内政,任张浚为右相兼都督诸路军马,专门措置军事事务。一开始两人在一起共同辅政,浚与鼎同志辅治,务在塞幸门,抑近习。南宋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张浚主张军务,开始着手备战,择机北伐,岳飞于绍兴六年平定了杨幺,南宋内部动乱被平定,也使得南宋有了北伐的底气,而且曾经忌惮金国军力的宋高宗也是摆出了北伐的气势。

《宋史.高宗本纪》九月丙寅朔,帝发临安......癸酉,帝次平江......七年春正月癸亥朔,帝在平江,下诏移跸建康。

宋高宗是下诏要亲征北伐的,他离开临安经平江到了建康,建康就已经临近两淮防线了,宋高宗是想要让自己成为激励宋军斗志的人,可以看出他当时北伐的决心,打金国可能有些心虚,但是打伪齐要是还没底气,那么南宋就消停躲着过日子得了。

淮西兵变,一个小吏泄露消息令郦琼反叛,断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势

还有一件事可以看出宋高宗的决心,也就在北伐这件事上,最和宋高宗心意的张浚和赵鼎之间逐渐不合,也不是说赵鼎不支持北伐,只是说两人在一些决策上容易意见相左,比如宋高宗在平江的时候,

张浚入见,请幸建康;赵鼎请还临安,显然张浚就是求推进北伐事宜,而赵鼎是相对求稳一些,本来宋高宗是打算让两人一切合作,共同支持自己的北伐计划,可是两人之间逐渐开始对峙,如果不控制的话,容易造成内部消耗,所以宋高宗选择了张浚,赵鼎罢相,张浚得以一人掌控全国资源,布置北伐事宜。

张浚年少时就立志要有所作为,而任何事情都比不上收复中原故土,中兴大宋更大的功劳了,所以说,张浚是很积极准备的,在淮西兵变的前一年,他就制定了北伐的基本兵力部署。

《宋史.张浚传》六年,会诸将议事江上,榜豫僭逆之罪。命韩世忠据承、楚以图淮阳;命刘光世屯合肥以招北军;命张俊练兵建康,进屯盱眙;命杨沂中领精兵为后翼以佐俊;命岳飞进屯襄阳以窥中原。浚渡江,遍抚淮上诸戍。

从布置的整体规划而言,川蜀作为保障南宋的关键战区,还是以防守为主,北伐还是以京湖两淮宋军为主,只不过在南宋尚未准备充足之时,刘豫忌惮南宋的军事行动,先行南下了,虽然最终南宋击败了刘豫,可是在还未来得及调整之时,淮西兵变又发生了,而说到淮西兵变的发生,和伪齐的南下行动还脱不开关系。

《宋史.赵鼎传》暨浚还,乞乘胜攻河南,且罢刘光世军政。

明明打了胜仗,击败了伪齐军队,为何张浚还有剥夺刘光世的军权呢?毕竟刘光世号称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啊,当时赵鼎也是因为此事和张浚争夺的不可开交,赵鼎就认为刘光世有功劳在身,不可以那么做,以免寒了武将的心嘛,可是张浚依然坚持这么做,而这也成为了淮西兵变的导火索。

淮西兵变,一个小吏泄露消息令郦琼反叛,断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势

张浚为何这么看不惯刘光世呢?简答来说就是刘光世的部队不听话,好惹事,不利于北伐大业。

《宋史.刘光世传》光世奏庐难守,密干赵鼎,欲还太平州。浚命吕祉驰往军中督师,光世已舍庐州退。

《宋史.刘光世传》张浚言其沈酣酒色,不恤国事......光世麾下多降盗,素无纪律。

在绍兴六年,也就是伪齐南下,号称拥兵30万大军的时候,刘光世是逃了的,可以说最终是被张浚逼回去的,不管怎么说,刘光世有畏战之嫌,加之刘光世好酒色,手下多投降的流寇,其中就包括淮西兵变主谋郦琼,《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三》郦琼者光世所招徕之盗也。所以说张浚借机整顿刘光世所部是没有问题的。

淮西兵变,一个小吏泄露消息令郦琼反叛,断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势

既然已经制定的北伐军事计划,是以京湖两淮宋军为主,刘光世所部必然是北伐的主力部队之一,相对来说,岳飞韩世忠所部不用张浚太担心,在北伐之时不会出大乱子,而刘光世所部就不一定了,毕竟刘光世自己带队逃跑过,战事临阵脱逃是容易拖累整条战线的,如果张浚不管,北伐之时刘光世所部难保不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坏了北伐大业,而且刘光世所部难免不会再北伐之时,祸害百姓,不利于南宋收复中原人心,无论是什么原因,张浚都需要整顿刘光世这支部队,最好的办法就是,夺取刘光世的兵权,将其所部分化,补充到其他部队中,可是在张浚事实整顿计划的时候,只完成了一半,也就是削夺刘光世的兵权,但是他没有稳住其部队的军心,郦琼趁机就带兵反了,张浚都没反应过来,以为本来受控制的局面就失控了。

《宋史.高宗本纪》(三月)以刘光世为少师、万寿观使,以其兵隶都督府,张浚因分为六军,命吕祉节制。

《宋史.张浚传》而枢密院以督府握兵为嫌,乞置武帅,乃以王德为都统制,即军中取郦琼副之。

本来张浚已经初步实现了整军的计划,同时他还巡视两淮,也起到了一定的安抚刘光世所部的作用,不过两宋都是很忌惮兵权归属问题,最终枢密院提出的方案是给这支军队安排一个统帅,当时韩世忠肯定不合适,王德杀过韩世忠的部将,两个人是有嫌隙的,岳飞可能是一个选择,《宋史.岳飞传》也记载了一段,宋高宗有意让岳飞统领这支部队的意思,诏谕德等曰:「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只是不知道真假,个人猜的可能不是真的,岳飞本来驻守京湖战区,若是让他在节制刘光世所部,不是宋高宗愿不愿意的问题,是南宋文臣集团愿不愿意的问题,阻碍系数太大,即便宋高宗真的答应过,也很难实施。

淮西兵变,一个小吏泄露消息令郦琼反叛,断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势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刘光世手下的心腹王德名义上统领这支部队,但其实管事的还是吕祉,毕竟吕祉是朝廷派来监管这支部队的,可是这也就产生隐患了,王德和郦琼也不好,吕祉也没有资历和威望调和两个之间的矛盾,在张浚尚未找到合理解决方案的时候,兵变就发生了。

起因就是郦琼为了自己的私立,本来他就是强盗流寇出身,当初刘光世在的时候能罩着他,现在刘光世撂挑子了,什么事都得郦琼自己操心了,尤其是在张浚意欲整军的时候,郦琼自然感到害怕,容易神经过敏。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三》祉举止骄傲,不谙军旅......祉为人刚愎自任,昧于应变......祉虑其部曲难制,故专任德以悦军情,琼不自安,会祉密奏朝廷,乞罢琼及靳赛军权,吏朱昭漏谋于琼,琼赛惧,翌日,杀祉举军奔伪齐。

吕祉作为张浚派去节制整顿刘光世所部的官员,他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张浚甚至是朝堂的意思,只是吕祉显然不懂军旅事宜,加上为人高傲,估计也是宋朝重文抑武的风气导致的,他看刘光世的那些部将,应该是带着有色眼镜的,比如武将生来有罪等等,而吕祉想要罢免郦琼的事情还被郦琼知道了,话说那个小吏是不是被郦琼收买了啊,这么重要的消息流露出去,郦琼果断带兵反叛逃到伪齐了。

淮西兵变,一个小吏泄露消息令郦琼反叛,断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势

其实就算吕祉不这么做,张浚也是容不下郦琼这样的人的,留着让的人在军中,必然会毁了北伐大计,只不过可以采取一个温和的方式,郦琼是在没有等到朝廷给自己开条件前就带兵反叛了,吕祉也是被郦琼所杀。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八》豫大喜,命重粉饰门墙,琼到京师,豫御文德殿引见,伪命琼靖难军节度使,知拱州......馀或诸州兵马钤辖或遥授准备差使缉捕盗贼令,琼等具王师必欲北征,备说江南诸军虚实,遣长甯再乞兵於金国。

历史普遍记载是郦琼带走了四万将士,但是要知道的是,王德可没跟着跑,而是带着8000人回建康了,所以说郦琼并未裹挟走刘光世之前的所有部队,郦琼投被刘豫,刘豫自然是喜出望外啊,毕竟之前打了败仗,正愁没发和金国交代呢,结果郦琼带着4万宋军投奔,这足够刘豫在金熙宗面前显摆了,郦琼虽然出到伪齐得到了重用,还带去了准确的军事情报,可是伪齐在当年就被金国灭了。《金史.熙宗本纪》废齐国,降封刘豫为蜀王,诏中外。置行台尚书省于汴。这是郦琼没想到的吧。

总的来看,淮西兵变前,南宋已经逐渐拥有了对伪齐的军事主动权,同时金国忙于内斗,暂时无暇顾及南方战事,南宋也是朝着北伐收复中原的方向备战,可是淮西兵变打断了南宋北伐的节奏,一个小吏泄露出消息改变了局势,而随着金国灭了伪齐,金国和南宋的战略缓冲区已经不存在,南宋防线开始直面金军的压力,加之江淮地区由于郦琼的反叛,防守空虚,南宋已经失去了北伐的有利条件,打个比方就是,淮西兵变狠狠在扇了南宋一个巴掌,把南宋收复中原的大梦击碎了。

参考资料《宋史.高宗本纪》《宋史.刘光世传》《宋史.张浚传》《宋史.岳飞传》《宋史.吕祉传》《宋史.赵鼎传》《金史.熙宗本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