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出身於名門世家的張幼儀,在徐志摩眼裡,就是個“土包子”

最愛你的人,往往給你的傷害最深。說起徐志摩,我們能夠想到他的那首《再別康橋》。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的徐志摩,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翩翩公子。然而徐志摩對待他的原配妻子卻是殘忍無情的。如果細數徐志摩的感情經歷,完全可以用風花雪月來形容。

出身於名門世家的張幼儀,在徐志摩眼裡,就是個“土包子”

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名為張幼儀。張幼儀的家庭同樣也是名門望族,其父親是當地富商,家庭其他成員同樣有著不小的影響力。當時的人們對張幼儀這個人也是不吝讚美之詞。舉止端莊,秀外慧中皆為世人對其的評價。而就在兩家長輩的撮合下,當時備受追捧的徐志摩被迫與比自己小三歲的張幼儀成婚,那一年的徐志摩18歲。在別人看來,他們兩家門當戶對,才子陪佳人,是一段讓人羨慕的親事。然而,徐志摩卻對自己這位結髮妻子沒有任何情感,與她成親完全是迫於家人的壓力。在徐志摩的眼中,張幼儀就是一個“土包子”。為什麼別人眼中舉止端莊的姑娘在徐志摩的眼中是這樣的一個形象呢?

出身於名門世家的張幼儀,在徐志摩眼裡,就是個“土包子”

徐志摩和張幼儀唯一的一張合影

徐志摩接受西方教育,思想比較前衛。是因為張幼儀作為中國封建時期傳統婦女,又出生於富商家庭嘛?對於張幼儀的出身和學識,徐志摩應該是從心底裡看不起。而事實是張幼儀從小接受教育,更是上了女子學院。徐志摩當時作為第一批接受西方文化的學者,對於西方的民主與自由等思想十分推崇。而只接受過傳統教育的張幼儀,自然入不了徐志摩的眼。

出身於名門世家的張幼儀,在徐志摩眼裡,就是個“土包子”

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不久,初為人父的徐志摩沒有任何改變,他選擇了出國留學,將自己的兒子徐積鍇和妻子張幼儀放在國內置之不理。在中國文學史的角度上看徐志摩,他的確是一位十分出色的詩人和作家。然而,作為一個丈夫,他卻是一位十分無情的人,沒有盡到自己作為丈夫應有的義務。拋棄自己的家庭不顧,一人遠走他鄉。最讓人氣憤的是,為了能夠和自己瘋狂迷戀的林徽因在一起,為了逼迫張幼儀和自己離婚,徐志摩甚至將其接到自己身邊,看著自己的丈夫每天想著另一個女人。要知道,當時的張幼儀已經懷有兩個月的身孕了。

出身於名門世家的張幼儀,在徐志摩眼裡,就是個“土包子”

最終,張幼儀對於這段沒有愛情的婚姻選擇了放棄,她成全了徐志摩的想法。在這段失敗的婚姻中,張幼儀似乎看透了人生,經歷了一切的她明白了只有能依靠自己的女人才可以堅強得面對人生中的不幸。在其哥哥的幫助下,張幼儀開始提升自我修養,她開始學習德語,並且專攻幼兒教育。漸漸的,張幼儀可以說是變成了女強人,出任銀行副總裁,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努力的人最終都會有所收穫。年過半百的她最終也收穫了愛情,她在五十歲的年紀遇到了中醫蘇紀之,之後他們兩人一起幸福地走完了後半生。張幼儀的人生經歷讓我們能夠學到很多。作為女人,不能將婚姻看作人生的全部。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權力追求美好的事物。女人也應該要活出自己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