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後梁王朝的掘墓人:李存勖橫空出世,兩次出手就把朱溫打服了


後梁王朝的掘墓人:李存勖橫空出世,兩次出手就把朱溫打服了

後唐建立者,莊宗李存勖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正月,晉王李克用病逝。後梁太祖朱溫認為李克用已死,河東內部局勢必定不穩,新王李存勖不過是一個毛頭小子,能否駕馭那幫驕兵悍將還是個問題呢,根本沒把李存勖放在眼裡。殺雞焉用牛刀,朱溫就從前線撤下來回到洛陽避暑去了。

這次御駕親征,朱溫本來是想一舉拿下潞州,潞州在河東首府太原與梁國首都汴梁之間,等線距離不過三百里,是個軍事要地,誰擁有潞州,就猶如把一柄鋼刀懸在對方頭上。李克用當時還在世,知道潞州一旦失守,梁軍必然會把太原圍個水洩不通。為了保住家門,李克用幾乎傾巢而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保住潞州。

戰爭起初,朱溫並沒有親自上陣,而是先後任命康懷貞、李思安作為主帥來攻打潞州,但都被李克用擊敗,梁軍損失一萬多人。朱溫是個急性子,可沒那麼多耐心,撤將換帥,就大駕北上親自督戰,一副不攻下潞州決不罷休的樣子。但他還沒等到自己大顯身手,李克用病死的消息就傳到他耳朵裡了,朱溫大喜,本來這場仗打得太久了,雙方陷入了僵局。朱溫就想啊,既然李克用已死,河東內部必定會亂,到時候再攻打潞州也不遲。

三垂崗之戰

朱溫對河東形勢的判斷並沒有錯,李克用一死,李存勖果然就與叔父李克寧鬥起來了。為了穩住太原的局勢,李存勖不惜將正在前線與梁軍作戰的主帥周德威召回太原。周德威也知道新王對自己不放心,儘管潞州戰事吃緊,但為了不讓新主子猜忌,也只好班師回太原。

周德威援軍的撤退,頓時讓潞州成為了一座孤城,“汴(梁朝)人既見班師,知我(國禍),以為潞州必取”,梁朝上下一片得意忘形,認為潞州是手到擒來。於是,梁軍士兵每天就是睡覺曬太陽,“不復設防”,朱溫也被眼前的假象給欺騙了,認為拿下潞州是輕而易舉的事,就不再往潞州前線增派援軍了。

而此時的李存勖,剛好也收到了前線梁軍放鬆警惕的情報,就立即召開軍事會議。他的態度很明確,“無上黨(潞州),是無河東也”,要不惜一切代價保住潞州。當然,李存勖也知道朱溫瞧不上自己,這一點對李存勖非常有利,至少他可以輕裝上陣,心理壓力小得多。如果能戰勝朱溫,那就是不世奇功,超越父親李克用,利於穩定自己的根基;如果敗給朱溫,也不算丟面子,畢竟自己的江湖地位幾乎為零。

開戰之前,李存勖發表了一番激昂的動員演講,告訴手下的兄弟們,梁國人認為我們正辦喪事,欺我年少即位不懂打仗,他們就會生有驕橫之心。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化悲憤為力量,必定可以擊敗梁國人。關於這番演說歷史記載如下:

汴人聞我有喪,必謂不能興師,人以我少年嗣位,未習戎事,必有驕怠之心。若簡練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憤激之眾,擊彼驕惰之師,拉朽摧枯,未雲其易,解圍定霸,在此一役。”

不過,當時梁強晉弱,為了保險一些,李存勖花了一些錢向契丹借兵助陣,開啟了自己初出江湖的第一戰。李存勖的行軍速度非常快,與時間賽跑,趁著朱溫輕敵之際,急速行軍,數萬晉軍僅用六天就趕到了潞州,在一個叫三垂崗的地方埋伏起來,成功地對梁軍發起了偷襲戰,晉軍大勝,梁軍慘敗。

戰役的具體經過如下。

1, 不得不說,梁軍慘敗真是咎由自取,是把自己作死的。雖說李存勖新銳可畏,但只要梁軍做好最基本的防禦工作,李存勖是根本沒有輕易取勝的機會。但朱溫過於自信,他回到洛陽避暑就算了,還把前線的斥候(偵查人員)給撤下來了。如果不撤下來,只要這些斥候繼續保持偵查狀態,是一定可以提前發現晉軍的蹤跡,畢竟數萬晉軍的目標太大,不是那麼容易隱匿的。

2, 斥候撤了也就罷了,只要寨子上的梁軍好好站崗,藉助陣地開闊的視野,就可以看到幾里之外的情況,即使晉軍發動偷襲,梁軍也會有足夠的時間做好迎戰準備。可現實是梁軍個個躲在寨子裡睡大覺,誰也不知道寨子外面的情況。

3, 大霧也幫了李存勖一把,當天夜晚太行山麓突降大霧,數米之外不見人影。次日凌晨,大霧並未完全散去,李存勖快速抓住了這一稍縱即逝的良機,一聲令下,數萬晉軍揮舞著刀槍,直抵梁軍寨子。先用火將寨子燒成了兩截,成功分割梁軍。然後兵分三路,西北方向由朱德威攻入梁軍寨子,東北方向由李嗣源強攻,李存勖親率中路軍衝鋒。

後梁王朝的掘墓人:李存勖橫空出世,兩次出手就把朱溫打服了

梁太祖朱溫

晉軍這次行動非常保密,再加上樑軍自己作死,當晉軍殺入梁軍陣地時,梁軍才反應過來。但一切都晚了,刀已經架在脖子上了。《舊五代史》對三垂崗之戰的記載非常精彩,“李嗣源壞夾城東北隅,率先掩擊,梁軍大恐,南向而奔,投戈委甲,噎塞行路,斬萬餘級,獲其將副招討使符道昭洎大將三百人,芻粟百萬”。

李存勖打贏了事關河東生死存亡的三垂崗之戰,不但將潞州從梁軍的層層包圍中解救出來,確保了太原南部的戰略安全;還打出了自己的個人威望,從此江湖上都知道李存勖不是好惹的。遠在洛陽的朱溫聽到三垂崗戰敗的消息,立馬意識到李存勖比李克用還要難對付,不禁哀嘆道:生子當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諸子乃豚犬爾。生兒子就得生像李存勖這樣的,我這麼多兒子都比不過啊。

柏鄉之戰

李存勖打贏了自己軍旅生涯的第一仗,但客觀地說,這次的勝利帶有一定的運氣在內,與其說朱溫被李存勖打敗,不如說是朱溫被自己打敗了。李存勖當然也清楚贏得僥倖,雖然他藉此戰在河東打出了名聲,將領也對他忠貞不二,但梁強晉弱的局面並未改觀。

對朱溫來說,上次打輸了,完全是輕敵所致,很不服氣,要真刀真槍地再戰一場,挽回面子。這次朱溫沒有直接進攻河東,而是先把目標盯上了河北的趙國。

五代初期北方各勢力分佈形勢:

梁朝:朱溫篡唐所建,控制了河南、山東、蘇北、皖北、鄂北、晉南,以及河北南部邢臺、邯鄲一帶,實力最強,算是歷史公認的中原王朝。

晉國:李克用所建,現是李存勖所有,佔據山西大部,算是龍興之地,實力僅次於梁朝。

燕國:劉仁恭、劉守光相繼割據,佔有今北京、天津、河北滄州、張家口、唐山,以及遼寧朝陽一帶。

義武軍:王處直所佔,只有河北保定附近二州,勢力範圍算最小的。

趙國:唐朝末年有名的成德軍節度使,佔有鎮(石家莊)、趙(趙縣)、深、冀四州,因為統治者王鎔被封趙王,所以俗稱趙國。

王鎔十歲就襲封成德軍節度使之職,要追溯他的祖輩,那可就厲害了。唐朝有三個最難啃的百年軍閥,史稱河朔三鎮,分別是范陽、成德和魏博。王鎔的祖輩世代割據成德,成為河北大藩,兵強馬壯。

趙國北接義武,南接梁朝的魏博,東接燕國,西與李存勖的晉國相鄰,算是四戰之地。在一輪又一輪的河北諸藩爭霸戰中,王鎔奉行“睦鄰友好”的不結盟政策,儘可能與周圍藩鎮保持和平關係。李克用曾經攻打趙國,被王鎔的二十萬匹絹給勸退了兵。

雖然朱溫是天下第一強藩,但他當時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對付中原軍閥上,一時也顧不上河北,但等朱溫拿下中原後,立馬就把目光轉向了河北。王鎔知道朱溫的實力,自然不敢與之對決,“卑辭厚禮,以通和好”。朱溫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王鎔的兒子,王鎔承認梁朝的正統;雖然向梁稱臣,但趙國政權的獨立性並未破壞,成德軍並不受朱溫節制,這一點讓朱溫很是惱火。朱溫就想啊,如果能將趙國納入梁國版圖,那麼就可以在東線對李存勖插上一刀,晉國將每天生活在梁軍隨時偷襲的恐懼之中。

趙國向李存勖求援

為了實現吞併趙國的圖謀,朱溫一方面指責王鎔暗通李存勖,對其施加壓力;另一方面在等待一個機會。就在這時,燕國的劉守光要攻打趙國,朱溫立即打著幫助趙國的名義,派了三千魏博兵開進了深、冀二州,等待時機消滅趙國。

王鎔也不傻,知道朱溫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但攝於朱溫的淫威,不敢公然與對方翻臉,就派了一個人去洛陽告訴朱溫,說趙國已經與燕國和解,請梁軍撤出趙國。朱溫自然是不會放棄到嘴的肥肉,就一方面先穩住王鎔的情緒,使其放鬆警惕;另一方面暗中指使三千魏博兵先下手為強,殺掉了守城的趙國士兵。到這時候,王鎔才如夢方醒,發現上當了,就急忙向李存勖求救。

在是否救援趙國的問題上,晉國高層內部發生了分歧。“鎔久臣朱溫,歲輸重賄,結以婚姻,其交深矣,此必詐也!”大多數幕僚認為王鎔與朱溫是兒女親家,兩家關係好的很,這次就是他們演的雙簧,必然有詐,目的是引誘晉兵深入,聚而殲之。因此,在救援趙國的問題上,建議先緩一緩。不過,李存勖卻認為王鎔只是屈服於朱溫的武力,並非真心歸降,王鎔向梁稱臣的前提是必須保證趙國政權的獨立性,現在朱溫要剝奪其獨立性,王鎔必然要反。

李存勖的態度很明確,唇亡齒寒,今不救趙,趙亡,晉豈能獨存!如果我懷疑其中有詐而不救趙,那就真中了朱溫之計了。於是,李存勖力排眾議,迅速發兵救援趙國。

朱溫本來是希望三千魏博兵賴在趙國不走,逼迫王鎔就範,但沒想到王鎔竟然向晉國求援了,晉國的加入,頓時讓局勢升級。李存勖承受不起趙國入梁給晉國帶來的生存壓力,同樣,朱溫也承受不起趙國倒向晉國的後果,既然李存勖要來攪局,朱溫就想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趁這個機會也把晉國幹掉算了。

梁開平四年(910年)十二月初三,朱溫任命寧國軍節度使王景仁為主帥,相州刺史李思安為前鋒,出兵十萬,並命四萬魏博軍協同作戰,兩路大軍兵合一處,駐紮於柏鄉。

後梁王朝的掘墓人:李存勖橫空出世,兩次出手就把朱溫打服了

後梁北方分佈圖

梁軍兵精糧足,有足夠的資本與遠道而來的李存勖打持久戰。李存勖雖然有趙國鼎力支援,但畢竟趙國只有四州,糧草有限,所以他就想速戰速決。而梁軍主帥王景仁看出了李存勖的短板,就高掛免戰牌,想耗死晉軍。李存勖就急啊,他知道自己唯一的資本就是晉軍旺盛的士氣,可士氣是有時限性的,“朝氣銳、暮氣墜”,時間不在李存勖這一邊。李存勖就想了一個損招,讓周德威帶著一支騎兵前去梁軍大營外挑釁,先是對著梁軍大營一陣亂射,然後集體罵街,什麼話難聽就罵什麼話。

王景仁本來就是暴脾氣,根本架不住晉軍潑皮無賴式的罵街,就命三萬騎兵出營教訓這夥髒話連篇的河東人。河東騎兵士氣旺盛,加上騎術精湛,騷擾一下樑軍不成問題,但梁軍人數眾多,且裝備精良,而周德威只有一千騎兵,自然不敢與梁軍拼命,且戰且退。

通過這場規模很小的戰役,周德威也摸清了梁軍的戰力,認為梁軍實力也比較強大,“賊勢甚盛,宜按兵以待其衰。”性格沉穩的他不再急於求戰,而是傾向於以守待變,等梁軍士氣耗盡,晉軍再出手收拾梁軍,必能大勝。在周德威的勸說下,李存勖也認識到速戰速決同樣對梁軍同樣有利,就及時改變戰略,全軍退守,以退為進,再尋戰機。因為根據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如果真要打野戰,晉軍鐵定不是梁軍的對手,而削弱梁軍戰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切斷梁軍的後勤保障。

沒過多久,梁軍的糧草突然不夠吃了,原來,趙國早預料到梁軍會北上攻打趙州,就提前搬空了趙州府庫的糧食;而梁軍的後勤不斷遭到晉軍的騷擾,就引發了糧草供應不足的問題,梁軍為了緩解燃眉之急,也只能到處劫掠百姓的糧食。這樣的話,時間反而站在了李存勖一邊。

晉軍在周德威的率領下,再次跑到梁軍陣前罵街,不過樑軍卻不敢出戰。原因就是李存勖讓梁軍摸不清自己的意圖,現在時間是站在李存勖一邊的,如果李存勖被動避戰,這會讓梁軍佔據主動;現在他反其道而行,主動求戰,這就更讓梁軍懷疑有詐,認為晉軍有埋伏而不敢出戰。於是,戰場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景象,梁軍死守柏鄉大營,四個方向卻有成群的晉軍騎兵騷擾外出採糧的梁軍,時間一久,梁軍坐吃山空,大營幾乎要斷糧了,不但人沒有糧食吃,甚至連戰馬都餓得啃茅草蓆。

缺糧乃兵家之大忌,極易造成軍心動盪,王景仁再也坐不住了,決定向晉軍發起總攻。

梁乾化元年(911年)正月,王景仁率領晉軍主力渡河與晉軍交戰。起初,李存勖想身先士卒阻止梁軍渡河,但被周德威阻止了。雖然今天必會與梁軍主力決一死戰,但還未到最佳時機,理由是梁軍缺糧,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現在梁軍剛吃飽,渾身有力氣,此時決戰對晉軍不利。等梁軍餓肚子的時候,我們再動手,必能一擊克之,希望李存勖再耐心等一等。梁軍“彼去營三十餘里,雖挾糗糧,亦不暇食,日昳之後,飢渴內迫,矢刃外交,士卒勞疲,必有退志。當是時,我以精騎乘之,必大捷。”

梁軍吃過早飯,自然是希望儘快與晉軍交戰,但晉軍偏不與之一戰。到了中午,梁軍士兵開始餓得兩眼昏花,鬥志漸失,王景仁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既然不能與晉軍決一死戰,乾脆先撤回營,再作打算。梁軍幾萬人都擠在河邊,撤退之時手忙腳亂,陣型一下被打亂了,魏博兵與梁兵擠成了一團。

這一幕被眼尖的周德威發現,熟讀史書的他,或許是受到了淝水之戰的啟發,當年秦軍就是在河邊擠成一團,有人大喊:秦軍敗了,遂導致秦軍崩盤。現在的形勢和當年極其相似,於是,周德威率眾大呼:“梁軍敗了!”數萬晉軍同聲高呼,聲勢極大,給梁軍造成了極大的心理恐慌,漸漸有人開始潰逃。首先扛不住的是魏博兵,見勢不妙,魏兵腳底抹油先溜了。魏博軍的潰敗,給處在混亂中的梁軍帶來了更大的恐慌,晉軍大將李嗣源看出了梁軍心理上的微妙變化,立刻想到了一個主意,讓士兵衝著梁軍大喊:“魏博兵都逃了,你們難道還要等著被砍人頭嗎?”這一喊,成了壓垮梁軍的最後一根稻草,梁軍“互相驚怖,遂大潰”。反正是魏博兵先逃的,皇上真要追責,也怪不到我們頭上,這應該就是梁軍潰敗時的心理。

梁軍有十萬之眾,雖然已潰敗,但單兵作戰能力也很強,晉軍如果冒然地與亂哄哄的梁軍交戰,未必能佔到多少便宜。晉軍有個叫李存璋的將領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士兵向梁軍喊話,說梁軍弟兄本來就是普通百姓,都是受到了朱溫的矇蔽,只要你們放下武器,我們一個不殺。

本來梁軍揹負著沉重的兵甲,逃跑就很不方便,如果丟掉這些東西,輕裝逃跑更容易一些。“於是戰士悉解甲投兵而棄之,器聲動天地。”梁軍精銳部隊都丟下武器,撒丫子開逃。

李存璋確實是說話算數,他麾下的晉軍沒有追殺放下武器的梁兵,但李存璋可沒有替飽受梁兵欺負的趙國保證不開殺戒,李嗣源等各部可沒有承諾不殺人。

結果可想而知,晉軍和趙軍操著兵刃追上手無寸鐵的梁兵,肆意殺戮,梁軍中的龍驤、神武、神捷三大精銳部隊被砍殺殆盡,梁軍死傷極為慘重,伏屍遍野。梁軍主帥王景仁等帶著幾十名騎兵奪路狂奔,在混亂中逃出生天。而之前賴在趙國不走的三千魏博兵,聽說梁軍主力在柏鄉被全殲,嚇得連夜棄城南逃。

後梁王朝的掘墓人:李存勖橫空出世,兩次出手就把朱溫打服了

遠在洛陽的朱溫怎麼也沒想到,十萬大軍竟然稀裡糊塗地被李存勖全殲了,除了軍事上的失利,政治上也遭受了重大的損失。柏鄉之戰後,早與朱溫離心離德的王鎔和義武軍王處直,徹底倒向了李存勖。從此,朱溫要想進攻晉國,只能走潞州一線。而李存勖一改先父李克用屢被朱溫欺負的窩囊形象,扭轉了河東戰略上的被動態勢,瓦解了梁朝的戰略空間,成功地率河東衝出了牢籠,如猛虎下山,一發不可收拾。

公元923年,李存勖花了十餘年時間,滅掉了與自己家族有血海深仇的後梁王朝,建立了後唐王朝。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