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拖延症雖然不是病,卻對娃的成長很要命,6種方法幫娃解決拖延症


拖延症雖然不是病,卻對娃的成長很要命,6種方法幫娃解決拖延症

引子

培養孩子的學習力,必然繞不過“拖延症”這個問題,而這也是很多家長非常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家長的痛點。

那麼,什麼是拖延症?簡單來說,它是一種我們大腦發出的消極信號,就是我們的個人情緒和我們的目標是不一致的,它體現了情緒背後的限制性觀念。

換言之,只有當我們的情緒跟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去把某件事情做好,顯而易見,情緒對目標的完成有著不小的影響。

拖延症之所以引發家長們的擔憂,是因為拖延症是孩子在學習上的大敵,事實上,有相當比例的中小學生都有拖延症傾向。通常,我們把學生的拖延心理及拖延行為稱之為“學習拖延”,是指他們在有時間和有精力的情況下,沒有及時去處理學習任務,卻把學習任務不斷往後延遲的一種非理性的主動行為傾向。

拖延症雖然不是病,卻對娃的成長很要命,6種方法幫娃解決拖延症

這樣的案例在現實中非常多,這裡就不花費筆墨去例舉了,我們把關注點放在如何幫助孩子解決拖延症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自然要從瞭解拖延症的成因入手:孩子為什麼會患上拖延症?

02 為什麼孩子會患上拖延症

拖延症的起因有很多,每個孩子的拖延症成因都不盡相同,根據有關教育研究發現,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拖延症,大體可分為以下三種不同的類型:

1、生理上的原因所導致

諸多研究都表明,孩子拖延症的成因和生理原因有很大的關聯。

在大腦功能分區中,與計劃、控制、注意力和執行有關的腦區,是大腦前額葉皮層功能區。當這部分區域功能受損或不活躍的時候,大腦排除雜擾事物的能力就會降低,專注力也會嚴重受到影響,做事效率就會顯著降低。如果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專注力以及反應能力不如同齡人的話,一個最直接的後果便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彷彿要慢上半拍。

2、心理上的原因所導致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心理原因,比如畏難情緒、缺乏自信、壓力太大、貪圖安逸、過於追求完美等因素都會造成拖延症。拖延症在心理上的成因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 低期望,即缺乏自信;
  • 低價值感,即認為要做的事意義不大;
  • 高衝動,即追求即時的滿足和回報。
拖延症雖然不是病,卻對娃的成長很要命,6種方法幫娃解決拖延症

此外,有拖延症的孩子,其背後往往都有一個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慾強的父母,他們總是不斷地給孩子提出各種要求,催促孩子完成既定目標,卻很少給孩子選擇機會,物極必反,這對孩子的心理會有一種負面的影響。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很無助,只能將拖延作為無意識的隱性對抗語言。比如,明明可以在半小時內就可以完成作業,可在父母的催促之下,孩子反而有意放慢速度,其實是在表達其內心的不滿和反抗意識。

3、行為上的原因所導致

有時候,孩子的拖拉症只是單純行為層面上的成因。在孩子的拖延行為背後,其客觀原因往往是因為缺乏時間觀念,缺少計劃性和做事沒有條理性。

如果孩子沒有計劃性或者做事缺乏條理性,不能很好把握做事情的重點和節奏,那麼勢必降低做事的效率。這些都和行為上的原因有關聯。

03 學習拖延症對孩子成長的危害性

孩子如果養成了拖延症的習慣,對於成長的危害性是相當大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降低了孩子的學習效率

有拖延症的孩子因為習慣使然,在學習上是能拖就拖,造成大量的時間被白白浪費,當然也就導致了學習效率低下,而學習效率低下自然會對學習效果等方面產生不利的影響。

拖延症雖然不是病,卻對娃的成長很要命,6種方法幫娃解決拖延症

2、出現各種諸如焦慮、後悔、自責等負面情緒

由於拖延,孩子總是在臨近最後期限才開始行動,可又擔心時間不夠完成不了,於是便出現一種極其矛盾的心理,產生不斷後悔,譴責自己為什麼不及早完成的負面情緒,

3、失去自信,懷疑自己

由於拖延症的緣故,導致學習上受挫,常常會引發孩子自我成就感的喪失,從而否定自己,對自己的能力開始懷疑,變得極其不自信。

04 六種方法幫孩子解決學習拖延症問題

針對孩子的學習拖延症問題,下面給出一些具體的解決策略和方法。

1、對不同成因所導致的拖延症問題,要有的放矢,分別採取不同的匹配解決方案

如果是生理上的原因,比如孩子在運動協調能力、專注力和反應能力等方面,明顯要比同齡人遜色,那麼家長就應該鼓勵孩子多運動,讓孩子多參加諸如跳繩、打球、下圍棋或者游泳等日常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每週4次以上),刺激孩子神經末梢和協調功能等的發育。

拖延症雖然不是病,卻對娃的成長很要命,6種方法幫娃解決拖延症

這是因為,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自控力和人的前額皮質有關,而充足的能量會讓前額皮質更好地發揮作用。為了控制拖延症,需要保證一定的運動量,同時也要保證必要的營養和充足的睡眠等,把容易拖延的事情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時段去完成,這樣可大大緩解孩子的拖延症。

如果是心理上的原因,針對孩子的特點,一方面,家長要從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責任感入手,強化孩子自我負責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家長要從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入手,給孩子創設一種寬鬆愉悅的成長空間,減少孩子過重的心理壓力,孩子心理負擔少了,有利於緩解、改善和心理原因有關的拖延症。

如果是行為上的原因,父母一定要明確界限,給孩子邊界感,讓孩子意識到,哪些行為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一旦孩子越界,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以提高孩子的自律性。

2、教孩子學會準確預估時間

很多孩子磨蹭、拖延的原因是由於缺少時間概念,以致對時間預估得不夠準確。因此,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練習準確預測做一件事要花費多長的時間,可以藉助一個小鬧鐘作為預估時間的工具,預估每做一件事情要花費多長時間,當然,剛開始可先從上廁所、穿衣服、吃飯等小事開始,把預估時間和實際所花費的時間進行對比,以此培養他們的時間觀念。

拖延症雖然不是病,卻對娃的成長很要命,6種方法幫娃解決拖延症

3、制訂一個合理的時間計劃表

時間計劃表能夠幫助孩子合理規劃好時間,提高學習和做事效率。為了更好地落實時間計劃表上的內容,在制訂時間計劃表時切忌貪大求全,比如把學習目標或學習任務定得過大,往往會讓孩子望而生畏,最後乾脆就能拖就拖,不少孩子的拖延症就是這麼來的。

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大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進行分解,分解成若干個容易完成的小目標或小任務,並有即時的反饋,這實際上是和孩子玩遊戲闖關的心理模式是一樣的,這樣孩子就會更有動力和信心去完成好學習目標和任務。

4、告訴孩子做事要分清輕重緩急

有時孩子可能同時面臨好幾項學習任務,感覺不知從何入手,於是乾脆拖著不做。對於這種情況,家長要教孩子學會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做事抓不住重點,影響到做事的效率。

家長可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緊迫程度的不同,來幫孩子規劃一個時間管理矩陣圖,把要進行的學習任務分別歸入這四個象限,設定先後次序,按照A-B-C-D的順序有步驟地進行。分清輕重緩急,重要且緊迫的事情要先做,大的方面的問題如果解決了,自然也就保證了做事的效率。


拖延症雖然不是病,卻對娃的成長很要命,6種方法幫娃解決拖延症

5、讓孩子體驗做事效率提高之後帶來的好處

從人的心理來看,孩子只有感覺到做事快對他自己有好處的時候,他的動作才能快得起來。想讓孩子快起來,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總是對孩子層層加碼,要把本應該屬於孩子的時間還給他們,在孩子提前完成學習任務之後,就要給孩子自由安排時間的權力,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6、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讚賞

用鼓勵和獎賞比簡單、粗暴的責罵更能有效激發孩子的積極性。想讓孩子改掉拖延的毛病,家長首先要改變對孩子的負面評價,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讚賞。

結語

客觀來講,“拖延症雖然不是病,卻對孩子的成長很要命”,同時也是一道比較棘手的教育難題。但只要家長給予足夠的重視,並在教育方法上運用得當,再加之親子雙方共同堅持不懈的努力,這道棘手的教育難題是可以得到有效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