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霞飛”除了坦克其實還有航母——二戰前法國未能建成的艦隊航母

我是“保持進攻線”,喜歡我的文章請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謝謝!


法國作為歐洲傳統強國,大航海時代來臨之時不甘落後,也加入到了對落後地區的掠奪中,殖民地遍佈全球。其海軍也隨著殖民需要發展壯大起來,逐漸發展成為當時僅次於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力量。但法國自從1870輸掉了普法戰爭後,就一直被新興的德國壓制,不但陸軍比不上東邊的惡鄰,甚至連海軍也在20世紀後被德國超越,淪為了歐洲二流。

“霞飛”除了坦克其實還有航母——二戰前法國未能建成的艦隊航母


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把德國被打回“石器時代”,可法國自己也不好受,不但東部地區幾乎被戰爭摧毀需要重建,整個國家的經濟和人口也損失慘重,哪怕通過戰後分贓輸血也一時半會難以恢復。因此法國戰後的首要任務就是發展經濟恢復元氣,軍事建設被排到了第二位。

1922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將法國海軍的地位定性為世界三流、歐洲二流。這實際上是個很務實的定位,法國海軍確實已經沒有了參與全球角逐的實力,守好地中海這一畝三分地,保持同非洲殖民地的海上航線是其最大的任務。

“霞飛”除了坦克其實還有航母——二戰前法國未能建成的艦隊航母


因此在一戰結束後,法國海軍無論在裝備製造還是理論建設方面,同第一梯隊的差距越來越大,其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航空母艦的建造和裝備上。


獨苗貝亞恩

其實法國在航母的建造上起步並不晚,他們老早就在還沒完工的“諾曼底”級5號艦“貝亞恩”號上加裝了一條木質跑道,並於1920年10月20日成功地完成了飛機降落試驗。後來相關的試驗一直持續到了1921年4月,兩個月後,法國海軍正式決定把“貝亞恩”號改建成航空母艦。1922年2月華盛頓會議結束後,“貝亞恩”號的改建在3月立刻開工。

“霞飛”除了坦克其實還有航母——二戰前法國未能建成的艦隊航母

貝亞恩號


航空母艦畢竟屬於一種新生的概念性艦種,即使對於英國這種老牌兒海上霸主來說,航母的一切也都是陌生兒有待探索的。再加上法國人素來的拖沓,“貝亞恩”號的改建工程直到1927年5月才完成,迎來了首個飛行中隊試驗性的進駐。1928年5月,“貝亞恩”號正式加入法國海軍,開始出海進行各種訓練和演習。

作為法國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艦,“貝亞恩”號同樣在設計中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由於艦體沿用的是“諾曼底”級戰列艦,動力雖然捨棄了2臺往復式蒸汽機全部採用4臺直接傳動式渦輪機,但最大航速依然只有可憐的21節。這個速度難以很上現代化戰列艦,無法承擔艦隊航母的作戰任務。

第二,雖然該艦排水量高達28400噸,但載機量卻只有38架,包括一個戰鬥機中隊、一個偵察機中隊和一個魚雷機中隊。如此羸弱的艦載航空兵力量甚至趕不上其他國家的萬噸航母。

第三,與煙囪合為一體的巨大艦島佔用了過多甲板面積,對航空作業影響非常大。例如在一次演習中,15架飛機成功著艦居然花了68分鐘……

“霞飛”除了坦克其實還有航母——二戰前法國未能建成的艦隊航母

貝亞恩號


霞飛級艦隊航母

由於“貝亞恩”性能不佳,甚至成為了各國海軍的笑柄,這令法國人大失顏面,因此在20世紀30年代初,法國海軍決定建造新型艦隊航母。造船技術局很快便拿出了好幾個方案,但這些方案都是基於“貝亞恩”改良而來,雖然能搭載70架以上的飛機,但排水量都超過了20000噸。海軍高層研究後認為這些方案都太過激進(那個年代20000噸堪稱巨型航母),造價幾乎能趕得上一艘條約型戰列艦,在經濟危機還沒復甦之際肯定不會得到議會的支持,於是法國的航母計劃被無限期推遲。

直到1937年年底,鑑於德國“齊柏林伯爵”級航母的威脅,法國議會這才通過了海軍提交的航空母艦方案,同意在次年造艦計劃中撥款。此方案還是由此前的設計改良而來,編號為PA16,這就是“霞飛”級艦隊航母。


“霞飛”除了坦克其實還有航母——二戰前法國未能建成的艦隊航母

霞飛號


“霞飛”級在設計圖紙上的數據為長236米,寬35米,吃水6.6米,標準排水量18000噸。主機設計功率120000馬力,最大航速33節,最大續航里程7000海里/20節。裝備8門130毫米炮、8門37毫米炮、28挺13.2毫米機槍。載機40架,艦員1250人。

主體佈局

“霞飛”繼承了“貝亞恩”巨大的艦島,長度接近全艦的三分之一。極長的艦島上不但集合了指揮塔、煙囪等各種必不可少的設施,還安裝了4座130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炮塔、4座37毫米雙聯裝速射炮,和兩種火炮的觀瞄設備。

“霞飛”除了坦克其實還有航母——二戰前法國未能建成的艦隊航母

艦島設計圖


為了平衡左側大型艦島的重量,飛行甲板向艦體右側進行了移動,形成了一種不對稱的奇特外觀,盡顯法蘭西的浪(奇)漫(葩)。飛行甲板為鋼支撐結構加16毫米鋼製襯墊的柚木甲板,長201米、寬28米。

機庫設計

採用雙層敞開式機庫,上層機庫長159米、寬20.8米、高4.8米,承擔存放、組裝飛機和準備戰鬥的功能。下層機庫長79米、寬14.8米、高4.4米,只用作存放摺疊翼飛機用途。

“霞飛”除了坦克其實還有航母——二戰前法國未能建成的艦隊航母

不同部位的橫截面


全艦共有3部升降機,最大的一部位於飛行甲板前部,呈T字型,可以把整裝完備的飛機從機庫升上甲板。第二部位於艦艉,連接了上下層機庫、艦艉平臺和飛行甲板,但是這部升降機尺寸較小,只能運摺疊翼狀態的飛機。第三部位於艦體舯部的艦島右側,只連接了上下兩層機庫並沒連接飛行甲板,用於機庫之間的飛機運送。

裝甲防護

舷側主裝甲帶中部厚70毫米,兩側厚40毫米,在裝甲帶與艦底之間還有一條20-55毫米厚的魚雷防護裝甲。其裝甲盒保護區域也不大,僅僅保護了汽油艙、彈藥艙和動力系統。總體來說防護能力只達到了輕巡洋艦的標準。


艦載機

“霞飛”級可以搭載戰鬥機15架、轟炸機25架,其中戰鬥機為德瓦蒂納D.790型單引擎戰鬥機,該機是D.520的艦載版本;轟炸機為佈雷蓋Br.695型雙引擎轟炸機改進來的Br.810。但是這兩種機型直到法國戰敗也沒投產。


因戰終止的建造

“霞飛”級計劃建造2艘,1938年11月26日,首艦“霞飛”號在盧瓦爾船廠開工,預計在1943年就可以服役;2號艦“伴爾維”號也在1939年5月開始建造。但1939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打亂了海軍的所有在建計劃,所幸“霞飛”號的建造得到了保留,但是工期也大受影響。“伴爾維”號由於進度剛才開始,直接被取消建造,其資源轉移到了“讓·巴爾”號戰列艦的工程上。

到1940年6月法國戰敗時,“霞飛”號只完成了艦底到主甲板的艦體,大約是全部工期的28%。德國海軍得到了“霞飛”號後對其作出了評估,認為想要完成至少還得30個月的漫長等待,這是無法接受的,遂於1941年7月徹底停工拆除。


難兄難弟比一比

“霞飛”級航母由於沒能最終建成服役,所以其戰鬥力到底如何,我們只能通過紙面上的數據來進行一番臆測。由於其設計時的假想敵就是德國“齊柏林伯爵”級航母,我們可以將這兩個半途而廢的難兄難弟簡單地比較一下攻擊力和防禦力,看看到底誰更強。

“霞飛”除了坦克其實還有航母——二戰前法國未能建成的艦隊航母

齊柏林伯爵號想象圖


第一,先來看攻擊力:“霞飛”比“齊柏林伯爵”排水量小了6500噸,但兩者的載機量幾乎相同,都是40架。至於艦載機的性能,“霞飛”的D.520戰鬥機同“齊柏林伯爵”計劃裝備的Bf109艦載版處於同一水平線上。D.520的最大平飛速度比Bf109低32公里/小時,但是機動性更好,也屬於二戰初期性能最好的戰鬥機之一。D.520之所以沒什麼名氣是因為研發太晚導致產量太低,法國戰役爆發時空軍才接收了75架,根本還沒形成戰鬥力。至於轟炸機,佈雷蓋Br.695和“齊柏林伯爵”的Ju87艦載型也是性能相仿,因此從攻擊力來說,兩者可以打個平手。


“霞飛”除了坦克其實還有航母——二戰前法國未能建成的艦隊航母

D.520戰鬥機


第二,再來看防禦力:“齊柏林伯爵”排水量大了6500噸,主要用在了裝甲防護上,德國人是準備把航母做破交艦來用,因此沿襲了全面防護的一貫作風。“齊柏林伯爵”裝甲帶最厚的地方達到了150毫米,總體來說相當於重巡的水平,“霞飛”僅僅輕巡的防護力顯然存在差距。

從以上兩點來看,假如戰時兩者狹路相逢,“霞飛”飲恨的可能性會更大。


結語

法國人早在1928年10月就用“貝亞恩”參加過實戰,其艦載機把暴動的法屬摩洛哥原住民狠狠欺負了一通,向全世界炫耀了航空母艦的威力。隨後根據“貝亞恩”改進的“霞飛”雖然設計性能一般,最終也沒建成,卻為法國在航母的設計和建造上積累了寶貴的人才和經驗。

這些寶貴的人才和經驗在戰後馬上發揮了巨大作用,法國從美英兩國租借了4艘二手航母,開始為組建國產航母編隊積蓄力量。1955年11月,法國戰後第一艘航母開工建造,法國人在“霞飛”上沒實現的航母之夢,終於在“克萊蒙梭”號身上得到了延續。

“霞飛”除了坦克其實還有航母——二戰前法國未能建成的艦隊航母

克萊蒙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請關注我,我是“保持進攻線”,持續為您帶來精品好文,謝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