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為啥你握不住賺錢股,卻死扛虧損的?

股民經常犯下這樣的錯誤,股票一定要等到賺錢才肯賣,否則是捂住。或許在牛市,還有快速扳回的機會,但是一旦遇到熊市場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會極不甘心,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雖然現在是在牛市之中,但依然要不斷的提醒大家,風險的控制和止損的設定才是是投資常勝將軍的法寶。得與失對人所產生的心理價值是不對稱的。損失帶來的痛苦遠大於收益帶給我們的滿足感。打個比方就是:撿的100元所帶來的愉悅,無法抵消丟100元所帶來的痛苦。所以當我們做有關收益和損失的決策時表現出不對稱性。

原理1: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大多數人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不對稱,面對損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面對獲得的快感。假設有這樣一個賭博遊戲,投一枚均勻的硬幣,正面為贏,反面為輸。如果贏了可以獲得500000元,輸了失去500000元。請問你是否願意賭一把?請作出你的選擇。

A. 願意 B. 不願意

從整體上來說,這個賭局輸贏概率相同,是絕對公平的賭局。但大量類似實驗證明,多數人不願意玩這個遊戲。為什麼人們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呢?想到可能會輸掉50萬,這種不舒服的程度超過了有同樣可能贏來50萬的快樂。就是人們對“失”比對“得”敏感。

投資客為什麼會賣掉本該大賺的股票

有位朋友,很早就向我推薦一隻股票。作為一名以“價值投資”自詡的投資者,他兩年前就賣掉自己的奧迪Q7大量買入了這隻股票。最近,該股連續漲停,我打電話問在泰國度假的他。他說早已在接近不賠不賺的價位賣掉了所有的該股票。原來,這位朋友雖然投資頗有眼光,理念也正確,但卻受不了在持有期間該股票價格的起起伏伏。由於人們對損失要比對相同數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即使股票賬戶有漲有跌,人們也會頻繁地為每日的損失而痛苦,最終將股票拋掉。所謂“知易行難”,一就如此!一般人因為這種“損失厭惡”,會放棄本可以獲利的投資。

要有100%的利潤,庸眾才會蠢蠢欲動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韋斯基在19世紀70年代所做的研究表明,“損失”和“收益”對人造成的心理衝擊是不同的。卡尼曼和特韋斯基曾設計了一個擲硬幣的賭博實驗。現在,擲硬幣來打賭,如果是背面,輸掉100美元。如果是正面,贏得150美元。這個賭局你想參加嗎?賭局顯然有利可圖,但實驗證明, 大多數人居然會拒絕這個賭局!對大多數人來說,失去100美元的恐懼,遠比得到150美元的慾望要強烈!等額的損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額的收益帶來的喜悅相比,損失對人的心理刺激明顯更為強烈。最少收益多少,才會平衡普通人失去100美元的恐懼?卡尼曼注意到,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是200美元。也就是說,人們在進行賭博之前,傾向於要求得到至少是其風險雙倍的擔保。

卡尼曼得出結論,等額的損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額的收益帶來的喜悅相比,損失對人的心理刺激甚至多一倍。當然,這個發現僅僅對普通群眾有效,資本家顯然不在此列。資本家比普通人更愛冒險。馬克思對此早有精彩描述:“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家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家就到處運作;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家就會活躍起來;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家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就敢於踐踏人間的律法;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對於群眾來說,200元的收益才能抵消100元的風險恐懼。但是,當大多數人都蠢蠢欲動的時候,就算只剩下萬分之一的獲利可能,烏合之眾仍會前仆後繼,共赴風險的盛宴。

原理2:確定效應

大多數人處於收益狀態時,往往小心翼翼,厭惡風險,喜歡見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潤。即處於收益狀態時,大部分人都是風險厭惡者。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作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見好就收”,落袋為安。

“確定效應”表現在投資上,就是投資者有強烈的獲利了結傾向,喜歡將正在賺錢的股票賣出。投資時,多數人的表現是“錯則拖,贏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種“賣出效應”,也就是投資者賣出獲利股票的意向,要遠遠大於賣出虧損股票的意向。這與“對則持,錯即改”的投資核心理念背道而馳。

原理3:反射效應

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會極不甘心,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也就是說,處於損失預期時,大多數人變得甘冒風險。

“反射效應”是非理性的,表現在股民身上就是喜歡將賠錢的股票繼續持有下去。統計數據證實,投資者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遠長於持有獲利股票。長期持有的股票多數是不願意“割肉”而留下套牢的股票。前景理論指出,在涉及收益時,我們是風險厭惡者,但涉及損失時,我們卻是風險喜好者。人們並不是風險厭惡者,他們在自己認為合適的情況下非常樂意賭一把。歸根結底,人們真正憎恨的是損失,而不是風險。

迷失於稀有事件

前景理論還揭示了一個奇特現象,即多數人具有強調小概率事件的傾向。何謂小概率事件?就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件。比如天上掉餡餅,這就是個小概率事件。掉的是餡餅固然好,但掉下來的不是餡餅而是陷阱呢?那也屬於小概率事件。你親眼見過彩票中大獎的人嗎?我只知道電視、報紙上幾乎每天都在報道。事實上,很多人都買過彩票,雖然贏錢的可能微乎其微,99.99%是支持福利事業和體育事業了,可還是有人願意冒這個風險。同時,很多人都買過保險,雖然倒黴的概率非常小,可還是想規避這個風險。人們的這種傾向,是保險公司經營下去的心理學基礎。在小概率事件面前人類對風險的態度是矛盾的,一個人可以是風險喜好者,同時又是風險厭惡者。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這個現象。



籌碼分佈戰法

很多老股民炒股喜歡看籌碼,是因為根據籌碼峰的分佈情況可以進行買賣股票。最近也一直有朋友來問我要關於籌碼的知識點,本篇文章就給大家講解一下籌碼指標的運用。

一個關於籌碼的故事


有一個公司有1000股股票

被3個不同投資者持有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股東A在5.1元價位上買過100股

在5.2元價位上買了300股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股東B在5.3元的持倉成本上買進100股

又在5.4元處買了200股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股東C在5.5元上買了200股

在5.6元上持有100股

加起來正好是1000股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我們回顧一下3位股東的成長曆程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這個圖看起來

是不是跟籌碼分佈圖有點像啊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那為什麼分佈圖上會有紅色和綠色呢?

接下來,假如某日股價是這樣的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當日收盤的時候

A、B兩位股東均處於獲利狀態

C則處於虧損中


假設第二日A獲利出場

將手中籌碼分批賣給了D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然後籌碼分佈就和前一天有了明顯的區別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因為持股成本最低的A抱著利潤告辭了

留下大部分投資者在套牢的狀態中凌亂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然後籌碼的移動就反映在了籌碼分佈圖上


但其實,籌碼分佈並不關心籌碼到底屬於誰

真正上市公司的股價分佈是相當廣闊的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每個價位區間擁有一條代表持倉量的橫線

持倉量越大則線越長

這些長短不一的線堆在一起

形成了籌碼分佈的形態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綠線表示在當前股價下處於虧損狀態的籌碼

紅線顯示當前股價處於盈利狀態的籌碼

白色線是市場所有持倉籌碼的平均成本

(不同軟件顏色不同)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現在你應該知道籌碼分佈的原理了吧~

籌碼分佈形態篇

1、什麼是單峰密集?

單峰密集指籌碼分佈呈單峰形狀。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2、什麼是雙峰密集?

雙峰密集指籌碼分佈呈雙峰形狀。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3、什麼是多峰密集?

多峰密集指籌碼分佈呈多峰形狀。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籌碼分佈操盤篇

1、上峰不死熊市不止。

熊市下跌途中,若上峰始終存留籌碼,不消失,則下跌趨勢不會終結。

【案例】

方大集團前期股價雖然一直下挫,但上方套牢籌碼始終沒有減少,則趨勢依然下跌。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2、放量向上突破低位單峰密集,行情啟動。

經過漫長下跌後,上峰籌碼逐漸消失,股價逐漸形成單峰密集,若股價放量向上突破,則行情啟動。

【案例】

海南瑞澤形成單峰密集後,股價放量突破單峰密集,向上趨勢展開。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3、上漲多峰密集,持續看漲。

股價上漲途中,籌碼分佈呈現多峰密集,屬於持續看漲形態,可繼續持股。

【案例】

康達爾上升途中呈現多峰密集,可一直持股。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4、放量突破高位單峰密集,新一輪漲勢開始。

股價上漲途中,發生橫盤震盪,籌碼分佈呈現高位單峰密集,若股價再次放量向上突破,則新一輪上漲趨勢開始。

【案例】

老闆電器前期高位橫盤震盪,籌碼分佈呈現高位單峰密集,後股價再次放量突破,行情繼續展開。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5、V型反轉至密集峰,反彈高點。

如果股價向下跌破密集峰,但原密集峰沒有被消耗,則股價下跌探底後,會產生V型反轉,反轉阻力位即原密集峰。

【案例】

上海凱寶股價劇烈下跌,但原密集峰並未消耗,則股價反轉阻力位,在上方密集峰的下沿,也就是圖中反轉高點的位置。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6、洗盤迴歸單峰密集,繼續上攻。

如果股價向下擊穿單峰密集,但不久之後迴歸單峰密集,則視為洗盤動作。(也就是挖坑)

【案例】

益佰製藥形成單峰密集後,股價向下突破,但隨機反轉,迴歸單峰密集,挖坑結束後,股價上攻。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7、回踩不破前期密集峰,獲得支撐。

密集峰通常意味著強支撐和阻力,若股價放量突破密集峰後,回踩不破密集峰,則獲得強支撐,股價有繼續上攻可能。

【案例】

天保基建形成密集峰後,股價放量突破密集峰,回踩成功站穩密集峰上沿,開始繼續上攻。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8、低位密集峰鎖定,繼續看漲。

股價上攻過程中,不論形成雙峰密集還是多峰密集,只要啟動之初的密集峰不消失,則行情大概率繼續上攻(意味著主力籌碼並未出逃)。不過多峰密集的持續效果,比雙峰密集更好,代表量能持續跟進。

【案例】

四川長虹上攻過程中,低位的密集峰始終沒有消失,則股價持續看漲。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9、跌穿高位單峰密集,必須止損。

若高位形成單峰密集後,股價向下跌破單峰密集,則需做止損動作,離場觀望。

【案例】

江山化工前期形成高位單峰密集後,股價向下突破,此時必須做止損動作。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籌碼分佈實戰用法

一、下峰鎖定,行情未盡

“下峰鎖定,行情未盡”,只指當股價脫離低位籌碼密集峰,股價進入拉昇階段。在股價拉昇過程中,股價下方密集籌碼沒有跟隨股價上漲而上移。那麼根據市場原理“獲利不走的籌碼是莊家的籌碼”,由於下方主力的籌碼沒有向上轉移,那就表明主力沒有完成在高位派發籌碼的過程。所以下方籌碼只要鎖定不動,自然個股行情仍未結束。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下峰鎖定,行情未盡"這句話是針對低位主力籌碼沒有派發,將來行情不會結束的概括。其核心思想是:"莊進我進,莊退我退"的跟莊思路,既然是跟莊就必須以莊家為中心,重視莊家的行為。


二、上峰不移,下跌不止

算是比較簡單得一個知識點,今天再講解,回顧一下:

上峰不移,下跌不止。意思是指上峰高位出貨,籌碼派發完畢後,股價馬上要進入下跌趨勢。如果要開展新行情,一定要等到上方被套牢的籌碼再次向下轉移,主力在底部吸籌完畢之後才能正式開始。

如果在股價的下跌過程中,上方被套牢的籌碼並沒有充分下移,違背了股市的一般運行規律,那就說明此時即使有新的主力進場吸籌,也不可能做到充分籌碼,而且套牢盤解套會形成沉重的拋壓,股價每次上漲到該套牢密集峰下部邊緣時都會因為遭遇這種拋壓而下跌。

綜上,可以這麼理解:如果在股價下跌時,上峰並沒有下移,套牢盤並未消化,上漲壓力重重,說明市場還會下跌或上漲乏力。實戰中,發現股價處在下跌趨勢中,上峰不移的股票之後,不要急於抄底,反而應當遠離上峰不移的股票,主動規避風險。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如果一隻股票,上方很多套牢盤,那就說明股價上漲壓力重重或還會繼續下跌。尤其有一些股票,上峰並未下移的,而且還處在年線之下的股票,這類股票遠離!如果說進入這類股票,等待啟動時間就久咯。


三、雙峰填谷,高拋低吸

雙峰,是指籌碼在股價上方和下方形成兩個密集峰。這時候股價運行會出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當股價下跌到下方密集峰上部邊緣時會得到支撐,轉而上漲;當股價再上漲到上方密集峰的下部邊緣時又會受到套牢盤解套拋壓的阻力,轉而下調。

於是,股價始終會按照這個軌跡在上下兩個密集峰之間遊走,長此以往,兩個密集峰之間的峽谷就會慢慢被填滿,其遊走空間也隨之越來越小,原來的格局被打破,股價會趨向於一個新的突破。

這就等於是一個箱體,上密集峰為壓力,下密集峰為支撐。股價在這個箱體裡來回震盪。在震盪中,相對高位密集峰將會逐漸消失,籌碼將會逐漸集中。形成較為典型的雙峰填谷現象,隨著時間推移,歷史套牢盤逐漸被消化,填谷完畢之後,籌碼呈現單峰密集。主力慢慢控盤,預謀上攻。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四、籌碼密集,強弱有別

籌碼一段時間內在某個區域大量堆積,大多因為股價在該區域長期盤整。如果籌碼堆積的位置偏高,稱為籌碼的相對高位密集;如果籌碼堆積位置偏低,則稱之為籌碼的相對低位密集。

籌碼密集形成時,股價仍然是處在盤整狀態,但是已經開始不斷畜勢,之後走勢必然屬於以下四種走勢中的一種:

1、籌碼相對高位密集,股價向上突破

在上漲趨勢中,股價一旦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調震盪,大量籌碼都將在震盪中集中,形成相對高位密集形態。之後,上漲動能再次佔據優勢,股價向上突破震盪區間重要阻力位,這表明市場仍將延續原來的上漲趨勢。

出現這種情況市場通常有兩種情況:

A、當前股價處於高位,成交量小,散戶不肯追高,主力無法出貨,只有再拉一波,讓散戶看到新高,認可這個位置是低位不是高位,然後股價再回到這個位置,再出貨

B、大盤行情還未結束,主力繼續做高可以獲利更為豐厚。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2、籌碼高位密集,股價向下突破

當股價經過一段上漲走勢進入震盪走勢之後,籌碼將會呈現處在高位逐漸密集的態勢。在震盪中,多空雙方激烈鏖戰,最終空方動能佔據優勢,股價向下突破前期重要支撐位,下跌趨勢出現,要及時賣出規避風險。

這種現象通常出現在牛市末期,前面莊家已經進行了充分出貨。股價處於高位,一旦有人開始殺跌出逃,那麼比賽割肉的遊戲就開始了。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只是作為知識講解,實戰中建議,凡是籌碼在相對高位密集的,底部籌碼已上移,穩健起見應該考慮賣出。主力詭計多端,你猜不出下一步要做什麼,魚身理論,“吃魚吃魚身”。、


3、籌碼低位密集,股價向下突破

當股價經過一波較大下跌走勢之後,一般會有一個震盪過程,籌碼將逐漸密集,形成低位密集峰。震盪過程結束之後。一般下跌動能會再次佔據優勢,股價將跌破前期重要支撐位而延續原來下跌趨勢,要及時賣出。

出現這種現象通常是由於前面莊家已經完成了出貨,當前的股價雖然處於相對的低位,但是這個位置仍得不到主力認可(進場吸籌),籌碼大多集中在散戶的手裡,長時間的不上漲,開始有人割肉,套牢盤湧出而沒有承接盤,股價自然不斷向下回落尋求平衡。 這種情況簡單理解,就是跌的還不到位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4、籌碼低位密集,股價向上突破

在股價經過充分下跌之後,多空雙方將在低位某個區域進行激烈爭奪。這個過程中,籌碼不斷向下移動,形成相對低位密集峰。最終多方動能佔據優勢,股價向上突破重要阻力位,這表明上漲趨勢形成。

這種情況就說明莊家已經進行充分吸籌。長時間橫盤不漲有兩個原因:其一,大盤不配合,逆市拉昇拋壓太大,主力拉昇成本太高。其二,長時間橫盤也是一種洗盤方法,長時間不漲使得持股者失去信心而拋出籌碼,主力洗盤充分


為什麼股民總是急著賣出盈利的股票,對虧錢的股票卻戀戀不捨?


“籌碼密集,強弱有別”技巧的總結:

(1)當籌碼在相對低位密集時,要結合當前大盤狀況,判斷其後股價走勢。不要錯誤認為籌碼低位密集就可以買,即使是強莊股也需要大盤配合才能成為大黑馬。

(2)當個股籌碼在相對低位密集時,是否拉昇還取決大盤狀況和主力剩餘持倉量。主力入場目的不是為了將股價拉昇到什麼位置(而是為了獲利,獲利就需要籌碼),無論拉昇或打壓都是主力為了獲利而採取的一種方法。當股價處於高位以後,無論主力是否再繼續拉昇,其最終目的還是出貨。所以當籌碼在相對高位密集時我們通常不需要猜想主力是否或再繼續拉昇,不要參與高位的橫盤,等到股價再次選擇突破方向以後再做決策。

(3)籌碼密集之後,其股價是否見底還取決於大盤及這支股票形成的籌碼密集是主力還是散戶等諸多因素。只有當大盤形成底部、主力建倉完畢後,形成的籌碼密集區才能成為可靠的底部先決條件。所以,臨盤決策時,一定要進行綜合的決策分析;

在低位籌碼密集後主力啟動以前也會因為跟風盤多或洗盤不充分,而改變準備拉昇的計劃,尤其是在高位,當股價突破上面的密集峰,追漲介入以後。由於主力是靈活多變的,如果追漲的人太多,換手率太大,那麼主力可以改變準備繼續拉昇的計劃,轉為打壓或出貨。



做交易,輸得起,得失隨緣,心無增減


有句話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是在投資中,成功的投資者個性鮮明各有不同,而失敗者,無一例外的都有相同的故事,全部輸給了自己。

成功者:有自己的策略,堅守自己的策略。比如價值投資,趨勢跟蹤投資,跟莊交易系統等等,失敗者:自我交易,情緒交易,消息炒股,貪嗔痴慢疑主導你的操作

你必須輸得起

沒有人,會在看了一本簡易外科手術的書籍後,就去開一個診所;沒有人,會在看了一本烹調書後,就去開一個餐館;但更多的人,在看了一本投資書籍後,在沒有任何時間和金錢上準備的情況下,就殺入到這個殘酷的交易市場了。

《莊子·達生》:“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凡重外者,內拙。”

用現代語言表示就是:用瓦片作賭注時賭者就心裡輕巧,用帶鉤作賭注時賭者心裡就擔心害怕,用黃金作賭注時賭者心裡就頭昏腦脹了。賭博的技巧是一樣的,但賭者所有的顧忌與拘謹,那是由於看重外物的緣故。

開始投資,總是患得患失,並且容易將虧的錢與實際物品做對比和聯想,投資就是一個從不確定性的市場中獲取確定性的利潤,終極狀態:得失隨緣,心無增減。

凡是注重外物者,內心自然就會笨拙。大多數的交易者把盈虧看的太重,導致了操作的變形。往往是現實與夢想的巨大差距導致錯上加錯,從而產生了更壞的後果。

據美國股票管理機構統計,一個成功的交易者,一般需要五年時間,5萬美元的學費,而即便你付出了時間和金錢,成功的概率也很低。

我們開一個餐廳,需要裝修、需要人工費用,股票也是投資。所以,在投身股票市場之前,你必須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那就是有足夠的金錢和時間。

足夠的金錢是必須的,但是足夠的時間卻並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炒股經驗和炒股經歷是兩碼事,白龍馬跟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這叫經驗,推磨的驢子,在磨盤上也走了十年,這叫經歷,中國的老股民之所以一直虧錢,是因為自己每時每刻都在重複同樣的操作,思維上,思想認識上,哲學世界觀上,沒有跟隨時間做升級。

投資的反人性

從小的時候開始,老師就教我們認識事物,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好的事情,什麼是壞的事情。在我們的認識中,輸錢自然是壞事和錯誤了,但詭異的是,在股票裡,有時候一筆虧錢的交易卻是正確的事情,而一筆贏利的交易反而是錯誤的。

遵守交易系統,虧錢也是正確的操作,隨意操作,不遵守交易系統,賺錢也是錯誤的,股市不是拼的你有多爽,而是比拼的你能活多久,51%賺錢概率,重複100000次,在股市中不能不賺錢的。

比如矩形突破,是最可靠的形態交易之一,突破箱體上部則買入,如果最後價格下破箱體下沿被止損,那麼我們錯了嗎?沒有!我們做了正確的交易。

所以,所謂正確的交易就是執行了交易計劃的交易,錯誤的交易就是沒有執行計劃的交易(和我的感悟相同)。評註:在系統內,盈利與虧損不是判斷正確與錯誤的依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知道1+1=2,我們知道天是藍的雲是白的,但在股票中,行情卻是非確定性的。

我們生存的現實社會,是處於佛學裡面講的生存中陰階段,這個階段的最大特點,是不確定性。想想自己的生活:你可以這樣想,在未來的日子裡,你是大概率活著的,但是萬一一輛車飛過來,你也可能死去,你不能預知未來你會遇見誰,經歷什麼事情,但是唯一確定的是,你遇到的事情你都可以應對,比如,萬一遇見不順心的事,你就傷心,萬一遇見高興的事,你就開心,遇見朋友,你會主動打招呼,聊天等等。股市也是一樣,你不能100%確定股市明天是漲還是跌,你有的,只是猜測,而猜測,就要歸結於概率問題,關鍵的是:你有什麼樣的策略去應對不確定的行情,漲了,讓盈利奔跑,虧了,截斷虧損。

一個常見的新手陷阱就是交易完美綜合症。比如某交易者用A方法賺了一次錢,然後用A方法又連續虧損幾次,於是在仔細研究觀察後他發現了更好的方法,然後又因為虧損而放棄,週而復始,他的交易生涯不是交易的生涯,而是一個尋找完美方法的生涯,這樣的人在股票交易者中應該不少。

絕大部分人陷入的陷阱是正確率陷阱,盲目追求自己入場的正確率,其實,股價短期就是量子狀態的,是無序的,如何在無序的波動中抓住確定性的利潤,多讀幾遍纏論,你會恍然大悟的,所謂的技術分析,本質不是預測,而是分類,告訴你哪類行情可以搞,哪類行情不能搞。


分享到:


相關文章: